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教学设计方案(通用6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如何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电脑住宅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 pà 仓 库 储 存 烹 调 烹 饪 防盗 综 合 判 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⑴ 过度激趣: 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 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⑴ 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 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 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 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 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 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 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七、课外拓展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业,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 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 五、复习生字:(10’)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学习第一节和第六节。第二课时学习2-5节。同时,在小组学习后交流时,我让学生回答时找一名伙伴合作一起回答,学生兴趣较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2、学习课文第六段,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0’) 1、自由读一读1-5节课文,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2、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1)、齐读第一段。 师:牛顿从小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我们也来学习用“为什么“提问。 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对这句话,我们可以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并板书。你们会这样问吗? 2)、出示练习提:苹果掉下来。苹果不向天上飞。请小朋友任选一句话练习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3)、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呢? 二、学习第六段:(12’) 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学习生字:世、界、著、名、科 1)、齐读最后一句,谁能给“牛顿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一句提问?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牛顿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3、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结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现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说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现象。 5、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齐读课文,小结:(8’) 1、自由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读一读课后第五题。师小结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释疑。 四、指导完成作业本:(10’) 1、抄写生字,并评议。 2、读拼音,写词语。 3、照样子把词语分成三类。 4、书面完成课后题目2、3。 板书: 苹果落地 普通现象 看见 想、又想 (提出问题) 认真思考 专心研究 著名科学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3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⑴ “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⑵ 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⑶ 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 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⑴ 出示: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⑵ 默读感悟: 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⑶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会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教学重点】 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导入: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老师介绍有关寓言的知识,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引导学生学习《白兔和月亮》,步骤如下: 1、朗读。(把握文意,揣摩语言。) 2、复述。(朗读课文,完整复述。) 3、精缩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4、概括寓意。(根据文章内容,感悟所学道理。) 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的学习步骤总结出寓言《落难的王子》的寓意。 四、研读赏析,对比阅读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6、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反思,拓展与延伸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3、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人生寓言》告诉我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自己的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作业 试着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500字左右。 【教案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上,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读带动学生的学习,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5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