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
范文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认识龙眼和山里红。 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说话算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利用生字条,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不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5、老师检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感情。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边读边画出来。 2、学生汇报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 (1)指导学生抓住“微微泛红”“忸怩不安”“低声说”“我说话不算数”来体会圆圆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来表现她的后悔,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2)抓住重点句子:“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两个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钩”“我说话也要算数的”让学生体会圆圆真的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吗?想象一下圆圆当时会怎么想? 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五、作业。 1、课下把课文编成课本剧。 2、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能把它写在日记里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5、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预习生字的方法。 2、复习的方法。 3、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4、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是我们开学后的第一课,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么意思吗? ⑴民族:汉族。 ⑵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族馆 ⑷灭族:封建时代的一种刑法。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56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民族小学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 我想课前同学们一定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就让你来验证一下自己学习的结果如何。 三、学习预习方法 1、复习的方法。 2、明确名称:音部、部首、音节 3、画表格: 字 章节 音部 部首 笔画 组词 字义 四、学习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样记?(形声字的方法,左形右声) 坪坝:山区或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 2、注意读音的字: 坪坝(bà)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写错的字: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五、练习书写 戴 蝶 雀 舞 蝴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第二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心情的变化——担心、紧张。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3.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跳水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读后的感想,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2.感受课文的特殊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讲这个故事,老师借助媒件演示,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想:你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1.学生说心情有什么变化,并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老师适时地 板书词语: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 2.你对课文哪部分感受深就自读那部分。(重点学习4、5段) ①先默读课文,做简单的批注。 ②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体会心情的`变化。 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 A.出示这段话,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B.指名读,然后其他同学评价,谁读得好? 让读得好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学习的。(抓孩子的动作。) C.自由读——再指名读。 D.再读读人们的变化和孩子的变化。 再把第4自然段分角色(分部分: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读一读这一段。),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法。 3.就在这危急时刻,船长出现了,他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读相关的句子体会:“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一!二!” ②启发提问: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想到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危险,船长的镇定,机智)说说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 4.孩子得救了,我们每一位读者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提示:可以对孩子说,对船长说,也可以对水手们说……) (三)总结全文 1.课文谁是主要人物?课题为什么叫《跳水》?再浏览全文,思考。 2.总结 板书:沉着冷静 机智果断 师:这就是大作家写法的特殊之处,小说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把事情推到了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而写主要人物的笔墨不多,寥寥数语,化险为夷。这样写,使人感到真实,自然。 3.作业 课文仿佛缺少个结果,请同学们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 教学的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难点是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重难点,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讨论和交流来突破重难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通过理解课文,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探究活动 1.读完这个故事,你是否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请想一想,写下来。 2.当孩子被救上船后,船长、水手、孩子分别会说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跳水》由 “跳水”所激起的…… 说实在的,《跳水》一文教了不下六七遍了。今天该上最后一课时,我清楚地记得备课笔记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课文以“跳水”作为题目,好在哪里? 