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言文教案 |
范文 | 【实用】文言文教案4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明确方法,小组学习。 三、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 1、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相机出示对句子的理解。 2、整体归纳回顾:(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教师分析其中原因,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多媒体出示“走进科学”)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在学生充分的交流后,引导简练归纳。(多媒体出示启示)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向学生推荐阅读《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案 篇2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全面了解人物,领悟中心意思。 2.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辩证地分析周处形象,学习他知错能改、勇于自新的品格。 【文学知识】 1.刘义庆,南北朝宋文学家。 2.《世说新语》是我国著名的笔记小说之一,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载了汉魏至东晋的遗闻佚事。 3.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早期形式,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之分。志怪小说的名著有《搜神记》《拾遗记》,以及清代的《聊斋志异》。 【正音正字】 (或)说shuì 蹉跎cuōtuó 朝zhāo 彰zhāng 【积累词语】 重点掌握:并 尤 冀 俱 竟 始 具 蹉跎 朝闻夕死 令名 彰 【朗读课文】 【课文简介】 本文写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故事按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三个阶段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㈠“周处少年时,……而处尤剧”,周处为害乡里,与蛟虎并为“三害”。 ㈡“或说处杀虎斩蛟,……有自改意”,写周处杀虎斩蛟后,才知“为人情所患”。 ㈢“乃入吴寻二陆……终为忠臣”,写周处知错改过,走访名人,自新成功。 周处的形象是鲜明生动的,从“为乡里所患”到“终为忠臣”,前后判若两人。但他的思想转变却不是突然的,有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而是先让事实说话,写事实促使周处思想转变。如乡里人对他的态度,使他觉悟到“为人情所患”,促使他“有自改意”;接着写他“入吴寻二陆”,陆云开导他学习古人“朝闻夕死”的精神,使他从信心不足到消除疑虑,虚心接受教诲,直至成功,一步一步地完成改恶从善的过程。 《周处》一文,篇幅虽短,但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其中有周处为乡里所憎恶的情况,有周处杀虎击蛟的恶斗场面,有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景象,有“改励”时复杂的心理矛盾。这些,造成行文上的曲折跌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是山重水复,但笔锋一转又柳暗花明,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翻译:周处年轻的时候,凶暴强悍,被乡里人(当作)祸害。 要点:“为乡里所患”:被字句。“始知为人情所患”与此句同。 “所患”: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 原文: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翻译:(当时)义兴河中又有蛟,山上有白额虎,一起都来侵害老百姓,义兴人称它们是三个祸害,而周处更 加厉害。 原文: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翻译: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其中一个。 要点:“或”:有的,有人,有时。 文言文没有量词,所以翻译时要补充适当的量词。 原文: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翻译:周处就刺杀老虎,又跳入河水斩杀蛟。 原文: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翻译:蛟有时浮上水面有时沉入水中,游了几十里,周处同蛟一起(浮沉游动)。 原文:经三日三夜,乡里皆为已死,更相庆。 翻译:经过三天三夜,乡里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贺。 原文: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 翻译:(周处)竟杀死蛟游出河水,(他)听说乡人庆贺(自己死了),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祸害,有了悔改的意愿。于是到吴郡寻访陆机、陆云。 要点:“竟杀蛟而出”:其中的“而”是顺接连词,先“杀”后“出”。 原文: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翻译: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把(自己的)事情详尽地告诉(他),并表示自己想改正错误可是年纪太大,最终不会有成果了。 要点:“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其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是,但是。 原文: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 翻译:陆云说:“古人重视‘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很好。再说一个人怕不立志,担心什么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要点:“人患志之不立”:其中的“之”是结构助词,使前后的“志”和“不立”都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俗称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原文: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翻译:周处从此改过自勉,最终成了一个忠臣。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 1.周处“为乡里所患”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㈠凶强侠气。 ㈡暴犯百姓。 2.