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 |
范文 |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1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背景音乐、中秋故事、图画、月饼 四、活动过程: 中队长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中队长: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中队长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队长: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讲。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二、中秋佳节话月饼 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中队长:你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2、举办月饼宴 中队长: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三、中队辅导员总结 队员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2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xx年9月25日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背景音乐、中秋故事、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四(5)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主持1: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主持2: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英文介绍中秋节。 主持2:你们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是怎么样的么? (4)、中秋知识问答 主持1: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还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你们知道么?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主持1: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主持2(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主持1: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主持2: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主持1: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齐背《静夜思》。 (2)、主持2: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学生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四、月亮知识殿堂 1、老师:在这一天,最大主角就是月亮了,关于月亮的知识你知道么?看图识月亮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xxxx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6 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感恩节的来历。 2、知道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民俗节日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体味团圆的快乐。 4、在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感恩节和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 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感恩节”小品 亲手制作一张中秋节的贺卡 家长给孩子的中秋祝福。 活动过程: 师: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古时候,各个国家都有各自庆祝丰收的方式,并把这天定为自己国家的民俗节日。你们看,在美国大家是这样庆祝的:(小品表演) 师:从小品里你们知道他们在过什么节?(感恩节),在我们中国也有一个与美国的感恩节类似的节日是------中秋节 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你搜集的有关这两个节日的资料进行比较。(来源、时间、习俗、引申) 美国的古人为感激上帝的恩赐而有了感恩节,中国的古人为祭拜月亮而有了中秋节。这两个节日虽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美国的感恩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都是合家团聚的节日,都是怀有对远方亲人深深思念之情的节日。 师: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就曾在异乡对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首诗就是-------- (静夜思)(齐诵) 师:中秋的圆月常常会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教室墙上也贴了许多跟中秋有关的诗句,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一个(中秋古诗对对碰)(音乐起) 1、请在座家长和同学每人摘取一条。 2、请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诗的另一半。 3、完成后请两人合作吟诵。 师:一曲曲感人的诗篇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现在亲人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手拉手把心贴得更近。(游戏:猜手) 1、请五位同学上台在幕布后入坐,从幕布后伸出一只手。 2、请这五位同学的家长上台找到并拉住你孩子的手。 师:大手牵着小手已经走过整整十年,我们与亲人间彼此的默契已经无需语言的交流,是亲情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亲人我们同学是不是有好多话要说。 (学生发言——这是本次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 师: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大人看来好象算不了什么,可能有些家长早已忘记,可是它却深深地埋藏在孩子们的心底。您的恩情孩子们迟早都会报答,请家长也乘此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家长发言) 我们还有好多同学的家长虽然没能到场,但也送来了祝福,带来了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请家长没有到场的同学开启家长给你们的信,如果愿意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句句话语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声声祝福温暖着我们的心。千言万语并为一句话,最后,让我们为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中秋节的礼物!在佳节时分就让这份小小的礼物收藏款款深情,传递给你的亲人。(音乐起送贺卡) 总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中秋这个传统的节日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月圆人团圆,盼望真爱满人间。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3资料简介 (一)小资料库 中秋佳节,我国城乡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很快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令,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骑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学生作品 童心童言说中秋(选自学生周记) 这个星期要过中秋节了,老师要大家带一些和中秋节有关的图片、剪报、诗歌、故事等到学校里来。 我在家里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只能带一张元祖雪月饼的广告纸去。 晚托班的时候,大家在做作业,翁老师在布置教室,她把我带去的广告纸,剪下来贴在展示板上,我觉得真好看,心里很高兴,没想到广告纸还能派这个用场…… 活动建议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年级学生对中秋节不是很陌生,这一次中秋节的节庆教育,我重点落实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含义,以及请学生尝试学做月饼这两方面展开教育活动。