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
范文 |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1第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能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计算. (1)(-2.6)+(-3.1)(2)(-2)+3 2.填空. (1)__+6=20(2)20+______=17 (3)___+(-2)=5(4)(-20)+___=-6 五、新授 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例如,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就是4-(-3),?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你会计算它吗?(鼓励学生探索) 可以先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7℃. 另外,我们知道减法和加法是互为逆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x与-3的和等于4,因为7+(-3)=4,所以 4-(-3)=7① 另外4+(+3)=7,② 比较①、②两式,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4-(-3)=4+(+3). 这就是说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如何转化呢? 减-3相当于加3,即加上“-3”的相反数. 比较上面的式子,计算下列各式: 50-20=50+(-20)= 50-10=50+(-10)= 50-0=50+0= 50-(-10)=50+10= 50-(-20)=50+20=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仍然相同. 归纳:通过上述讨论,得出: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1减号变加号 2减数变相反数 例4:计算: (1)-3-(-5)(2)7.2-(-4.8) (3)0 – 8(4)(-5)-0 分析:以上是有理数的减法,按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11-3(--5)2411113例3:计算:(1) -0.257-4.47(4)(-3)-5=(-3)+(-5)=-8 24244例2:计算:(1) (-2.5) – 5.9(2) 强调: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必须同时改变,(4)?题中减数的符号为“+”号,省略没有定. 综合运用:课本25页,6题 六、课堂练习 1:计算: (1) 6-9(2)(+4)-(-7) (3)(-5)-(-8)(4)0-(-5) (5)(-2.5)-5.9(6)1.9-(-0.6) 2、列式计算: (1)比2 ℃低8 ℃的温度 (2)比-3 ℃低6 ℃的温度 3、课本26页7、8、10题略 2.差数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提示:不一定,例如(-7)-(-5)=(-7)+(+5)=-2,-2>-7. 七、课堂小结 引进负数后,任意两个有理数都可以求出它们的差,结果可能为正数(大数减去小数),也可能为负数(小数减去大数),还可能为0(相等的两数相减),?学习有理数减法,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变”字;(1)?改变运算符号──即把减法转化为加法.(2)改变减数的符号──即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这两个“变”要同时进行,而被减数不变.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至第26页,习题1.3第3、4、11、12题. 九、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一、课题2.4有理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五、教学用具 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 (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6=20;(2)20+______=17; (3)______+(-2)=-20;(4)(-20)+__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1)(+10)-(+3)=______; (2)(+10)+(-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10)-(+3)=(+10)+(-3).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问题2(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 (1)(-3)-(-5);(2)0-7. 例2计算: (1)18-(-3);(2)(-3)-18;(3)(-18)-(-3);(4)(-3)-(-18). 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 例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阅读课本63页例3 (四)、小结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五)、课堂练习 1.计算: (1)-8-8;(2)(-8)-(-8);(3)8-(-8);(4)8-8; 2.计算: (1)16-47;(2)28-(-74);(3)(-37)-(-85);(4)(-54)-14; (5)123-190;(6)(-112)-98;(7)(-131)-(-129);(8)341-249. 3.计算: (1)1.6-(-2.5);(2)0.4-1;(3)(-3.8)-7; (4)(-5.9)-(-6.1); (5)(-2.3)-3.6;(6)4.2-5.7;(7)(-3.71)-(-1.45);(8)6.18-(-2.93). 利用有理数减法解下列问题 4.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m,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2.6知识技能的2、3、4和问题解决1 九、板书设计 2.5有理数的减法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例3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十、课后反思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3一、学情及学习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基于规则为主的新授课型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在引入“负数”的基础上,将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范围内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生活情境中的事理和观察温度计刻度的操作,得到了一些有理数减法的算式,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并应用所学的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的设计流程和总体思路可以用下图表示:生活情境,动手操作------有理数减法算式-------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减法的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事例,提炼其中的数学算式,并从中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经历将法则应用于解题的这一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由实际情境提炼数学算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这 一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导航作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与运用 教学难点:从实际情境到数学算式,从数学算式到法则的提炼,在法则的总结中体现化归 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课前让学生玩有理数加法中的扑克牌游戏。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有“温差”之说呢? 有效性分析:通过设计“温差”这一问题情境,进而顺利的进入课题,并从列算式角度加以认识,得到一些有理数减法算式,为后面的化归思想方法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做好素材和算式上的准备。 2.建构活动 活动1:计算温差 师:有理数加减3_百度文库 生1:利用温度计的刻度直观得到算式5 + 3 = 8 生2:利用日温差的定义可得到算式:5-(-3)= 8 师:比较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变“+”,(-3)变3。 活动2:通过举例子验证刚才的变化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算式的理解。 有理数加减3_百度文库 有效性分析:从生活情境中,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算式,为下面观察算式特点,总结运算方法做好准备。这种由算式到法则的过程,使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令算式更有实际背景和说服力,为有理数减法运算法则的提炼和数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数学化认识 5-(-3)=5 + 3(-3)-(-5)=(-3)+ 5 3-(-5)=3 +5(-3)-5=(-3)+(-5) 师:综合上面算式的共同特点即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我们就得到了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概念_百度知道 有效性分析:“化归”的思想和方法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节课的数学化过程正是通过观察已有的算式来发现和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在教学中渗透了“化归”思想。此外,在化归为加法运算时,进一步复习加法法则,强化了有理数的减法与小学学的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小学的减法是有理数减法中的一种特例,即减数比被减数小,;当减数比被减数大时,小学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解决了。 4.基础性训练 例1计算下列各题 ①0-(-22)②8.5-(-1.5)③(+4)-16 ④(?1 2)?1 4⑤15-(-7)⑥(+2)-(+8) 基础练习:1.课本p 322、3、4 2.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有效性分析:基础性训练中安排了典型例题,着重训练学生利用刚学过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度,并规范了计算题目的格式,在格式中进一步熟悉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减法的一般步骤是(1)变符号;(2)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5.拓展延伸 [原创]巧用扑克牌进行有理数简单运算练习-初中数学论坛-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人教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有效性分析:通过扑克牌的两个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有理数减法运算法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通过小组带动班上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更加明确运算法则,做到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法则,感受并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两个减数小吗?”的问题,以区别于学生在小学中熟知的减法运算,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老师较快的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的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的`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的适当压缩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本节课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后,再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变为学生讲,教师听,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4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第53页的有理数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法 六、教具: 七、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计算(口答): (1)1+(-2) (2)-10+(+3) (3)+10+(-3) 2、出示幻灯片二: 如图: 这是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教师引导观察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10)-(+3)=7 再计算:(+10)+(-3),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 2、再看一题: 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问题:计算:(-10)+(+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教师总结: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师提问:(本站)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点评,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 3 、例题讲解: 出示幻灯片三(例1和例2) 例1计算: (1)6-(-8) (2)(-2)-3 (3)(-2.8)-(-1.7) (4)0-4 (5)5+(-3)-(-2) (6)(-5)-(-2.4)+(-1) 教师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例2:小明家蔬菜大棚的气温是24℃,此时棚外的气温是-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讲评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 课后练习1、2 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 教师点评: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进行计算。 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 1、-9-(-11) 2、3-15 3、-37-12 4、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的凝固点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思考后抢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观察思考 互相讨论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第1小题学生抢答 第2小题找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学生通过一个问题易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以照顾不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体验知识的应用性。 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2.6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10)-(+3)=(+10)+(-3) (-10)-(-3)=(-10)+(+3) 例2: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讨论交流的气氛很热烈,解决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