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 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B案 教学准备 张家界山水的图片;配合朗读的音乐。 教学过程 ↘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①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 ②读了课题,老师有疑问了:“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来,根据字形揣摩词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读课文,解疑惑 ①我们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②学生解疑。如有困难,则教师提示: “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 ③那么文章从哪些些方面写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野物以及人) ↘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①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个方面,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②比较品评,感悟山“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它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不拘一格”等词语之意来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③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1)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其实,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文章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体会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④体会野物的“野”。 (1)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 (3)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有感情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⑤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朴归真) 大致理解返朴归真的意思。 再读这一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索溪峪的“野”。 ②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冬天大雪场景图片、录音机,生字卡片、小红花、彩色笔。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会读并记住生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谈论冬天: 导语:冬天到了,漫天飘起了雪花,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 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多美的一幅画呀!谁来和老师一起说说冬天? (引导学生从看到过的场景、儿歌、歌舞等多个方面、多种形式来谈论冬天。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用语言、歌声、舞蹈来抒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全都白了。早晨天晴了,一群群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玩得多高兴呀!这时候,又来了几个新朋友,也想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在干什么?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并板书。 3、出示冬天雪后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图片。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冬天,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请学生自己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查生字表、问同学、猜一猜等。 2、同桌俩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想一想: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参加这次美丽的画展,他们都画了些什么?你们想不想参加? 5、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读课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 四人小组内认字,看哪个小组记的方法多、方法好: (1)4人一组。由四人小组长负责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读; (2)当小老师教读; 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开小火车抽读接读。 (三)赏读课文,扩展想象: 下雪了,大地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参加《雪地里的小画家》 评比活动,他们都画出了非常美丽的图画,一起看看他们都画了什么? 学生边说,老师边以简笔画的形式板书。 1、为什么称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让学生自主赏读喜欢的地方。 3、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 (四)作业: 完成图画,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 ) 程 ( ) 奖( ) 张( ) 钧( ) 逞 ( ) 桨( ) 章( )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四、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积累手的动词。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模式: 质疑-探究,解疑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2.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神仙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神仙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神仙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神仙被感动了。有一位神仙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a.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死了。) (3)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西师大版第十册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和运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从第一人称的叙述中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不但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在学文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爬山虎的特点和对人类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2、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爬山虎的资料,爬山虎的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全班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谁送你一片绿荫?这一片绿荫是送给谁的?为什么会送一片绿荫呢?) 2、师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 3、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 三、整体感知,归纳段意。 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 (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合并句意,借助关键词等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受,既了解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的习惯和技能,更是初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也是应该要达成的目标了。】 四、感悟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 2、交流: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 3、小结。 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而且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爬山虎是环保先锋、绿色屏障、绿荫使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 二、研读课文,了解特点和作用 (一)细读第1自然段 1、爬山虎主动向大家推荐自己,文中用什么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自荐:自己推荐自己) 2、读了这段文字,你对爬山虎有了怎样的了解? (出示爬山虎的实物感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这段文字在全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师明确: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后文都是我对自己的介绍。 (二)细读第2、3、4自然段 1、快速浏览,想想这几段写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和作用? 学生交流,板书: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2、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我的这些特点进行了说明?这些特点对改善环境有什么好处?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自由读,指名读。 学生交流,师点拨,相机板书:作用:降低温度,吸收噪音、吸咐尘土、制造氧气。 (三)细读第5、6自然段 1、人们对爬山虎有什么疑虑?事实是怎样的?勾画批注。 2、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而有条理地述说感受。 3、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四)细读第7自然段 1、随和是什么意思?齐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爬山虎的随和?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好种易活的特点。 板书:好种易活 【设计意图: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自主读书、感悟、交流、评价、探究、体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表达,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三、品味语句,感受表达方法 1、师:本文的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写爬山虎,使文章读起来亲切、自然。这种写说明文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把爬山虎当人来写? 2、交流词句,感受趣味。 3、这篇文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表达准确,描写具体,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引导比较句子。 ①我生长得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 第2组 ①我的叶片较大。 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 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更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4、师小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让人感到更准确、具体和形象。(板书:说明方法:列数字) 5、指导学生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引导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能为人类造福? 2、启发思考:我们该怎样利用和对待这些对我们人类有利的植物。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深对原文内容的感悟。】 板书设计: 18 18 送你一片绿荫 特点:占地少 生长快 绿化覆盖面积大 好种易活 作用:降低温度 吸收噪音 吸咐灰尘 制造氧气 说明方法:列数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课题假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巩固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适当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感受、自读自悟、品读深入等阅读活动理解文本,并在句式练说、朗读表演、仿写创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真情实感,显示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巧妙的着眼点(神笔)激趣,带动思维,激情入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2、培养语感: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科的个性,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本,加强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运用,通过诵读、联想、评价,感受深刻的文本内涵。 3、拓展文本:在深入研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文本的特点,设计了适宜的`句、段训练,师生共同进出课文意境,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有机整合与拓展,更提升了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预设目标教学环节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抓住“神笔”一词,激活学生思维,引发浓厚兴味。 1、揭题《假如》,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假如”这个词语的? 2、师:课文中的作者想象自己如果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干什么事。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是一枝怎样的笔? 3、出示图片与小诗:马良爱心大,神笔手中拿,看谁要帮助,他就画画画。 1、学生谈理解。 2、学生畅谈:这枝笔画的画能变成真的,帮助穷苦人的笔,惩治坏人的笔…… 3、学生读一读。 二、感悟课文,朗读积累创设一个师生思维直接交流的情境,将文本直观地呈现课堂当中,让一切来的那么自然。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1、师:谁需要帮助,马良就会用这枝神笔画出他最需要的东西。那课文中谁需要帮助呢? 2、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体现小树、小鸟和西西需要帮助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各自准备班上汇报。:提示:当我读到()的时候,我()。 4、集体感悟,指导诗中相应句子的朗读。l感受小树的困难。(1)、抓住“寒冷、缩着、叹息”这些词体会小树的冷。(2)、谈到“叹息”时想象小树当时会说些什么?(3)、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句。 l感受鸟妈妈和小鸟的困难。(1)、抓住“苦苦、哭泣”体会小鸟的饥饿。(2)、学学哭泣的样子,想象小鸟一边小声地哭,一边还说着什么?请演一演、说一说。(3)、抓住“遥远”一词体会。联系诗句“遥知不是雪”或“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的意思。表扬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4)、朗读最后三行诗,突出重点词。 l整合一、二两节(1)、同学们,北风中的小树,饥饿的小鸟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2)、文中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了(),为小鸟画了()。(3)、指名读读填进去的短语,突出“红红的”与“许多”。(4)、小树有了红红的太阳,小鸟有了许多好吃的谷粒,会多么开心啊!请小朋友读读1、2两节,试着读出他们得到帮助后喜悦的心情。 l学习第三节(1)、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西西需要帮助吗?是不是这句?教师故意丢掉“只”字再让学生读。(2)、学生提出少了“只”字,讨论少了“只”字要不要紧。(3)、此时西西最想要的是什么?一双好腿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可是在西西眼里却是那么珍贵。正当西西非常苦恼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腿终于能动起来了,他会怎样?(体会由沉重到兴奋的变化)你能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西西的这份欣喜吗?朗读全段。当你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最兴奋,请你再读读。 5、朗读全文,背诵全文。(1)、教师配乐范读。(2)师:同学们,多么感人的诗啊,请大家学着老师的样,有感情地读读全文,有能力的还可以选几节背一背。(3)巩固全文。1、学生回顾课文,口答。2、学生划出、并指名汇报体现他们需要帮助的句子。3、学生反复读读这几句话,围绕提示在书上作简单批注。4、学生根据提示中的句式畅谈各自的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整合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感情朗读。指名说说。指名填空,练读括号中的短语,突出这些事物的特点。通过师生评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学生通过争论,从“只”字中感悟西西的那份无奈。指名朗读第三节,重点读好最后两行。5、(1)、静静地听教师的范读,用心去感受诗中内容。(2)、学生自由练读全文,指名自由读、背喜欢的段落。(3)、全班配乐朗读。 三、仿写创造。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朗读这首诗,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产生那么多新的“假如”,学生在创作中表达出他们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类朋友、动物朋友、植物朋友……需要帮助的人画什么。 作业纸:1、学生仿写。2、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不错!你们不仅诗写得好,还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课后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写的诗,贴到墙上,让大家都来读读、背背。1、学生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2、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成果,师生评价,特别优秀的读读、背背。 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一、教学内容说明: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的无比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特点 :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存疑引导学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语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学生的创新 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四、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知识迁移 1. 师: 让我们轻松走入课堂,回顾刚刚学过的两篇课文。请同学看复习题(点击) 〔《鸟的天堂》是____的名篇,看出作者____次游览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____给人____的感觉,第二次看到____,是一种____的氛围〕 2. 师生背诵相关段落。 3. 师: 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动静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游赏鸟的天堂,让我们看看峻青的《第一场雪》有什么特点?(点击) 〔《第一场雪》的特点是____和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4. 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雪后的美景吧。齐诵相关段落。 5. 师:真好,簌簌的雪声,晶莹的银条,写出作者对雪的喜爱。瑞雪兆丰年寓情于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跃然纸上。我们游览了鸟的天堂,又经历了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游赏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庄又是怎样给我们介绍索溪峪的美景的?(板书课题) 6、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什么意思?在文中寻找答案。 [复习回顾,一方面可以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回顾写法、进行知识迁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 1.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出示:荡涤 老叟 不拘一格 绵亘蜿蜒等词。 2.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文,指名读,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 4.学生汇报并板书: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师: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画一画、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总起句)再看一看,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结构)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理文,理清文章的脉络,领悟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写法特点,初步体会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体会、合作探究 1.师: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们摸透了,文章的结构被你们理清了,那么通过预习.你们也一定对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体会,现在就请你把你的读书体会和不懂的问题与你的伙伴交流探讨。 (点击课件,出示问题:交流预习收获,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收获,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体会索溪峪的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83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王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王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