“或说处杀虎斩蛟”、“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三句中,哪些词都有“说话”的意思?它们的具体含义又有什么差别? “说”,有劝说之意; “告”,有告诉、诉说之意; “云”,就是说,有用话表示之意。 3.清河的话有哪两层含义? ㈠人贵闻道,不在于年龄大小。 ㈡闻道后贵立志去做,只要做,就一定能有成就。 4.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 早年“凶强侠气”、“暴犯百姓”,后来知错就改,自新成才。 5.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课外预习】 1.读一遍《社戏》,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寄语】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 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文言文教案 篇3关于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 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可能是为了突出典范性)选取。字数在四五百左右。(1999年574字,20xx年400字左右)已成稳定模式。20xx年海淀区模拟卷最短的只有294字。上海卷只180字左右。 1993年选自《新唐书-姚崇传》,主人公姚崇; 1994年选自《唐语林-识鉴》,一说为《宋书-孝义传》主人公何子平; 1995年选自《隋书-列女传》,主人公郑善果母; 1996年选自《宋史-郭永传》,主人公郭永; 1997年选自唐人刘肃的《大唐新语》,主人公权善才; 1998年选自《宋史-忠义一-李若水传》,主人公李若水; 1999年选自《北齐书-苏琼传》,主人公苏琼; 20xx年选自《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裴松之注引孙盛的《晋阳秋》一书;合写胡质、胡威父子清慎廉明因而享有卓著声誉的 20xx年选自《田单传》主人公田单20xx年选自《史记.李广将军列传》主人公李广 20xx年选自《资治通览·唐纪八》主人公裴矩以上选文的共同点--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还有11实词解释题和14题句子翻译题) 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有些学生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非常普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高考所选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力量,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过程。在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时。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另外,从以往高考来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题时丢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例如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或者是平时训练多了,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当出现“间接表现了”或“反衬出”之类要求时,又不能进行正确答题了。因此,在做文言练习时,教师要多加引导,切实完成文言应试阅读步骤注意审好题,使学生能多积累一些考试经验。 应该说文言解题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必须让学生加以掌握和运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切记!! 实词答题技巧 1、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论”“自怨自艾”中的“刊”“艾”从形旁上看均应该与“刀”有关;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有许多学生对20xx年春季北京卷试题中“袖空牒窃印”中的“牒”字不理解,而实际上“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学生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语境推断法。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如:93年六省一市高考试题13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之”的“访”字的意思: A、咨询B探望C、寻求D、访问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自己生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99年试题13题“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的“息”也有六个义项 A、气息B、休息C、熄灭D、子息E、利息F、出息 3、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如:94年高考“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97年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20xx年仿真卷第五篇25题B项中“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 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举例说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农,从事)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 又如:95年试题12题“在官清恪,未尝闻私”中的“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语“恪守不渝”中的“恪”同.“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符合) 16题“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语“轻举妄动”中的“妄”义同。(胡乱),文句翻译题解题时可用代入成语的方法检验一下。 