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植树问问题的教案 |
范文 | 植树问问题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问题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问题的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一端要种、两端不种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今天来这里上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老师挺高兴的,这么多人,正好做一个公益宣传,请看-- 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在座各位朋友,同学,为了我们地球生命,给这些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环境,请爱护树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种树!支持的,鼓鼓掌!谢谢! 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2分钟) 1、揭示课题(2分钟) 师:你们觉得种树与数学有联系吗? 生:间隔,米数等等问题。 师:种树与数学之间确实有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在种树问题上研究数学。(课件出示课题:植树问题) 2、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二、化繁为简,解决问题(26分钟) 1、理解信息(2分钟) 师:能看懂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全长100米,每隔5米等等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间隔”; 师:“间隔”这个词听过吗?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同学之间,手指之间......都可以看作是间隔。 师:两端要种什么意思? 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2、形成猜想(1分钟) 师:如果,把这条路的一旁看成一条线段的话,猜猜看,需要几棵树?看谁想得快! 生1:200 生2:201 生3:202 师:三个猜想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才是对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验证。 3、化繁为简(4分钟) 师:是的,可以画图,模拟种一种,数一数,就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了。 师:(课件演示)请看,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35米 师:才种了3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生:1000米。 师:这样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英雄所见略同,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方法是对的,但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研究方法:复杂问题--简单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3、举例验证(5分钟) 师: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一点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规律,找到规律了我们再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课件出示:100米-- 师:你认为取多少长的路,画图种树,比较好验证呢。 生:5米,10米,15米,20米,25米。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长短不同的“路”,把它想象成“路”,行吗?你可以把它看作是10米,15米等等,现在请你用笔,独立在这些“路边”种树,并列出算式,把你的发现也写在纸上,开始。(学生独立活动,2分钟后,) 师:把自己的发现,轻轻地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做好向全班同学汇报。 4、反馈交流(如何操作还是一个问题)(5分钟) 请一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师:请你代表这组同学,把研究的过程,和得到的规律,向全班同学解释一下。 师生互动 师:这空在这里是怎么回事? 生:间隔5米; 师:为什么是空了4个间隔? 生:20米里正好有4个5米;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20除以5等于4 师:4个间隔数,空了4次 师:这样种(板书:两端种),可以吗?) 5、揭示规律(0.5分) 师:运用化繁为简的解决策略,同学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1) 6、解决问题(3分钟) 师:现在你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刚才复杂的问题吗?请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向同座说一说解决思路。(请一位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老师追问:这里的200指什么,为什么要减1。) 师:(指着猜想答案)当时你是怎么猜想到200棵的。 师:虽然你猜测的答案是错的,但你敢猜想,证明你有学数学的胆量,正因为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才让我们走上探索之路,所以,我们得谢谢你! 7、巩固练习(6分) (1)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8根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三、再度猜想,打通联系(10) 1、过渡设疑 2、形成猜想 3、验证猜想 4、得出结论 5、打通联系 四、拓展选择,辨别类型(3分钟)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与植树问题很相似。 (1)同学们排队跑步,队伍长4米,每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米,这队学生有多少人? 1)4÷1+1=5(人)2)4÷1-1=3(人)3)4÷1=4(人) (2)一根10米长的木条,工人叔叔按每段2米长的标准来锯开它,需要锯几次才能完成任务? 1)10÷2+1=6(次)2)10÷2-1=4(次)3)10÷2=5(次)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街道一边一共有几个车站? 1)12÷1+1=22(个)2)12÷1=20(个)3)12÷1-1=9(个) 五、丰富背景,遗留问题。(1.5分钟) 师:其实,同学们的收获才刚刚开始。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条直的.线,点的数量与间隔数之间有一定规律;如果,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个方阵;如果,多个点等距离排列成一个圈,或等距离排列成其它形状,这里面蕴含着更深奥的数学,期待同学们去发现! 植树问问题的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 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与发现植树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做事情时不能信口开河,不加思索来完成。 2、揭示课题: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节?(植树节)其实,“植树”这件事还很有数学上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 100÷5=20(段) 2、出示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读题分析理解:“一边植树,两端要栽”的意义。 可能许多同学列成:100÷5=20(棵) (2)学生试做。 让学生讨论。 3、感知间隔的含义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的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4、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 段数棵数 12 23 34 56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5、完成例题。A:先要求出段数:100÷5=20(段) B:再次求出棵数:20+1=21(棵) 6、再次感知,找到规律 课件上做习题栽了8棵树,有()个间隔。(两端都要栽) 有20个间隔,栽了()棵树(两端都要栽) 三、尝试练习,做一做 课件: 1、园林工人沿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做书上的练习P122(练习二十)。T1、T2写在书上。 四、巩固加深,拓展。 1、打开书P117读书,思考。 2、你在这一节课有什么遗憾? 3、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4、联系生活举例,加深理解。 五、总结延伸 植树问题还有许多学问,今天我们只是解决了两端都栽,如果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圆形花坛)栽树又怎样计算等待下一节课再去研究。 板书设计: 段数棵数学生练习板演 12 23 34 45 规律: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植树问问题的教案3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每册教材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本课的设计,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植树方案的过程中通过画图亲身体验在三种种植情况下,选择的间隔不同,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体验,建构植树问题的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1)出示:“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总务主任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2)理解题意。 a.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问题? b.理解”间隔“的意思? C、理解三种种植情况 (两端都种、一端种、两端不种) 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1)计算你的设计需要多少棵树苗?利用画线段图把它表示出来吗?并将植树方案补充完整。 总长(米) 间隔(米) 间隔数 (个) 棵数(棵) 种植情况示意图 (2)学生反馈 (3)组织讨论:你发现什么规律? 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 一端种是时,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时,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例2: (2)读题后思考,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值得注意的。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三、回归生活,变式练习 1、封闭图形相当于一端种 (1)出示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2)讨论:封闭图形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类型? (3)学生独立解题,反馈。 2、同时出示两道习题: (1)锯木头问题(两端都不种) 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排列问题(两端都种) 四、欣赏生活中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 生活中的类似于植树问题的欣赏 植树问问题的教案4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大屏幕出示)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 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 师:刚才我们是每隔2米栽一棵树,发现出现了6个间隔,可以栽7棵树。你们还有不同的栽法吗? (1) 激发兴趣谈栽法 (2) 自由选择试栽法 (3) 交流汇报作记录 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小结:安装路灯问题也是一种植树问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