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
范文 |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精选1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领域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对色彩变化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化另一种颜色。 3、能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色卡,水粉颜料红黄蓝,绘画纸,记录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猜猜会有什么变化。 1、出示三种色板。教师:"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漂亮的颜色宝宝。它们三个是好朋友,喜欢在一起做游戏。" 2、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颜色。 3、猜一猜把其中两个颜色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新变化? 二、操作活动:颜色对对碰。 1、幼儿第一次操作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看发现了什么?(提醒幼儿倒入的两种颜色一样多。) 2、教师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请幼儿讲讲发现了什么。 4、小结:原来把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出另外一种不同颜色。 5、现在请小朋友用其他的颜色放在一起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把变化记录在纸上。 6、出示记录纸,教师介绍记录方法。 反馈结果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蓝色+黄色=绿色原来我们用红色、黄色、蓝色其中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另外的颜色。所以,我们把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叫"三原色"。 7、教师再次出示色卡,两种颜色的色卡合在一起时什么颜色。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西瓜、葡萄、橘子等三个没有颜色的水果,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今天,颜料宝宝到我们班来做客了,你看来了谁呀? 听说颜料宝宝来了,西瓜、葡萄、橘子想来染一下颜色没,穿件漂亮的衣裳,你说西瓜应该穿什么颜色?葡萄呢,橘子呢? 那他们想要的颜色有这里有吗? 没有该怎么办呢?(调颜色) 2、幼儿操作调色,涂色,教师指导。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材料,发现眼睛的错觉现象。 2.能将发现的和看到的错觉现象,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3.感受错觉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像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延伸至生活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教具:两组圆环组合图一幅;方格黑白图片一张;直尺一根;各种错觉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脑。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小鸟和笼子、蜜蜂和花、鱼和鱼缸、蝴蝶和花、雨滴和雨伞、刺猬和苹果、青蛙和荷叶、等双面转片;陀螺、滚桶若干;动画小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爬呀爬。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爬呀爬的游戏吧!"师:"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头顶上……"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得不同部位。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感知错觉现象带来的乐趣。 1、师:"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师:刚才小朋友都讲述了自己看到过的有趣的现象,现在我请你们来看一幅有趣的图,请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环,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图上有两组圆环,两组圆环中都有两个紫色的圆环,它们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一组圆环是以紫色的圆环为中心,外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大,另一组圆环以紫色的圆环为的圆环,里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小) ②将两个紫色的圆环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教师小结:由许多大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小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紫色的圆环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出示黑白格子图,请幼儿观察讲述。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线条有什么不同吗?教师用量尺验证线条,总结:原来线条都是平的,我们看到的线条变斜了,这也是眼睛在和我们变魔术。 (3)出示双面转片玩具。 ①发给每位幼儿一个双面转片的玩具,请幼儿观察自己双面转片的图案,操作并观察图案的变化。 ②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并和同伴交换玩。 (4)为幼儿发放滚筒、陀螺、转筒等玩具,进一步体会眼睛的错觉现象。 3、出示投影,依次出示不同的错觉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总结:这些都是错觉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在变魔术 三、出示教师自制的动画小书。 通过快速翻阅使幼儿体验错觉游戏的快乐,并将其引申至动画片的制作原理,感受错觉游戏在生活中的运用。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 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瘪的乒乓球受热恢复原状的办法。 