最近,我总喜欢在铃声响起之前,进入教室,和同学随便聊聊。走到学生碧红身边,她正在看书,见我走近,忙叫住我:“老师,这篇课文干嘛要以‘跳水’作为题目?”听这语调,言下之意,“跳水”一题并不合适。我俯下身子,饶有兴趣地问:“你觉得不好?”她正要答时,铃声响起。 看来,这最后一个问题得改一改了。“同学们,《跳水》一课已经上完了。你们认为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碧红第一个举手:“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因为一开始我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写某个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田亮之类的,谁知写的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容易产生歧义,不是很好。”话说得理直气壮,很快得到一些同学的附议。 “那如果你是作者或编者,会取个什么题目呢?” “‘孩子遇险的时候’!” “‘一个帽子’!因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帽子’而展开的。上学期,我们曾学过课文《一个苹果》,我看用‘一个帽子’做题目,挺合适。”李丹同学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看就叫‘孩子追猴子’,孩子要不是去追猴子,也就不会发生这个故事了……” 话音未落,又一同学笑着说:“这哪像个题目,倒像个绕口令。” “我看也不好。这太直露。课文的题目‘跳水’就不错。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办法又是船长想出来的。体现了船长的机智果断。整个故事,跳水这个环节也最精彩,最扣人心弦。” “课文中的孩子,跳的是海!我看干脆就叫‘跳海’!” “跳海?那不成了去海边自杀么?这样的题目怎么行?”马上又招来另一位同学的反驳。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望着同学们争得红通通的脸,我也异常激动:“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很有道理,也很有意义。《跳水》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给一篇文章取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个角度的。同学们不唯师,不唯书,善于动脑,敢于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很好。这样的学生才是有灵气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不断涌现。” 此时,同学们的眼睛亮亮的。我想,《跳水》一文上完了,但由跳水所激起的,却在我的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许,它也会留存在学生的心中。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 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板画:春雨) 认读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边思考边读。 认: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认字。 (1)从句子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教材说明 课文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理解重点语句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两个头饰,“棵、穿”的猜字图。 2、要求学生观察校园、路边、生活小区的树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情。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生字中,注意读准“穿、伞、暖、冷”的字音。要认识的10个生字多为单音节词,适宜随课文分散认字。从字形上看形声字居多,本课要随生字认识“父、刂、冫、人、灬”5个偏旁。根据生字的特点,也可从偏旁入手,相对集中认字。如,先复习“、日、纟、”4个偏旁,再认本课5个新偏旁,并适当说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到生字表里找找9个偏旁分别藏在什么字里,借助拼音,看看课文,想想怎样记住它。在学生议论中会发现有的用熟字换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样子(伞)就可以记住字形。教师在讨论中可提示学生: (1)看图猜字。“棵”(左边画棵树,右边画个果子)。“穿”(上面一个洞口,下面一排牙齿)。(2)记个大概印象。对难字如“暖、热”可以不一步到位,先记个大概,随着阅读、复现,逐渐巩固。为了精确辨认生字,可安排两项练习。(1)选偏旁、部件卡片组成字读一读。 (2)比一比,组词:爷——爸、棵——课、穿——窗。 2、写字 本课要认识笔画“”,巩固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教学时重点指导两个字:“四、五”。 四:第一笔“竖”在左半格,行笔向下略向右斜;第二笔“横折钩”起笔处和“竖”的顶部相连,横行至右上格折转向下,略向左斜至右下格向左略微钩出。第三笔“短撇”和第四笔“竖弯”,都从横上起笔在框内均匀分布。写“竖弯”时,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最后一笔“横”与第一、第二笔的收笔处相连。 五:第一笔“短横”在上半格;第二笔“竖”从“横”中点起笔,行笔略向左斜;第三笔“横折”起笔超过“短横”,向右行笔至右半格与“短横”上下对齐处折笔向下,收笔与“竖”对齐;第四笔“长横”托连第二、三笔,起笔、收笔处超过第三笔。 (三)词句 本课要求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各指的是什么。教学中可运用插图让学生明白:“暖和的衣裳”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绿色的小伞”指枝叶茂密的树冠。还要联系上下文,从它们的作用:预防小树被冻坏、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文中有一对反义词:冷——热,可在阅读中点一点。 本课首次出现自然段,可先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这样的行文方式上让学生感知,再通过一段一段地读,逐步知道一个自然段说一个意思。 (四)朗读 朗读时要提示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要停顿一会,停顿的时间比句号长一些。 本课重点指导第二、三自然段。句中要适当停顿,如: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语气中要表达出互相关心的喜悦之情。 (五)实践活动 1、课后“读读说说”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练习时可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说说。指导的重点是扩大积累,运用恰当。可先同座或四人小组练说,再用四张填空卡片变换顺序开火车口头填空,比比哪一组说得恰当而不重复。 2、演课本剧。加上爷爷与小树的动作、对话把第二、三段的内容演一演。这是第一次演,如学生有困难,就教师帮助编,由两个同学演给大家看,意在激发兴趣。经常演演,学生也就会自编自演了。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启发谈话: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2、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爷爷为小树做了什么、 (三)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认识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认识其中的7个生字; 2、理解“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回忆第二段的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第三段。 1、认识其中的3个生字; 2、理解“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3、指导朗读。先读第三段,再读全文。 (六)巩固练习 1、认记生字(选部件拼字)。 2、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扩展活动 演课本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