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画杨桃》教案 |
范文 | 《画杨桃》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杨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杨桃》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六、教学心得: 《画杨桃》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 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二)、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画杨桃》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 【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自己站在教室中间演示、看课件上杨桃图片) 【3】说一说。(课件出示:“当我们看见别人()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指导朗读——再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四、总结提升。 1、看作者长大后的资料:(课件出示) 2、听了这些,你又有什么体会? 3、再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课件出示、齐读) 4、总结提升: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随机板书:实事求是) 五、写格言。 导入:通过这堂课的讨论交流,我们真是深有启发,让我们拿起笔把我们心里最想说的,感受最深的用一句话写下来,作为我们的格言。(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摘录课文中的语言作为格言) 1、学生写话。 2、集体交流。 板书: 23、画杨桃 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我会认”学生开火车读。 2、过渡语:在“画杨桃”的课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说的哪段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爸爸的叮嘱我的话来读,并找出“叮嘱”的近义词。 3、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要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是就) 4、理解“想当然” 5、过渡:父亲平时对我画画的要求这么严格,我在画画时有没有按照父亲的叮嘱去做呢? 6、学习2~18自然段。 (1)快速浏览,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2)自由读第2个自然段找出我画杨桃时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你体现出什么?{“我”记住父亲的话,对待画画一丝不苟}(齐读父亲的话) 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找出有关句子后用实物演示) 小结: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仅是因为我看的角度不同,还因为父亲平时对“我”严格的教育。 (3)我把画交上去时同学们为什么嘲笑我呢? (4)讨论:老师的两次发问与学生的两次回答为什么使用不同符号? 出示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像五角星 (观察前用叹号说明学生自以为是嘲笑我)(观察后用省略号,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神气不起了!) (7)分角色表情朗读。 (8)体会老师的“神态”动作。 多媒体出示第6个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 a.为什么老师要对杨桃审视? “审视”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桌上的杨桃,是因为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会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b.为什么老师变得严肃起来?“半晌”的近义词是什么?(半天) 因为老师发现我的画画得很准确而同学们又不知道,反而在笑。 c.为什么老师发现“我”的杨桃画得很正确时不直接告诉嘲笑“我”的学生,而是让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呢? 因为老师是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看的角度不同,结果是不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d.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呢?( ) 因为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了。 《画杨桃》教案 篇7【教学目的】 1、教养: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 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发展: 知道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亊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俺们画过很多东西。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也要请同学们来画画。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身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同学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考虑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同学交流,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⑴ 理清第二大段的小脉络。以杨桃为主线,写“俺”、老师和同学三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⑵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俺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⑶ 同学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一起研究。 2、同学交流,相机引导。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画杨桃》教案 篇8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画杨桃》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画杨桃》教案 篇10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画杨桃》教案 篇11设计说明 《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组织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平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可靠依靠 肃:肃静严肃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 座:半包围结构。 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 交:上下结构。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xxxx,是方的就xxxx,不要把圆的画成xxxx,也不要把方的画成xxxx,否则就是xxxx。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xxxxxxxx。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画杨桃》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1、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 2、介绍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5、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三)朗读初步指导 1、自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文,学生互评。 (四)指导书写 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2、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提问: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教“我”画画的?他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 3. “叮嘱”是什么意思?父亲经常叮嘱我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画画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要实事求是) 想当然: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4.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父亲这样教导作者,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二段。 (1)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3)什么叫审视?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4)老师的神态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先是“变得严肃了”,教育学生时是“和颜悦色”地,为什么? (5)老师刚才的神情是严肃的,为什么这时对“我们”讲话时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6)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老师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画杨桃》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XXXXXXXXXXX(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XXXXXXXXXXXX(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XXXXXXXXXXX(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XXX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XX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3)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画杨桃》教案 篇15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画杨桃》教案 篇161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求、叮、嘱”等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图、摆、桌”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 2学情分析 为减轻学生学习的坡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的杨桃什么样,体会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通过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为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奠定基础,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 篇17【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程序教与学意图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 ⑴ 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 ⑵ 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 ⑶ 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 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 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 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案 篇18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画杨桃》教案 篇19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理解最后一段。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四、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五、巩固练习 《画杨桃》教案 篇20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六、教学心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