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 |
范文 |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2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3教学目标: 1.彩泥制作学会揉、压、搓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能随意取橡皮泥,通过分泥、团圆、压扁、挤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样式的花朵形状。 3.通过学生用彩泥制作花朵,激发学生爱护植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彩泥、硬纸板、彩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让我们一起拍拍小手吧!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它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彩泥变变变》 ①揉一揉:彩泥变成汤圆 ②压一压: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③搓一搓:汤圆变面条,比一比谁的面条长。 让幼儿自己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2、同学们,彩泥好玩吗?今天是圆圆的生日,圆圆有一个生日愿望? 圆圆:我最喜欢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可是现在是冬天,花朵都枯萎了,我想看盛开是美丽花朵, 你们能帮我实现生日愿望吗? 3、老师边播放课件边动手演示花朵的制作过程。 讲解彩泥花朵的制作的过程: 制作一个黄色的小球,五个红色的小球,两个绿色的小球和绿色的长条。按照顺序粘在白纸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用彩泥做出漂亮的花朵,帮小彩泥实现愿望把!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让大家和老师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 2、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4【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与识别物品,意识到物品与材料的不同。 2.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达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 3.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培养发展分类思维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达到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分类,达到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放入目的。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培养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布、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矿泉水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鹅卵石、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汇总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类 PPT: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他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材料以外,我们生活还有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 )、( )等等 贴板书: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布、陶瓷、木头等)。 PPT认一认:今天凌老师带来了15种物品。看看,你们都认识吗? 生:齐答,不认识的老师告知(比如:烧杯)。 PPT分一分:实验步骤及方法。 领材料→按顺序摆放→观察→记录→汇总粘贴→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实验要求: 1.1号:领取 2.2号:放回 3.3号:记录 4.4号:粘贴 思考:观察汇总表,自己组和其他小组的分类一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生:书本是纸做的 生:纸是木头做的 生:枪是用金属做的 生:房子是用砖头做的 生:碗是用陶瓷做的 生:棉衣是由棉花做成的 生:······ 二、研讨交流 思考:观察汇总表,自己组和其他小组的分类一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PPT汇总材料特点: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布——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三、聚焦课题 思考:刚才分类的15种物品种,石头来源于哪里?还有哪些物品和石头一样都来源于自然界? PPT:出示生活的世界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1:自然界 生2:草原、森林 生3:石头、沙子、大海、山 生3:高楼大厦、衣服、箱子、衣架····· PPT归纳: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 PPT点课题: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一起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5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它的性能会发生改变。 2.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 1.通过折的方法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老师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纸的承重、隔热、弹性等方面的变化。 科学态度: 1.激发学生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普通A4纸、橡皮、订书机、方形塑料盒、热水、活动手册、小盒子、卡纸带。 2.教师材料:瓦楞纸板、课件、纸弹簧、普通A4纸、纸弹簧礼盒。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展示交流 1.(出示一张普通A4纸)小朋友们,认识吗?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板书:普通纸)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薄、软、容易撕、可以画……) 2.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纸发生变化吗? 3.今天,老师没有带剪刀、彩色笔等工具,所以,我们用折的方法让它发生神奇的变化。注意,是神奇的变化。到底有多神奇呢?我们来看,这张普通的纸横跨在盒子上,不能承受小木块的重量。(演示)我们要来折一折,让这张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想挑战吗?(ppt出示要求:挑战任务1:让加工后的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挑战时间:2分钟,音乐响起,停止挑战。)注意,成功的小组要保护好自己的纸,等会要上台来展示的哦!材料在桌子上,白纸每人一张,塑料盒和订书机同桌共用。 4.学生活动:每人一张白纸,尝试着用折的方法让白纸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 5.(瓦楞状纸)上台接受挑战,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Ppt出示) 6.其他成功的同学也是这样折的吗?一样的吗? (二)实验探究、交流研讨 1.是什么让这张白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呢?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折叠后白纸侧面的形状。这种波浪形的纸,(板书记录纸的侧面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瓦楞状纸。(板书:瓦楞状纸) 2.经过我们的加工,瓦楞状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能承受比较重的东西,那它还有其他方面的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纸的变化。怎么测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会操作吗?真的会?那老师要考考你了,摸一摸该怎么来操作?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小小的提醒:两人合作;每个小朋友都操作一下,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完成后,整理材料上交。特别提醒,手拿玻璃瓶时小心烫手!!! 3.汇报交流(板书:承重本领好,隔热好,有弹性) (三)举例应用、引导思考 1.你在哪里见到过瓦楞状纸?介绍瓦楞状纸的应用。 2.观察瓦楞纸板。瓦楞纸板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3.(ppt)出示各种瓦楞状纸的应用,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做? 4.小结:我们把一张白纸折成瓦楞状的纸后,它的承重能力变强了,隔热效果好了,而且还有弹性了。 (四)课后延伸、演示操作 1.今天,我们利用了折一折这么简单的方法,加工了一张白纸,使这张白纸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2.课后,我们尝试着在报纸上刷一层食用油,再拿一张没有加工过的报纸,往两张纸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它们的变化。播放视频。(活动手册)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6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视、指导) 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7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8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通过“文具店”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学难点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使学生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难点 教学准备 师:小黑板生:草稿本、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1、口算25×4=7×20=2角×4=4.7+2.6=12×5=2.5+2=5–1.8=3+3+3+3= 2、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0.2+0.5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口算是常规练习,画图是复习小数加法的意义,这些都为为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小黑板)有一家文具店开业啦,这是老师调查到的文具店的部分文具和价钱。观察小黑板,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铅笔每枝0.3元尺子每把0.4元转笔刀每个0.6元橡皮每块0.2元字典每本13元(生说师选择板书)①买3本字典多少元②买4块橡皮多少元③买2枝铅笔多元(通过购物情境,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义(13×3=13+13+13)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板书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在“文具店”里添加上“字典每本13元”这一条件,让学生列出整数乘法,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 3、第二问题怎么列式呢(0.2×4) 4、0.2×4等于多少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方法10.2+0.2+0.2+0.2=0.8(元)方法20.2元=2角2×4=8(角)8角=0.8元方法3我们用画图的方法,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元。每块橡皮0.2元,就涂2份。4快橡皮就涂8份,也就是0.8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0.2×3的结果,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6、引导(收集整理)生观察这几种方法,说说0.2×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4个0.2相加的和)7、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后汇报。2×0.3=0.6(元)追问: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个0.3相加的和)8、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收集整理)生观察这三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它们都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那么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板书揭题)(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做对比,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能力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运用深化 1、试一试: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39,完成“试一试”的1、2两题,涂一涂、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抽生画图。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9【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预测-实测)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四、总结延伸 1.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物体? 2.总结。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0【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科学知识 4.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 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1、青春期是我们发展成成人的重要时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首先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关于这方面,你觉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1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人们根据不同需要不断设计新型的车辆。那么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课堂实施: (1)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出示真正的赛车的图片介绍“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2、提问:这辆车有哪些设计特点?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2)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提问: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2、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3、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3)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三、小结: (1)认识了真正的赛车。 (2)学会了制作小赛车。 四、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3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教学过程: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 (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