5、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B、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C、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E、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 又如:91年18题“顽鲁者亦当矜怜”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 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构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易能选出D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6、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20xx年试题13题“取樵炊灶”中的“樵”前跟动词,因此应是名词,译为“柴薪” 除了以上一些常见的方法之外,一些参考书上还列出了“”通假推断法“词语结构推断法”“比较推断法”等。翻译文言实词要特别注意同形异义现象和通假现象。 文言文翻译方法 翻译文言文,既要做到内容忠实于原文,又要做到文字通顺流畅。翻译的基本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落实。即落实原文每个词、每句话的确切意义。要通观全篇,仔细钻研字、词、句、篇。例如:《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有人把“外人”译为“外国人”有人译为“世外之人”,理由是“桃花源是陶渊明空想的乌托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桃花源记》全文来看,后面还有“此中人语云:‘不足以外人道也’。”“此中人”即桃花源中人,“外人”即桃花源以外的人。 二.保持。即审慎地辨别原文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保持原文的语气。例如《陈涉世家》中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句末的“乎”相当于现代的“吗”,似乎像疑问句。但是细审句子的语气,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表示陈胜愤慨的激情。 三.调整。即对句子中的个别词序作必要的调整。古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毕竟有所不同,有时就要调整词序。如《郑人买履》中的“何不试之以足?”需要调整为“何不以足试之?”然后再译作“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 四.增补。即翻译时要注意把原句中省略的字、词补充完整。如《登泰山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要译成“泰山的正南面有三座山谷。当中一座的水道绕过泰安城的外边,那就是郦道元书里提到的‘环水’。”这样就便于读者理解。 五.省略。即文言文中的有些虚词或客套话,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而且也用不着,这就可以省去不译。例如《公输》中的“子墨子”,不必译为“我的老师墨先生”,译成“墨子”或“墨翟先生”就可以了。又如《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夫”为助词,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不必翻译,译成“打仗”或“作战”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使文字简洁,又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六、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表面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但测试的重点可能还是在于某一实词、虚词或者文言句式,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涉及面广,因此说,对文言译句的复习,当是以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基础。 不管什么样类型的考题,都应该把确定重点词语和翻译时联系上下文作为解题的两个关键环节,打通了这两个环节,任何类型的考题都会迎刃而解。译好后务必审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千万别漏了文段中或文段后的任何一个注解(有时题目的答案就隐含在注解中,如87年高考题) 七、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做到“信”“达”“雅”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八、文言翻译的方法 由于高考中采用直译的方式,因此,翻译句子应该着重以直译为主进行训练 1、对照翻译。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亲近 2、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通假字 如:“祖父”“妻子”“受业---授业”“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点点” 3、照录不译。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地名、国名、年号、朝代、官职、典章制度等。 4、删掉不译如: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5、补充省略6、调整语序(以上六种方法视具体语境来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摭谈高考古文今译的标准与技巧 一、要准确翻译好每一个字,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要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即合乎“信”。一般高考翻译的句子总是有几个重要词语,如“其李将军之谓也?”的“其”,如果翻译不出,就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有些省高考阅卷组甚至规定,把这些重要参与作为采分点,不翻译出来就直接扣分。如下面这些句子,有哪些是重要词语必须翻译准确的呢?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2、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3、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 4、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上面这五句,每一句都有重点词语。如“心动”意义为内心恐慌,“极”则是尽情享受。我们在平时积累文言知识和做考试题目时候,要注意两类词语。实词中要注意多义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如“恨”在文中意义为“遗憾”;虚词意义往往不固定,如3、5两句的“其”,前一个在句中起揣测强化语气的作用,后一个表示自己,“焉”则有兼词“于之”和句末语气词两种用法,第2句意为“从中”。如果抓住这些点,句子翻译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翻译的句子要通顺,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即合乎“达”。