3、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乒乓球、空玻璃杯、热水、吹风机、筷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真观察实验。 活动难点:理解瘪的乒乓球重新变圆的办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乒乓球。 1、小朋友们玩过哪些球或见过那些球啊?(举手回答) 2、老师给大家到来了很有趣的球,认识的小朋友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吧! 3、那么它跟小朋友们认识的篮球比怎么样啊?有什么不同和一样的地方啊?(利用比较了解乒乓球的大小、轻重) 4、可以找小朋友掂掂拍拍篮球在拍拍乒乓球。 5、小朋友们比较的非常好,那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乒乓球你想怎么玩啊?(师范给大家看) 二、实验。 1、小朋友们玩的很高兴,可是老师这里有一瘪的乒乓球在哭泣说:"我不小心被踩瘪了,谁能帮助我呢?" 2、小朋友们快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它变回原来的样子呢?(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们真棒,积极动脑筋想问题。 4、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帮助它呢? 5、看看老师准备了什么?(幼儿说出准备的材料) 6、那这些有什么用呢?老师要做什么呢?(引发幼儿兴趣) 7、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仔细看哦! 8、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玻璃杯,把瘪的乒乓球放进杯子里然后倒入开水,想想开水倒进去后会发生什么呢?乒乓球会不会在水底不出来了呢?哇!原来乒乓球浮在了水面上(过一小会)老师现在要用筷子取出乒乓球,小朋友们想想老师为什么不直接用手去拿呢?(引导幼儿说出里面是热水,直接用手很危险,倒入开水环节也会涉及安全问题) 9、咦,乒乓球瘪的地方怎么不见了呢?哪里去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瘪的地方鼓起来了)乒乓球又变得圆圆的了 10、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倒入开水后,乒乓球就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小朋友们猜想) 小结:乒乓球的肚子里都是空气,瘪的时候空气被挤得压在了一起,用开水烫,里面的空气感觉很热,肚子里的空气开始膨涨就是越来越大,瘪的地方就撑起来了,所以乒乓球又圆了 11、小朋友你们学会这个办法了吗? 活动延伸: 会跳舞的乒乓球。 1、乒乓球变圆了很开心,它说:"谢谢小朋友,我要给你们跳支舞" 2、乒乓球会跳舞好神奇啊!小朋友们想看吗? 3、拿出吹风机,吹风机把乒乓球吹起来并在空中跳舞 4、乒乓球跳的好看吗?我们来给它鼓鼓掌 5、小朋友们把会跳舞的乒乓球告诉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好不好? 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的课《有趣的乒乓球》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以后多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好不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让我们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充气皮球一只、瘪皮球一只、气球、塑料袋若干。 2.玻璃杯、蜡烛、透明塑料杯、粉笔头、吸管。 3.装有水的玻璃盆、充气玩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与没有气的皮球,请幼儿观察,引起幼儿的兴趣。 问:是什么让皮球鼓起来的?(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为瘪皮球充气。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空气,寻找空气,启发幼儿说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1)气球放气,让幼儿观察,看一看,能看到空气吗? (2)让幼儿用鼻子闻一闻,能闻见空气吗? (3)让幼儿用手抓一抓,能抓住空气吗? 3.引导幼儿探索实验,发现空气是无处不在的。 (1)请幼儿分组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内及走廊各处找空气。 (2)分组实验:用吸管往杯子里吹气;在水中捏充气玩具;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往透明塑料杯中扔粉笔头;摇晃装有水的塑料瓶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轮胎、游泳圈、热气球等) 4.简单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空气是宝贵的,树立环保意识。 (1)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感受片刻。 (2)帮助幼儿了解空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空气。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了解、认识常见的蔬菜;蔬菜实物若干;《什么部位可以吃》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说菜——交流分享 1、导入: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 2、说说我喜欢的蔬菜 3、重点提问:你喜欢吃蔬菜吗?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幼儿个别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所以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二、选菜——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 1、看ppt,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认识的蔬菜多,谁的`本领大? 2、刚才我们介绍了各种蔬菜,那你们知道我们吃蔬菜的什么部位吗?(请2—3个幼儿介绍) 有只小熊也爱吃蔬菜,我们一起看看它吃对了吗?听故事《熊妈妈收菜》。 重点提问:小熊跟着妈妈去菜园收蔬菜,它们收了哪些蔬菜?(萝卜、白菜、西红柿)。你听了故事知道萝卜、白菜、西红柿应该吃什么部位呢?(萝卜吃根茎、白菜吃叶茎、西红柿吃果实) 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茎,有的吃它的叶茎,还有的吃果实。 3、尝试分类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4个盆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依次介绍根茎、叶茎、花、果实4个盆子)你们动动脑筋,看清你们的盆子上的字,想想应该挑选什么蔬菜。 