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找春天数学教案 |
范文 | 找春天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春天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春天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发展观察以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的快乐,进一步感知春天特征。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副春天的大画,春天里各种动植物的贴纸图片,数字宝宝贴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数数来了几位小朋友,说说自己能数到多少。 二、观看幻灯片数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也有数数,我们一边看一边数吧。 (1)春天来了,冰都融化了,看看谁来了?(小蝌蚪)数数有几只蝌蚪,(6只蝌蚪),它们要干什么去呢?(找妈妈)它碰到了谁?(小金鱼)有几条?(7条鱼)我们用数字7表示,这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小蝌蚪很礼貌的跟小金鱼说了声再见。【出示幻灯片4.5】 (2)小蝌蚪又游啊游,这次它们排了几个队伍?(两个队伍)这次小蝌蚪碰到了谁?(乌龟)乌龟有几只?(9只)用数字9表示,小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小蝌蚪很礼貌的跟小金鱼说了声再见【出示幻灯片6.7】 (3)小蝌蚪又游啊游,这次它们排了几个队伍?(三个队伍)这次小蝌蚪碰到了谁?(小鸭子)小鸭子有几只?(10只,11只....) 到底是几只,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数?可以先固定一只小鸭子,按顺序往下数,最后数出是10只鸭子。用数字10表示,小鸭子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小蝌蚪很礼貌的跟小鸭子说了声再见【出示幻灯片8.9】 (4)小蝌蚪又游啊游,变成了小青蛙长大了,找到了青蛙妈妈了,所以都很高兴。 总结: 我们来看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总共排了什么队形。 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是排了什么队形的?(一横排) 第二次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是排了什么队形的?(两横排) 第三次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是排了什么队形的?(三横排) 第四次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是排了什么队形的?(排了一个圆) 总共换了几次队形?(四次)小蝌蚪的数量有没有变化?(没有) 小蝌蚪们找妈妈找了这么久,青蛙妈妈干什么去了呢? 三、找春天 1.青蛙妈妈它去找春天了,它把找到的春天藏在了这副图里,你们在这幅图里发现了什么呢?(小花,池塘,风筝.....)【出示幻灯片15】 找出春天里的秘密,燕子、柳树、蝴蝶【出示幻灯片16.17.18.19.20】 2.我们把青蛙妈妈找到的春天的秘密都找出来了,你们说春天有什么秘密呢?(春天花开了,草绿了,燕子来了........) 四、动手操作 1.出示大画,找找春天里的秘密。 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春天的图片,每人找一组你喜欢的,把它粘在这副画上,记住我的要求,给它排出各种不同的你喜欢的队形,并数一数它总共有多少个,来这边找到相应的数字朋友贴到它的旁边。 2.幼儿动手操作 3.共同观看小朋友们的操作结果,检查是否有错误。 找春天数学教案2活动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周围的大自然中,处处表现出生机勃勃、万千变化的美丽景象,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和细雨,到处充满春天特有的景象。带着亲近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了此次数学《找到的春天》的活动。数学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逐步地愿意亲近数学喜爱数学。用多种途径学习感知和体验数学。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2、从不同的现象中把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寻找春天,那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小结归类: 1、当我们找到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2、当我们看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越开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长越高,树叶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3、当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二、观察: 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们以前数数时看到的东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数得准确呢? 小结:我们在数这种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一定先要确定一个起点(可以去观察它们的不同特征出发),之后记住它的位置后,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 三、尝试操作: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 找春天数学教案3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课件 2.图形卡片若干 三、活动重点: 幼儿能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四、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数的守恒。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引导幼儿感知春天的特征,复习10以内的点数。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谁知道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看上面有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几? (二)、播放课件,启发幼儿观察感知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及守恒。 1、排除物体大小的干扰,正确感知数的守恒。 师:春姑娘还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花)什么花?(桃花) 师:请小朋友观察这两排桃花,有哪些不同?(大、小) 大桃花有几朵?小桃花有几朵?是不是一样多?都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尽管他们大小不同,但数量相同,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2、排除物体排列方式的干扰,正确感知数的守恒。 师: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变暖和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出示课件,飞来几只小燕子?(数完后,出示数字10)它们排着什么队形飞来的? 师:(一横排)小燕子飞呀飞呀,飞成什么队形了?(半圆形)数一数,小燕子的数量变了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队形变了,但数量没变,出示数字10),小燕子继续飞呀飞呀,又飞成什么图形?(三角形),提问内容形式同上。 教师:尽管它们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但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三)、玩一玩,做一做:进一步体验10以内物品数量的守恒。 1、游戏:小燕子变队形,体验物体的数量与物体排列方式无关。 师:你们想不想玩小燕子变队形的游戏?幼儿分两组玩小燕子变变变的游戏。大家边说儿歌,幼儿边变队形,形式无论怎样变,幼儿人数始终不变。 2、拼摆图形卡片,体验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排列方式无关。 师:刚才小朋友变队形变得真好,春姑娘为小朋友带来的好玩的礼物,你们看是什么?(图形卡片) 师:小朋友都会用图形卡片拼摆好看的图案,老师把小朋友分四组,每组卡片都不一样,看看哪组的小朋友拼摆的图案最漂亮(注:每位幼儿最多用10张卡片)。完成之后,幼儿欣赏每组的作品,猜一猜是什么图案?用的图形卡片的数量是多少?寻找数量相同,但是图案不同的图形。 教师:"尽管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图形卡片的数量不变。 找春天数学教案4活动目标: 复习10以内的数,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发展幼儿观察点数能力和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桃花形状的粘贴卡片各10朵,柳叶形状的粘贴卡片20个,青蛙、蝌蚪等粘贴卡片各10个。 每位幼儿10朵小纸花和一张白纸。 幼儿用书第2册第41~42页。 活动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数字要跟小花、柳叶、青蛙、蝌蚪交朋友,请你们帮帮它们吧。 (1)引导幼儿由观察小花、柳叶、青蛙、蝌蚪组成的图片。为它们与数字配对,感知10以内的数。 (2)鼓励幼儿能够说出春天的基本特征。 感知物体的数量与大小无关。 (1)将大小不同的桃花各摆成一排,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请幼儿说出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多。 观察感知物体是数量与排列方式无关。 (1)将柳叶按不同的方式排成两组,或一组散开,一组集中,或排成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 (2)引导幼儿发现无论怎样变化排列的方式,但柳叶的数量是不变的。 引导幼儿玩粘贴"花园"的游戏。 (1)请幼儿将各自的10朵小花贴在白纸上,排列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2)引导幼儿互相比较自己花园里的花是不是一样多。 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40-41页,引导幼儿思考说出画面中的物品的数量。 活动评析: 新鲜的事物对孩子们来说很吸引,拿出剪好的花之后,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堂课下来,他们时时刻刻跟着思路走。连平时不太认真的孟令杰都很认真。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