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 |
范文 |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1一、活动时间:自定 二、活动地点:幼儿园各班教室及空土地 三、参加人员:全体幼儿及教师 四、活动准备: 1、做好的清明果若干 2、柳枝若干,小铲若干,小水桶若干 五、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清明果的外形特征及清明节习俗。 2、通过品尝知道清明果的味道。 3、让幼儿了解,插柳是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4、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5、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六、具体活动流程安排: 1、各班开展清明节活动,让小朋友自带清明果,在班里进行讲述吃清明果这一习俗特征,并介绍清明果的外形及清明节的其他习俗如:扫墓、插柳等。 2、教师口述制作清明果的制作过程,让他们更深入的知道清明果制作的方法及吃清明果的主要意义所在。 3、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1)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带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4、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1)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2)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春天已经来了。 5、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1)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铲松土,一人拿柳枝。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2)方法:先用小铲松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3)幼儿动手插枝,教师巡回指导。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微深一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浇太多。 (4)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5)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保管。 七、活动小结: 通过以上这样实践活动相信幼儿对清明节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如果只通过简简单单的讲解,孩子根本就没多大的兴趣,可是通过实际操作的话,幼儿的兴趣以及印象都会加深,更能促进对该活动的意义性。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2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所了解。 2、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过程: 一、引入投影仪《清明》引导齐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清明节的由来 教师介绍: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说说自己每年的清明节怎么过的。 学生自由发言。 四、清明节的风俗 1、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这就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由来。 2、清明节除了放风筝,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就是扫墓。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让学生自由谈以前和长辈扫墓的情形,用几句话谈谈扫墓的经过。 3、目前,扫墓的形式越来越环保,仪式也得到简化,但是,你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扫墓?(缅怀英雄品质,珍惜现在生活。) 4、你知道哪些英雄故事?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3教案名称:又是清明 教案前言: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教案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教案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教案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 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总结:清明节,我们带着小百花,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革命烈士陵园,悼念我们的前辈。老师妈妈讲述了很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内心无比感动,我们将眼泪收起,用我们的茁壮成长,造福祖国来纪念这些前辈。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4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去扫墓,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 2、培养幼儿了解我国的烈士,尊重烈士的情感。 3、教育幼儿爱国爱家,珍惜今天的和平且富裕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白纸 2、线 3、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知道4月4日是什么节日。 教师介绍:4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同时还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回去扫墓,缅怀先烈,祭奠祖先。 2、引导幼儿知道为何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 教师介绍:清明节天气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里是非常那个适合出门踏青郊游的。因此这一天也很适合去陵园墓地扫墓,也很适合组织开展清明节扫墓活动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 3、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手工制作清明节花圈。 (1)教师扎一个小型的竹圈,然后写上挽联 (2)幼儿用白色的纸做小花,然后将这些白色的花粘贴在老师制作好的竹圈上面,然后再贴上挽联。 4、教师组织幼儿去扫墓。 (1)在扫墓之前,教师先给幼儿讲解注意事项 (2)扫墓的过程中要严肃不要讲话不要打闹,要表示自己对先烈的尊重 (3)教师选出两名力气大、体力好的幼儿抬着小花圈,其余的幼儿排着队出发。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5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通过活动,对清明节有印象。 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师: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教师讲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活动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6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清明节的意义。 活动准备: 录象、图片、纸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日期。 二、引导幼儿观看录象,体验清明的气氛。 三、.教师讲解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四、组织幼儿.制作小花。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的烈士们制作小白花来缅怀他们。 五、教育幼儿爱祖国。 活动反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的科学活动教案7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 2、通过活动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5、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二、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三、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四、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心情。 五、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六、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七、制作彩蛋 1、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3、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