4、交流统计 三、吃菜——加深对蔬菜的印象 1、重点提问:你们吃过这些蔬菜吗? 2、重点提问:你们是怎么吃的?(生吃、榨汁、炒菜、煮汤、做蔬菜色拉) 小结:蔬菜的营养真好,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一个人可以长期不吃荤菜,但是不能不吃蔬菜,因为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我们小朋友每天都要和蔬菜做朋友,天天吃蔬菜,把阿姨准备的蔬菜吃光光,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7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3、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2、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五、活动延伸 1、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幼儿也喜欢玩有关影子的游戏。活动中我不断的以问题游戏的情节贯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发现,通过自己的探索、比较、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感受科学探索游戏的快乐,养成喜欢探究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8教材分析: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家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鸟类的特征了解甚少。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观察了解几种鸟类的特征。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观察几种鸟类的特征,知道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鸟类,学习观察的方法。 3.了解爱鸟周的日期,愿意爱护、保护鸟类。 活动准备 1.森林里的鸟不同的声音。 2.各种鸟的图片。 3.各种鸟自我介绍录音。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儿的兴趣。 (播放录音)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小鸟的叫声。 2.介绍几种常见的鸟,了解他们的特征。 (1)介绍自己收集的鸟类图书 请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鸟?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什么地方?在幼儿讲述过程中,鼓励幼儿大声完整地讲述。 (2)出示啄木鸟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鸟?他的头上有什么?身上有什么?翅膀和尾巴是什么样子?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有序的讲述啄木鸟的特征。 3.教师继续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幼儿能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鸟类,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让幼儿认识其他几种常见的小鸟。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4.组织幼儿讨论:鸟类和人类的关系 讨论:为什么说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我们人类总是捕杀鸟类,大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没有鸟,世界会变得一团糟,有了鸟类和我们相处,我们人类就能生活得非常愉快。因为,鸟不但回吃虫子,还会做窝和保护森林,有的鸟羽毛很漂亮,可供人欣赏,有的鸟声音很动听,可供人聆听—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和鸟类共同生活,友好相处,并要爱护鸟类。 5.播放PPT,了解鸟类面临的灾难。 (1)设置情景:信鸽送来探测到的面临危难照片,大家一起商讨研究。 (2)图一:小鸟正受农药的侵害。 提问:小鸟怎么了?为什么会死?飞机上喷洒的是什么? 小结: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杀死了害虫,而且有毒的农药也把小鸟给毒死了。 (3)图二:小鸟受污水的侵害。 提问:小鸟怎么了?脏水那里来?白天鹅什么会边成黑天鹅的? 小结:工厂里排放污水,使白天鹅变成黑天鹅的,使鱼儿毒死了,小鸟吃了有毒的鱼就死了。 (4)图三:森林遭到破坏,小鸟无家可归,面临捕杀的危险。提问:小鸟为什么会哭? 小结:森林被砍伐,小鸟失去了家,还面临着被枪杀和捕捉的危险。 (5)幼儿讨论怎样保护小鸟。 引导讨论:我们的小鸟面临的危险太大了,让我们想想办法,怎样保护小鸟? 6.知道“爱鸟周”,愿意爱护、保护鸟类。 鸟类中的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的一个星期,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能用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特征选标记。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特征。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黄色小蘑菇、红色大蘑菇、黄色和红色标记、大小标记若干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若干。 3、标记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蘑菇的大小和颜色师:(出示红、黄蘑菇)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两个蘑菇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不一样)师: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不一样的地方记录下来?(标记)师:(出示标记)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些标记吗?现在请小朋友来给蘑菇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什么颜色的蘑菇我送你什么颜色的标记。 二、比较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师:(出示大的红色的圆形卡片和小的黄色的正方形)小朋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师: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给这两个图形宝宝送标记,一边送一边说一句好听的话? 