古代汉语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相距太远,如省略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就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来翻译。如: 6、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 7、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幕碑记》) 8、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幕碑记》) 这三个句子分别是省略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文言省略的成分有介词、动词,缺少句子主语宾语的必须补充完整。被动句有的有被动标志“见”“于”“受”等,有的没有,如第7句就要根据句意补充。定语后置句要把后置句的定语放到前面,如第8句应该译成“能够不改变他们志向的高官”。状语后置句也应该调整语序,如第2句应该译为“从中得到养生之道了”。而有些句子还要考虑语言环境,将句子蕴涵的语气体现出来,如第6句必须把假设的句意译出来,为“假如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这才通顺。 三、对一些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还要译出原文的风格来,即合乎“雅”。常用的方法是补充成分、明确内容。如: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10、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季氏将伐颛臾》) 第9句用了比喻,语言简约,翻译时要符合语境恰当增加成分,而不能就文直译,应译为“人家是屠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肉”。第10句用了借代,翻译时可以把“虎兕、龟玉”分别翻译为“猛虎、珍宝”;又如第8句的“四海”也应该翻译为“天下”,这样才真正体现古文今译的标准。此外,对采用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古文,也要注意。 掌握了“信、达、雅”的标准,可能还不能翻译好一个句子,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难字难句”。这时候就要根据“据文断义”的技巧,根据文章的语境来推测“难字难句”的意思。如20xx年北京春考: 昔者弥子暇见爱于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这则短文写了弥子对母亲和君主的尊重,正因如此,卫君才认为弥子“孝”和“爱”。这是对传统美德的歌颂。许多考生理解不了“不尽而奉君”,或者对“忘其口而念我”感到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是没有从整体上理解古文的缘故。文章讲了两个故事,根据上下文内容,“不尽而奉君”是指“没有吃完(桃子)就献给卫君”,为什么不另外摘一个呢?因为弥子吃这个桃子的时候感到特别甜。而“忘其口而念我”是卫君在这样的情况下说的,他没有批评弥子,而是替弥子找了一个台阶:“这是尊重我啊,他忘了自己的口味而想到了我!”这样上下文联系,文字就可以疏通了。许多考生就是用“据文断义”的方法,将20xx年春考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句中的难点“多”字译成“称赞”。 另外,我们复习的时候要注意,高考古文今译的字、词、句,都是常见常用的,因此平时要多在常见的字、词、句上下功夫,不要一味求难;偶尔遇到难的,我们也不要心慌,要善于联系学过的知识点,结合文章内容来推测,相信一定可以做好古文今译题。 文言“互文”的翻译 古文中,有些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处在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或三个词语中可以近义互释、异义互补,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称为互文。互文有同义对应和异义对应两种情况。下面就来谈谈它们的翻译。 1.同义对应 (1)触风雨,犯寒暑,……(《捕蛇者说》) 译:冒着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 (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译:率领着疲惫不堪且仅有几百人的队伍,转过来就进攻秦朝。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译:在军事失利、形势危急的时候,(我)接受了先帝的任命。 (4)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译:于是贯通了五经和六艺。 (5)处若忘,行若遗。(《答李翊书》) 译:静处或行动时都好像遗忘了什么。 (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货殖列传序》) 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为利而来,为利而往。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译:北国的风光,在千万里辽阔的疆土上,都是冰封雪飘。 从上面的翻译看出:同义对应的两个词可以互相解释,翻译时往往两词连用,如“遗忘”“贯通”“熙熙攘攘”“千万里”;或取共同义,如“触”“犯”译为“冒着”,受任、奉命译为“接受……的任务”,“率”“将”译为“率领”。 2.异义对应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2)朝辉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译: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师表》) 译: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长期出征万里的人没有回来。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错。 (5)地也,你不知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 译:天地啊!你不分好歹、颠倒贤愚,真不配做天地啊! 从上面翻译看出:对于异义对应的句子,翻译时把两词连用即可,如“谈笑和来往的”“早晨和傍晚”“秦汉时”“枝枝叶叶”等。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分类例释 文言人物传记中,表官职变动的词使用多且复杂,弄清这些词义有助于准确理解文意。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例如《张衡传》中:“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升:升官。《元史·贾鲁传》:“升(鲁)台都事。” 擢:在原官上提拔。《元史·贾鲁传》:“擢户部主事。”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二、调动官职类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改:改任官职。《宋史·王济传》:“改刑部详覆官。” 三.兼职、代理类: 兼:兼任。