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爬山教案 |
范文 | 精选爬山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山教案 篇1一、回忆导入 1、读词:请同学们轮读上节课的词语。每生读一个词。 2、回忆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二段,我们来试着背诵第二段,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3、回忆大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大问题。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4、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上节课圈画的有关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品词析句,解决问题。 一)、学习脚的特点。 师导语: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板书脚)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 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板书茎上) 师导语:是的。还有吗? 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细丝) 师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 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导语:嗯,脚的颜色也是嫩红的。 2、点拨写法 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板书具体) 3、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图画:同学们看图,你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学生说感觉怎么样。)那你就朗读一下这三句,表达一下吧。(三个学生读)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不看图会说吗?大家齐说。 导语: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他是怎样爬的?我们接着来学习。(板书爬) 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导语: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请学生再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 4、演示爬的过程:同学们看这些动词,再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跟老师一起来把这 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 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3)学生说,老师画。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5、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习最后一段: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谁来告诉我们,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萎了)触着墙的呢?(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 师指板书点拨: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导语: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问: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5、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6、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提出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为了节省时间,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 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6 爬山虎的脚 叶 嫩红—嫩绿 新鲜 准确 生动 朝下均匀无叠无隙 具体 波纹 好看 脚 茎上 叶柄反面 按顺序 细丝 嫩红 爬巴、弯、拉、紧贴、爬仔细观察, 连续观察 爬山教案 篇2【原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教学反思】 在执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撰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之前,我打算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种观察和作文的方法。在这篇课文中,叶圣陶先生不仅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还把爬山虎的脚描绘得细致入微。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我决定把这个细节,作为我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处理这个教学片段,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呢? 在备课阶段,我有这样几个设想:一是画图法,即让学生根据叶先生生动的描绘和自己的理解,亲自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用画笔画出来;二是演示法,即我本人借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演示”出来;三是朗读法,即本人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但是,考虑到我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无论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认识模糊不清。因而,这一处教学,不仅是我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我必须想个更直观的法子,来帮助所有的学生突破这个学习难点。 那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仍然在大脑中苦苦地寻觅着那个“更直观”的法子。突然,不远处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帘。在晨光下,爬山虎的叶子苍翠欲滴。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轻轻地拨开了爬山虎一片嫩绿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眼前了,它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趣!我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呢?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几枝爬山虎,兴冲冲地把它带进了教室。 课堂上,为了指导学生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内容,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了一小截爬山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然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得眼睛发亮,这个说:“老师,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又短又细。”那个说:“老师,我发现爬山虎的脚是嫩红色的,上面还有小圆片呢。”……我再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学生们由衷地赞叹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当我让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方法,再来说说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脚时,一个女生站起来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细如草根,又如小娃娃张开的小脚丫。”一个男生站起来补充说:“爬山虎的脚又细又娇嫩,可它就是凭着脚尖上的小圆片紧紧巴住墙,一脚一脚往上爬,爬上墙头,爬上屋顶,铺满整堵墙,铺满屋顶的。爬山虎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学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赞美之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节课,学生不仅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还透过文字,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联想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时候感觉突破教学难点很吃力。这堂课的成功,让我认定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理解的,而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爬山教案 篇3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教学难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释题。介绍叶圣陶。 二. 自读课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认读词语。 3. 分节读课文。 三.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 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五.放声朗读“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内容。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词语。 二. 细读课文,突出重点,引导理解“修改作文”的内容。 1. 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 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 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 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 自读3—5自然段,复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 感情朗读“修改作文”的内容。深化同学认识。你想说点什么? 第3课时 一. 谈话引入:这节课学习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二. 自读6---10自然段。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 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 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 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 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 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 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 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 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 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五. 相关链接: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六. 作业: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 (作品) 堪称楷模 做 客 亲切 (人品) 爬山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个性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作者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作者的文学之路,品味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 1、四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交流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 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 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 (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几处具体描写读懂认真、平和、质朴等。) 2、资料帮助,个性解读: 一个初中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作者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3、难点感悟,诗意解读: ⑴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却如春风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看着这两个词语,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哪些景象?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看着这样的修改,仅仅是脸上的感觉吗?冬天的冰融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融化了,让你想到了什么?) ⑵ 指导有感情朗读,引读课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 4、比较阅读,写法解读: 课文在第二件事的记叙中两次描写了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⑴ 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 ⑵ 联系作者两次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⑶ 作者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烁着他的那份高兴,那份激动,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憧憬。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诵读。 (师生合作,有感情配乐诵读。) 三、悟读课题,升华情感 1、补充阅读,感受非凡: 叶老的批改,如春风拂面,叶老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心里充满无限的憧憬与期待。那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看看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你对这意义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纸的生命》、《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2、深情回忆,诵读课题: ⑴ 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是仅仅在眼前吗? ⑵ 1988年,著名作家叶圣陶逝世。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发生于30年前少年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联系全文抒发情感。)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⑶ 师恩难忘这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着感情读课题)。 四、读物推荐,课外拓展 同学们,有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著名诗人舒婷也用相似的命题描写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这里呈现的只是文章的结尾,如果有兴趣,就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这一篇《在那颗星子下》。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爬山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3、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身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和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和写作背景。 二、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自身读课文 1、读后谈收获。 2、引导同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三、默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新词。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志。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同学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4、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五、引导同学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1、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组研读: 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4、同学汇报。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六、人物评价 1、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2、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个 的人。 七、拓展活动 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爬山教案 篇6◆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2 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3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 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 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1、编儿歌或谜语 (1)生畅所欲言 A 小小叶儿多又多 B 爬山虎呀真厉害 C 是虎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 高楼大厦任你爬 有脚只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 不怕高来不怕累 紧贴墙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 勇往直前不退缩 离墙便枯死 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 爬山教案 篇7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