三、看图形找标记卡师:(出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图形宝宝,请4个小朋友一组,去找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和你们图形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 师:小朋友找好了把他们贴在黑板上介绍你找的是什么? 四、师总结:这个长方形宝宝找到了大的蓝的长方形标记卡做朋友 五、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图形宝宝们都找到了朋友。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找朋友游戏。老师给你们发图形和标记卡,如果你拿到的是图形就去找和你相应的标记卡做朋友,如果你拿到的是标记卡就去找图形宝宝做朋友。 师:现在我们带着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吧! 六、活动评价小结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0教学意图: 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能够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嘀嘀哒》。运用幼儿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料、供给充分的物质材料,经过运用不一样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忙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并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初步构成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观察画面,在看看、说说中了解牵牛花生长的过程。 2、在活动中愿意大胆交流、进取表现。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今日,教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欢迎吗” “客人是谁呢那就请它自我来介绍吧!” 2、观察画面 牵牛花的自述中,引导幼儿猜测想象,了解其生长过程。 画面一: 牵:这是我,还有我的兄弟姐妹们。 师提问:哎,他是谁呀幼儿猜测。 画面二: 牵:我被埋进了土里,心里好害怕…… 师:哎呀!怎样被埋进土里了呢它应当怎样做呀 画面三: 牵:我拼命往外钻…… 引导孩子们一齐学往外钻的动作。 牵:总算钻了出来,咦我怎样变成了这样 师:它变成什么样了 小结:啊,原先小客人是一颗种子,那它会是什么种子呢还是让小客人继续介绍下去吧! 画面四: 牵:我顶着皱巴巴的叶子 师:什么是皱巴巴呀你们还看到什么东西也是皱巴巴的呢 画面五、六: 牵:我用力撑开皱巴巴的叶子。瞧!我像什么呀 画面七: 牵:没几天,我的身上又冒出一片毛乎乎的叶子。 师:咦!它说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呢 (毛茸茸) 画面八: 牵:小叶子长啊长,长成这么大! 继续播放画面九、十、十一、十二: 牵:有一天,嗤溜溜,我的身上冒出了一根藤。 师:啊,真趣味,这颗种子先长出的叶子,此刻又长了一根藤,看这根长长的藤它想干什么呀 牵:是爬向左边还是爬向右边唉,要是有谁来帮帮忙就好了。 师:噢哟,它想找人来帮忙,找谁来帮忙它呢 画面十三: 师:看,它找到了什么接下来这根藤会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一齐学习藤往上绕的动作。 师:谁来学学藤往上绕的样貌 画面十四、十五: 牵:此刻,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喽。 师:来,孩子们,我们也一齐学它往上爬喽。 师以儿歌的语言活跃气氛:藤儿藤儿真趣味,顺着竹竿往上爬,爬呀爬,绕呀绕,哎呀呀,头晕了,绕糊涂了,理顺了再之后爬吧! 画面十六: 牵:绕啊绕,长啊长,这是我此刻的样貌。叶子多得数也数不清。 画面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牵:又有一天,我躲在又冒出了一样东西,嘿嘿,猜猜这是什么 师:它越长越大,越长越鼓,哎,颜色也变漂亮了,是什么呢 画面二十一: 牵:啪,打开啦!哈哈,我是牵牛花! 师:哦,这位神秘的小客人原先是牵牛花呀! 师:牵牛花像什么呢怎样吹的 嘀嘀嗒、嘀嘀嗒有节奏的。 画面二十二、二十三: 师:看小喇叭越来越多,好热闹啊!他们一齐唱啊、跳啊,玩的真开心啊! 画面二十四: 师:哎,牵牛花怎样啦我们来听听它自我是怎样说的。 牵:一到晚上,我就会收拢小喇叭,静静睡一觉。 师:噢,原先牵牛花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要睡觉的。 画面二十五: 师:看,第二天早晨,牵牛花早早的醒来,张开小喇叭,嗨,你们听它在吹:“嘀嘀嗒,小朋友该起床啦!” 3、巩固对牵牛花生长过程的了解。 师:哎呀,今日来我们班作客的是谁呀 听了它的自我介绍,你们明白它是怎样长大的吗 根据孩子们的回忆,教师图片箭头表示牵牛花的生成过程。 教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出示牵牛花的种子,到种植园地种植牵牛花。 师:牵牛花给小朋友带礼物来啦!看看,这些都是它的兄弟姐妹,我们赶紧把它们埋到地里,让它们也快快长大,开出美丽的小喇叭来,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构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一样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本事,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构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总之,要想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记录的质量,使幼儿的科学记录变得生动而有意义,我们仍然需要从资料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善策略,完善认识。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1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领域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这一目标。“今天你喝水了吗?”这一数学活动正是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从数学中量的感知出发,将600毫升这一抽象单位具体化,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了喝水次数与600毫升这一量之间的对等关系。孩子们通过观察、测量、探索、操作,感受到自己每天大概喝多少水才能使身体更健康。