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范文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秋的季节,你能谈谈你的眼里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答案: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提前画好三幅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六: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我的反思与心得:

通过自己查看自己的公开课和听取了同事们给予的意见,自己经过思考有以下反思和心得:

一、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有给课堂节约了时间。

二、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三、针对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怯场另一方面确实过于匮乏今后得加强提高。

四、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部分句子的开头有“来”、结尾有“哦、哪”的尾音。此外还夹杂了一些生活中的口语和方言。这样就显得教师的词语使用不规范、标准。课堂上教师要规范自己的用词。

五、作文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先让学生充分说,老师先指导说,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语组织起来。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但文字表达能力就欠缺。所以这个由说到写的训练一定要加强。

六、本来这节课我有打算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后来不想太依赖电脑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不过其实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环节时可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动画、图片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偷懒的一方面还是得改正。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秋天》这篇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秋天来了,天气转凉,树叶黄了、落了,大雁南飞了,体现了秋天景色的美好,使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拓展学习为基本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并热爱秋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了解秋天的特点,认识秋天的美丽。

难点:

注意“一”的不同读法,感受大染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准备:有关于秋天的视频,图片。

课型:精讲课

教学方法:游戏、讲授、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秋天趣味认识“秋”)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通过闯关学习完成内容):听范读课文,注意读对字音,感受秋天的景色。认识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第一关)。认识新部首(第二关)。区别同音、形近字(第三关)。游戏猜字。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把认识的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点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认识、标注自然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文中写了秋天的那些景色,她们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天气树叶大雁

凉黄、落南飞

情景朗读

(1)指导学生边想象情景边读课文。

(3)比一比谁读的美。

(4)配乐朗读,感受秋天之美。

4.作业

正确、规范书写4个生字。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请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外面的秋色,给家人或同学讲讲秋天有什么变化。

5.板书:

天气树叶大雁

凉黄、落南飞

六、教学反思:

本科的教学设计,需要阅读课文,认真揣摩着3个自然段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教学的设计,落实低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阅读学习能力的训练。教学步骤的设计需要边解读边站在孩子的视角思索:孩子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的一年级孩子年纪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可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积极参与的课堂的能力,使师生间有良好的互动。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 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 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 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 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 (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 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 )把黄叶当作( )。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

2、引导学生认识秋天景物特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秋天的景象。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景物.

三、课前准备:

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四、教具准备:

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渐渐 一群 大雁 往南飞 它们 熟了 摘棉花 景象

2、导入:同学们,前一课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校园里的景物,你们看到了哪些?它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交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七课,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新授:图文结合,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意思

1、出示两幅挂图,提问;这两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要求学生用课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啊!到处是秋天的景象。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理解“到处”的意思。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中描绘的景象。

(2)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

(4)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变黄了”、“纷纷落下来”

(5)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2)说说天空有些什么,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一句,提问: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大雁向南飞,是南方的天气比较暖和,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

(4)读第二句说说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5)小结: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地里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5、图文结合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说说地里的农民在做什么的。

(2)指名读第三段

(3)讨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4)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后学生齐读。

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这篇课文,知道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其实,秋天的景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多记,下一课我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季,所以也就特别喜欢《秋天》这首诗歌。

这首诗的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诗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在作者的笔下苹果姐姐会因为天气凉了,嚷着要披红袄;葡萄妹妹要披紫袍……这首诗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学生情感,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

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秋天》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浓郁的儿童情趣,鲜明的形象性,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课题秋天具有象征色彩——丰收、喜庆、舒适、愉快。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为这种色彩定下了基调。

诗人在第二部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秋天田野中的丰收与美景图。作者选取的是秋天田野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象,如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梁。文字叙述,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排比,把秋天的物象拟人化了。学生读起来充满童真、童趣,充满无尽的遐想。由于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喜庆、舒适,体验到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所以在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体),诗人发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丽的阳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伴随孩子走过一生。

整首诗叙述自然,由走在秋天起兴,再写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进行储兴,最后到享受秋天,对秋天喜爱意犹未尽。本诗层次清晰、节奏明快,寓简单的文字于丰富可感的画面中。

【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简要概括诗歌《秋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按“引秋——读秋——品秋——诵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放在“品秋”环节;在“诵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题材,品读相关语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读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视频、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学法: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完后,请谈谈你的感受?”(播放秋天的视频)(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来直观的感受秋天,进而喜欢秋天,热爱秋天,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两遍课题后自主质疑。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带着要求读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读生字词,齐读。

一类字:

guìpíng páo jiǔ shū

桂子苹果紫袍美酒梳子

fán nǎo cháng róu

烦恼羊肠小路柔韧

二类字:

Suìchán biāo ǎo pútáo yīng rèn

稻穗儿蝉肥膘红袄葡萄红缨柔韧

②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3、请同学们带着“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三个问题再去朗读诗歌,边读边勾画出满意的答案,比一比谁的收货多?