《〈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晋书·袁乔传》:“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 署:代理、暂任。《汉书·王尊传》:“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权:暂代官职。《刘公嘉话》:“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四、降职、罢免类: 贬:降职。《宋史·唐介传》:“帝怒益甚,贬(介)春州别驾。”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出:京官外调。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 左迁:降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即司马。” 罢、免:罢除、免去官职。此义同现代汉语。(例略) 黜:废,贬退。柳宗元《封建论》:“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五、就任类: 视事:任职。《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下车:刚刚上任。“下车伊始。” 古代年龄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年幼:总角儿童:垂髫 女孩子七岁:龆年女孩子12岁:金钗之年女孩子13岁:豆寇年华 女孩子15岁:及笈之年女孩子16岁:碧玉年华女孩子20岁:桃李年华 女孩子24岁: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摽梅之年男孩子8岁::龆年 男孩子15岁:束发(成童)男子20岁:弱冠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 礼仪习俗 总角古代儿童未成年时束发为两结,形如角《祭妹文》:必梳双髻。 弱冠男子二十岁,结发戴冠,以示成年《子路……侍生》冠者五六人。 加笄(簪子)女子十五岁,始梳发成髻,以示成年。《孔雀东南飞》:结发为枕席。 婚姻六礼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具备,婚姻关系始告成立刘兰芝再嫁太守家。 归宁女子出嫁后回家省亲,但娘家不接,不得随便归省《项脊轩志》:吾妻归宁。 于归(归)女子出嫁叫于归或归《诗经》:之子于归,宜室宜家;《项脊轩志》:吾妻来归。 丧葬棺,(柩)装尸用,是棺外的套棺,总称柩《祭妹文》:今予殓汝葬汝。 殓将尸体装入棺中叫殓(入殓) 殡停棺出殡即将棺抬出。 葬埋棺于墓穴中今予殓汝葬汝。 窀穸墓穴 坟埋土隆起王昭君之青冢即坟 俑埋葬的人形殉葬品秦始皇兵马俑 挽歌出殡时所唱的歌陶潜自写《挽歌》(见《记念刘和珍君》) 墓地著庐古人死后,晚辈或后学有的在墓地建庐服丧守护颜回于孔子死后,曾造庐守护于墓地。《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崩(驾崩)指帝王死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丧服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而穿不同丧服和穿着时间的长短。一般穿白色丧服。《之战》;晋文公死后,其子晋襄公墨衰绖,晋于是始墨 祭祀宗庙(太庙、祖庙)是皇帝供奉祖先的地方。古代把宗庙看作是国家的象征。国君认为君权神授,是承袭祖先而得,所以天子诸侯必有宗庙。国家大事必告于宗庙,以示尊敬《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即秦代七代祖先之宗庙。《伶官传序》:少牢告庙,请其矢。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祭祀土神、谷神叫社稷,祭祀的地方也叫社稷,社稷也是国家的象征祭品:天子用太牢(牛、羊、猪各一);诸侯用太牢,卿用特牛(一牛),大夫用少牢(羊、猪各一)。 祖古人上路前祭路神是祖荆轲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酹祭奠时,洒酒于地,以慰天地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最隆重的礼节叫封禅。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在泰山极顶祭天曰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霍去病追敌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斋戒古人祭祀前,主祭人要用数日更衣、独居、素食、戒酒、每天沐浴等,使心地清静,叫斋戒《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 牺牲祭品如牛、羊、猪叫牺牲《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神器古代帝王所用之物,如符玺(印章)一类的东西,是帝位象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 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何不按甲束兵,北面而事之??亚父南向坐。(最尊)项王东向坐。(也是尊位) 礼仪坐姿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再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长跪(跽)跪时,臀离开脚跟,挺直了腰板府吏长跪告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顿首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长稽首,首至地,臣事君之礼(《左传》) 再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为拜,拜了又拜为再拜谨使张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尚右古代左、右两字表示地位尊卑不同。周、秦、汉代尚右,以右为上。左迁表示降职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虚左古人乘车规矩都以左为上,主位在左。虚左是留出左边的座位,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贽古人拜见时的见面礼撰长书以为贽。 刺即名片,官员互访时要投刺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九宾礼是战国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仪。设九个迎宾赞礼官,将客人延引上殿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适当了解一些常见官职的含义是必要的。可进行下面的一些归类: 1.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20xx) 作者的其他文章 论语文的探究式学习 如何帮助补习生提... 妻子和丈夫的别称 18个常用文言虚...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中秋诗词 新闻的标题 文言实词120个... 文言文教案 篇4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