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幼儿在玩水、做小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喝水的重要性,从而乐意主动安排饮水计划,自觉喝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测量每天饮水量的方法,能够尝试安排饮水计划。 2.懂得饮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有主动喝水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操作感知喝水次数与600毫升总量之间的对等关系。 2.难点:初步感受理解总量不变,每次的倒水量和倒水次数呈反比关系。 设计思路: 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喝水的重要性→学习测量饮水量的方法一用小茶杯倒水的方法,感知大概需要用小茶杯倒几次水才够600毫升→自主制订饮水计划表,讨论合理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健康小博士; 2.量杯、杯子、一瓶水,红色小贴纸和若干小杯子贴纸人手一份; 3.每人一张计划表; 4.一个大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1.讲一讲一了解喝水对健康的重要性。 师:今天你喝水了吗?为什么要喝水? 幼:口渴、健康。 师:喝水之后有什么感觉? 幼:舒服、不渴。 师:如果你不口渴,还需要喝水吗?为什么? 幼: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回答。 看课件:健康小博士说喝水的好处。 2.找一找——学习测量饮水量的方法。 (1)了解幼儿大约每天必需的饮水量。 师:我们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呢? 幼:自由猜测。 看课件:健康小博士说“小朋友至少需要喝600毫升白开水。” (2)认识量杯,找600毫升的刻度。 师:600毫升是多少水呢?我们能用一个特殊的杯子量出来。这个大杯子就叫量杯,它能告诉我们600毫升是多少水。 师:量杯上有什么? 幼:观察发现有线——刻度,数字——多少毫升的水。 幼:用红色贴纸给600毫升做个标记。 3.量一量——操作探索,测量倒水的次数。 (1)幼儿尝试探索测量倒几次水正好是600毫升。 师:我们的小杯子上有没有刻度和数字? 幼:观察平时喝水的小杯子。 师:平时你每次要倒多少水喝呢?怎么才能知道我们每天喝多少水才够600毫升呢?我们要请大量杯来帮忙。教师示范测量方法。 师:你平时喝多少水,就先在小杯子里倒多少,然后倒进量杯里,就像我们喝了一次水。试试要倒几次水才能到600毫升? 幼:幼儿操作,倒一次水,就在桌角上贴一个水杯贴纸记录。 师小结:矿泉水瓶里还有水吗?水到哪里去了?量杯里有多少水?原来,我们每天最少要喝差不多这样一瓶水呢! (2)幼儿比较倒水次数的多少与每次倒水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贴了几个小杯子贴纸? 幼:点数水杯贴纸。 师:你倒了几次水?和__小朋友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师:同样倒了600毫升水,为什么有人倒4次水,有人要倒8次? 幼:猜测倒水次数与每次倒多少水是有关系的。 看录像:初步感受倒水量和倒水次数的关系。 师:他们倒水的次数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多?(有的人每次要喝大半杯水,所以只倒了X次,有的人每次喝的水少.所以要倒很多次呢!) 4.贴一贴——自主设计饮水计划表,安排每天的喝水计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天至少要喝多少水呀? 幼:600毫升。 师:可是如果我们一次喝这样600毫升的水,行不行?我们一天要分好几次喝呢!这么多水怎么在一天中喝完呢?我们来计划一下吧!这里有一张计划表,上面画着什么?幼儿讨论什么时候需要多喝些水,为什么。 师:请你把刚才贴在桌子上的水杯撕下来,贴到表格不同的时间里。 幼:相互交流,讨论同伴的计划是否合理。 展示个别幼儿的表格,共同讨论合理性。 师小结:如果我们按自己订的计划喝水了,身体会变得更健康。但有的孩子每次只倒一点点水,那可能要喝十几次呢!所以每次喝水时可以适当多倒一点,这样就能减少喝水的次数了。在夏天、运动或生病之后,还可以增加喝水的次数。 5.理一理——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把桌上的水倒回大水桶里,回教室再调整一下你们的计划,然后按计划喝水吧!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动物细部特征来辨别动物。 2、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拼图等游戏活动了解动物特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大胆的猜想,并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戏用转盘、森林背景的课件。 2、动物各部分图片、动物拼图、声音素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游戏部分 1、游戏:《玩转盘》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尾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即说出动物的名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游戏:《辩声音,学姿态》 (1)课件中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并作模仿。猜对的话课件呈现该动物的图片。 (2)一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走路、活动的姿势体态,让其他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最后一起模仿。 3、游戏:《找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三、结束部分——《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建议: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动物拼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3活动目标: 1、经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一样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一样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一样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一样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我的想法。 