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
范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激起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讨论) 问题1:你发现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电脑演示:(1)球体 (2)圆柱 (3)圆锥 并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诱导学生思考: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 (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变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变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比,确立分类思想。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讨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练一练(评价)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发给学生一些图片或实物,说说手中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没有发到的学生,举出立体图形的实例。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2学生很容易解决,相互交流,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电脑演示: 如下图,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由平面图形动成立体图形,由静态到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奇妙无穷,更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做一做(实践) 1、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球体和一些柱体和锥体,看哪些同学做得比较标准。 2、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纸片,试将它折成一个正四面体。 五、试一试(探索) 课前,发给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正多面体,正多面体是柏拉图约在公元400年独立发现的,在这之前,埃及人已经用于建筑(埃及金字塔),以此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以正四面体为例,说出它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再让学生观察、讨论其它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将结果记入书上的P128的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结论。 3、(延伸):若随意做一个多面体,看看是否还是那个结果。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师生可以共同参与,适当点拨,归纳出欧拉公式,并介绍欧拉这个人,进行科学探索精神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探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 六、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用六根火柴:①最多可以拼出几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②最多可以拼出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几个? 2、针对我校电脑室对全体学生开放的优势,教师告诉学生网址,让学生从网上学习正多面体的制作。 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根据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