学做月饼,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古代的百姓很聪明,他们想出了在月饼里面藏情报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节庆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为他们的周记或短文提供素材,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习收集资料和调查 首先在课前可以先问学生,中秋节快到了,你们家打算怎么过呀,月饼买好了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秋节时,大家为什么都要互赠月饼,吃月饼?请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问家里的长辈、上网、书本查阅等)收集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典故,传说。为节庆教育活动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讲述作一些准备。 其次,请学生利用和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的机会,看看月饼的种类,月饼的主要成分,为自己动手制作月饼培养感情和兴趣。 3.愿意参加环境布置 在教学活动时,环境适当做一些布置,比如:在教室的生活柜上可以摆放一些中秋节时经常食用的传统食品——煮毛豆、糖芋艿、烤鸭子等,烘托节庆的气氛。 4.能把活动内容与其他学科整合 活动结束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能力,或用几句话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自己过中秋节的心情;或画一张图画,把自己做的月饼画下来;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些月饼请长辈品尝……总之,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中秋节节庆教育活动的感受和认可。 活动方案 (一)活动要求: 1.让学生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知道朱元璋与月饼的民间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2.请学生动手尝试学做体现中秋习俗的月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制作兴趣。 3.继续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的本领。 (二)活动准备: 1.中秋节庆教育活动前,老师与学生一起收集有关中秋节习俗的相关资料。 2.对所有资料整理加工,然后把有关中秋节食俗的图文在教室的.展示板上张贴。 3.节庆活动进行时,教室的生活柜上摆放一些煮熟毛豆等中秋时令食品。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内容。 老师和小朋友谈话,问问学生家里打算怎么过中秋节,随后引出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2.用不同形式交流各种资料 老师再问学生,有关中秋节时,大家把月饼当作礼物馈赠给亲朋好友的原因,以及中秋与月饼的故事。 引导学生把他们各自了解到,收集到的有关内容在小组当中一起交流讲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在全班讲述。 老师可以补充介绍民间故事《朱元璋与月饼》,让学生对月饼产生除享受美味以外的兴趣,为接下来学习制作月饼作情感上的准备。 3.学习制作月饼。 老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欣赏月饼,介绍月饼,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和愿望。 随后可以请生活老师具体介绍月饼制作的方法,知道学生分步骤进行:先揉面做外面的皮;接着在面皮内放进馅搓揉;随后后放进模板中用力压,印出图文;最后把制作好的月饼放入烤箱里烘熟…… 小朋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月饼。在这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及时帮助指导动手能力欠佳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完成作品,获得快乐。 4.补充中秋其他食俗。 启发学生多观察了解生活,不断积累民族文化的底蕴,引导学生从教室内摆放的东西为窗口,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知识。 (四)活动延伸: 让民族节庆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巩固各种学科的途径和渠道。学生参加了中秋与月饼的活动——听故事,做月饼,品尝各种食品,心里肯定有许多想法。可以把活动当作与别人交谈的内容,写短文的素材;也可以作为绘画的题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使中秋节的教育活动能够得以延续。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4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5、关于中秋的诗词。 6、关于中秋的食品。 中秋节小学班会教案5一: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及观看月相变化图,初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及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月亮变化的理解 3.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感兴趣,能关注月亮的变化 二:活动准备 1.学习DVD 2.动态教具 3.课件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份 4.教学挂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根据幼儿已学的美术活动中《月亮姐姐》,进行经验的迁移 师:上星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学习画了一个美丽的小姐姐,我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想起来,她是谁?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她长了一对美丽的翅膀。 师:对,是月亮姐姐,那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月亮姐姐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小朋友画了圆圆的月亮姐姐,有的小朋友画了细细弯弯的月亮姐姐,咦?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月亮姐姐的脸可以变化? 2.倾听故事《月亮姐姐做衣裳》,激发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愿望 (1)师:为什么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总是不合身呢?(激发幼儿发现月亮在不停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形状。 师:你见过的什么样的月亮?像什么?(鼓励幼儿用语言和行动进行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讲月相) (3)播放《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月亮的变化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月亮姐姐做衣裳》的动画,请你看一看,月亮姑娘的变化和你看见过的和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三:简要解释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使幼儿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那小朋友们知道“月亮姐姐”为什么变化? 请你们大胆地猜一猜,然后告诉老师。 (2)播放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月亮姑娘的变化是因为地球影子的投射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请你看一看,月亮姐姐在哪儿?地球在哪?那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月亮姐姐被谁挡住了啊?原来是月亮姐姐和我们居住的地球想晒太阳,可是月亮姐姐的太 阳光被地球挡住了,这个怎么办? 师:月亮姐姐很聪明,她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办法?(用故事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月亮在围绕地球旋转)噢,原来月亮姐姐想到了,只要围绕地球旋转,当它转到地球和月亮中间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完全晒到太阳啦? 四: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1)师:月亮姐姐聪明不聪明啊?那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看看小朋友比不比月 亮姐姐聪明。 (2)观看教学挂图,幼儿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每幅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初一、十五、二四等),那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出示动态教具,请幼儿总结月亮变化规律 引导幼儿说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月亮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变成细细的月牙,到了每月十五就变成了大圆盘,到了月底的时候又慢慢变回了月牙的形状。 五:幼儿根据月亮变化规律进行填图游戏 师:你们看,图中的初九和二十四号得月亮被刘老师不小心擦掉了,现在忘掉了她们的样子,请你们当我的好帮手,帮我把她们的样子画出来好不好? (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中添画出来) 《月亮的味道》活动目标 (一)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二)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故事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表达。 活动准备 PPT\图画书《月亮的味道》、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发想象 [师]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是的,月亮很圆,也很亮。 (出示图书)我这里有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本书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A:月亮的味道可能像香蕉一样甜甜的。 幼儿B:也可能就是大饼的味道,成成的。 幼儿C:也可能是没有味道的。 [师]让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师]《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九双眼睛)能说说有几只小动物吗?(九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幼儿A:再找一只小动物,找一只小一点的就可以了。 幼儿B:去借把梯子爬上去。 幼儿C:叫小猴子用力往上跳。 3.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A:这幅画面让我感觉很温馨。 幼儿B:我感觉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 幼儿C:这让我想起了宿泊活动,大家睡在一张大床上,心情很愉快。 4.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幼儿A:小鱼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幼儿B:小鱼说,水里的月亮是假的,是影子。 5.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趣? 幼儿A:小老鼠摘到月亮很有趣。 幼儿B:小动物们“叠罗汉”很有意思。 幼儿C:月亮被吃掉了一半最有趣。 6.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呢?他们是怎样“叠罗汉”的? 7.小动物们想摘月亮,但月亮为什么要轻轻地往上一跳呢?(月亮和动物们在做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 (教师可请幼儿边复述边体验故事主要情节。)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地听一遍这个故事。 (播放配乐故事,引导幼儿学讲故事中的对话。) [师]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教师示范句式: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幼儿A:我希望我能乘直升飞机去摘月亮。 幼儿B:我希望月亮有薯片的味道。 幼儿C:我要做一架很长很长的梯子。 幼儿D:我希望月亮是冰淇淋的味道,最好是香蕉味的。 幼儿E:我希望乘热气球去月亮。 幼儿F:我希望月亮是月饼的味道,我要摘下一片回来和我的家人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教师可启发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活动评析 瑞士画家麦克?格雷涅茨笔下的绘本故事《月亮的味道》充满童趣。 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吗?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诱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当小动物们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一个挤着一个心满意足地睡着时,一条小鱼看着刚才发生的这一切,提出问题了:“为什么它们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这一情节无疑又激发孩子们更深地去思考和想象??这真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玩,还可以让人动脑筋的故事书。应该讲,教师在执教中,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尤其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导入,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发幼儿听赏故事的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听赏一想象一讨论一体验”的方式,预设了一些插问,如“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些插问在启发幼儿想象的同时,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然,在以下方面,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1.需进一步正确把握主次线,采用恰当方式演绎作品 这个故事的重复情节较多,讲述中教师采用了边讲边插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但插问要注意详略得当。我认为重点插问可以放在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情节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讨论,使幼儿了解动物们“叠罗汉”的顺序,感受动物们玩耍时的调皮可爱。次重点插问可以落在小动物们睡着了的情节 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去体现齐心协力的成功所带来的满足与快乐的情绪。 此外,在讲述故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以及适度的情感渲染。教学中可以请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话,让幼儿融入角色体验“摘”月亮的快乐,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 2.要注意满足幼儿对问题讨论的需求 从活动现场看,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叠罗汉”,因此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幼儿对这个情节和画面进行重点讨论,如“小动物是怎么叠罗汉的?”“海龟为什么被叠在最下面?”“海龟会不会被压死?”结尾时,孩子们对“水中怎么会有一个月亮”尚存疑问,教师在此可以即兴组织一次小小的“辩论赛”,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借“辩论”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进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现象“水中倒影”产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3.应适当选用乐曲,营造温馨的欣赏氛围 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乐曲的选用上,还可再做努力。如当小老鼠“摘月亮”时,配上更加优美流畅的音乐;当小老鼠“吃月亮”时,配上活泼诙谐的音乐;当小动物们“同枕共梦”时,再配上舒缓的梦幻曲。这样处理,会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幼儿对故事情趣的感受。 附故事:《月亮的味道》 作者:(瑞士)麦克?格雷涅茨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决心去摸一摸月亮。小海龟爬呀爬,总算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于是,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这时,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然后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叫来了狮子,狮子叫来了狐狸,狐狸叫来了猴子??每次都是眼看就要摸着了,可月亮总是会轻轻地往上一跳,月亮又漂远一点,还是够不着。 最后猴子叫来了老鼠。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 瞧,老鼠先爬到海龟身上,然后爬到大象身上、长颈鹿身上、斑马身上、狮子身上、狐狸身上、猴子身上,然后?? “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多么美味的月亮啊!” 小老鼠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