二、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提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此刻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能够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我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我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我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能够让另一幼儿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齐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必须正确,要经过实验才能明白正确的结果。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4设计背景: 动物一向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异常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期望经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一样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一样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齐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头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2、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3、活动前和孩子们一齐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幼儿跳团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一样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样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 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我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仅能够模仿学过的动物、还能够模仿其他的动物,自我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我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5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尝尝的活动中了解水果变成水果干后的不一样滋味。 2、能大胆地在团体面前交流自我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分享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水果及它们制成的水果干(猕猴桃、苹果、香蕉、菠萝、芒果、葡萄、龙眼、金橘); 2、幻灯图片;盘子、勺子或筷子、牙签;垃圾筒、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幻灯片一(放鞭炮) (1)听听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3)要过新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你们想准备些什么呢 2、小结:新年里我们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那今日我们一齐到水果店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水果吧。 二、观察讨论 1、幻灯片二(一盘水果) (1)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3)小结:水果的营养真好,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以后还能美容的。 (4)这么新鲜的水果吃不完怎样办,过两天就坏掉了,聪明的叔叔阿姨们想了一个好办法,明白是什么吗 2、幻灯片三(葡萄干) (1)你们认识它吗它是什么水果变成的 (2)小结:原先叔叔阿姨们把新鲜的水果变成了水果干,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3)你们明白还有哪些水果也能变成好吃的水果干吗 3、出示水果盆,配对活动 (1)今日教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干,请你们看一看、闻一闻, 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水果变成的(5—6名幼儿回答) (2)有没有你不认识的水果干 (3)团体验证:有异意的水果,能够请幼儿自我验证,也能够由家长或教师给予验证。 (4)小结:原先水果在变成水果干之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时是会变化的。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6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一样的睡觉方式,初步懂得动物睡觉方式的原因。 2、能大胆讲述观察的结果,体验游戏的欢乐。 3、热爱大自然,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绘本:《一本讲述睡觉的书》 2、PPT课件。 3、动物图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参观交流,引起兴趣。 教师:上次请大家完成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收集小动物睡觉的秘密,你收集了吗? 让我们一齐去参观一下吧。 二、交流调查情景,了解不一样的睡觉姿势。 1、教师:你收集的是什么小动物它睡觉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动物睡觉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站的睡,有的躺着睡,有的蜷着睡,还有的倒挂着睡。 三、绘本阅读,了解多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1、教师:教师也带来了《一本讲述睡觉的书》,里面有许多动物睡觉的秘密,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 2、教师:你看到了谁它是怎样睡觉的 3、教师小结:动物睡觉的姿势、睡觉的时间和睡觉的地点都不一样,那是因为它们长得不一样,生活的地方和生活的习惯不一样。 四、巩固游戏,体验欢乐。 1、问答游戏。 2、模仿体验。 五、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你还明白哪些动物睡觉的秘密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继续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用自我的方式记录。进一步了解睡眠与人类的关系。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7活动目标 1、了解认识不一样材质的杯子,并渗透环保知识。 2、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本事。 活动准备 各种杯子、彩色面泥、托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杯子 1、出示杯子 2、教师: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貌的用什么做的 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观察,经过看、说对不一样的杯子初步感知。 1、教师:今日,教师带来了许多的杯子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掀去盖布,幼儿充分观察),请你们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幼儿交流)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 经过比较认识杯子并给杯子分类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一样的两个杯子,让幼儿比较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幼儿给杯子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提问:你是怎样分的) 3、小结:这些杯子都不一样,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 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没有把子; 有的杯子是绿色,有的杯子是红色; 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 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 所以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 三、介绍几种特殊的杯子、认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 1、出示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 提问:一次性杯子有什么好处呢方便、卫生,你觉得用纸杯和塑料杯哪个更好为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 分析纸杯与塑料杯对环境的影响。 2、教师:是不是用所有的一次性杯子都很卫生呢 引导幼儿说出塑料杯会造成二次污染,而纸杯却能够再次利用。 让幼儿明白要利用对人类环境有利的物品,要学会保护环境。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杯子下头有一条长长的线,还有插孔,这是什么杯子呢 (电热杯) 3、师演示用电热杯烧水。 4、认识保温杯。(依次出示玻璃保温杯、不锈钢保温杯,让幼儿观察) 介绍:一种是玻璃保温杯,它是由双层玻璃构成的,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的,热水就不容易变冷了。 还有一种是不锈钢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做成的盛水的杯子,顶部有盖子,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延缓散热,到达保温的目的。 5、小结:杯子世界真奇妙,有这么多可爱好看的杯子。 四、想象和制作杯子 1、今日请小朋友们来当聪明、能干的设计师,设计出你最喜欢的杯子。幼儿动手制作杯子。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我的杯子。(怎样做的什么形状、色彩有什么用处) 3、展览幼儿制作的杯子。 让幼儿在观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不一样材质的杯子,并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8活动目标 1、明白不一样的蔬菜有不一样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本事。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 活动过程 一、回忆蔬菜 1、帮忙幼儿回忆都吃过什么蔬菜 2、是什么样貌的 教师:蔬菜王国里有很多蔬菜,此刻教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课件)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1、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 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2、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忙幼儿理解不一样的蔬菜有不一样的生长方式。 (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3、看到蔬菜的图片,认识蔬菜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猜猜看:看课件引导幼儿猜出谜语(西红柿)。 4、列举植物的果实: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幼儿说说这些蔬菜能够怎样吃。 5、植物的根:猜一猜:引出“萝卜”的谜语。出示课件让幼儿明白有些蔬菜是吃根的。 6、出示吃叶的蔬菜:白菜、菠菜等。 7、蔬菜的块茎:土豆、藕。 三、蔬菜分类。 1、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2、出图说一说这些蔬菜分别吃哪一部分。 3、做游戏:找朋友(给蔬菜找朋友)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 篇19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本事。 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 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忙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一样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团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 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我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 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 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我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