【设计意图:根据大刚的教学要求,让中年级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加快速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懂课文是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考察古今中外,这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探成果

(1)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2)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3)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

2、师: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物,老师也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秋天的景物图片,配乐《秋日私语》)

【设计意图: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秋天实物的画面,配乐《秋日私语》,让学生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受回忆秋天,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直观,贴近课堂。】

3、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找到段落中的关键词,体会好词在文章中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我们下节课上交流。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交流评价。

2、熟读诗歌。

3、写出几个描写秋天的成语。

【板书设计】

田野里玉米稻穗……

4、秋天小路旁野菊花……

果园里苹果葡萄……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部首。

2、读画结合,感受秋天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3个部首。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出示秋景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

2、教师播放秋天图片,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导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板书课题)师范读课题,生齐读。

4、随文识字“秋”,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学习“秋”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课前我们已经圈出生字了,把圈起来的生字多读几遍。

3、这篇课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课件出示课文,让学生认识自然段)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自然段是段的表现形式,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个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跟老师齐读: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找找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依据课件带领学生标注自然段。(用1、2、3的序号标出来。)口述,本文有三个自然段。

(2)指名问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多问几名同学)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4)随文识字写字,“了”,指导笔顺,笔画:横撇,弯钩。书上描红,临写。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偏旁是汉字的构成单位。比如“叶”是由“口”和“十”两个部分组成的,“口”和“十”都是偏旁。如果把有同样偏旁的字归为一类,它们共同的偏旁作为首字,就叫部首,是“一部之首”的意思。“叶”中的“口”是部首,我们把这个部首叫做口字旁。“树”的部首就是木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顺口溜:有木才是树

加一加:“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4)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迂徒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 ”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乌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1、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2、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有时候读yi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片片一(yi)群一(y)会儿"一(yi)"字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宇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赞美秋天

1、教师:这么美丽的秋天,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引导:赶紧拿出你们的彩笔,画出心中最美丽的秋天。学生自主画一画秋天。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8

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你喜欢秋天吗?你能为我们说说你的秋日印象吗?(学生自由说秋天。)

师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在同学们的心中,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二环节“读秋”。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6分钟)

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生字新词都解决了吗?老师考考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揣摩感情。)

2、自由练读后,配乐朗读,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15分钟)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写)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品味画面

请你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配对游戏)

师: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绘秋——品味诗歌的意境美(15分钟)

1、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改写一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述: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它不同于写景散文,它不是完整连贯地描写某一景物或画面。因此我们阅读诗歌,有一个还原的任务。要把跳跃的景物连贯起来思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所勾画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借着想象的东风,鼓起表达的云帆,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2.学生交流描绘画面(参考内容):(交流学生的人数视时间而定,每组1-2人。)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

3、小结

《秋天》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仿秋——欣赏秋韵(5分钟)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一个说,————————。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

3、小结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4、全班再次朗读《秋天》,结束本课教学。(时间充足的话)

最后让我们再次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中走进何其芳那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六、布置作业——拓展能力(2分钟)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2、背诵课文。

3、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9

学习内容

1、秋天

学习内容

分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的课文,描绘了一幅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心情。

学情分析

秋季景色众多,作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常见的景物,学生们能感知秋天的变化,这样便于理解课文,培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学习方式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教师: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大雁图片。

学生:秋天树叶的实物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板书: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三)品读第3自然段。

1.指导读好感叹句。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秋、了”。

4.齐读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下来

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用“……像……”说句子。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吧!(板书课题)(导语运用得很好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进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自然段?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自主读书是一种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引导有目的地读,与人合作地读,会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组词、说句,进行巩固练习。

(多识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但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三)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当、塘、稻、梧、桐。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5、展示好字,及时表扬与鼓励写的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轮读课文。

二、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三、诵读:

1、(去)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天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下……稻田旁边……一片一片的黄叶……有的落到……有的落到……稻田那边飞来……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背诵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背诵。)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铺、爬、旁、蓝、望。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创意作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1

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赏析诗文,感悟生活,诗文积累,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说秋、读秋、赏秋、议秋、写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玻片,学生做好以“秋”为主题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主要采用的是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你了解或者是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畅谈)

2、单元回顾——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二、导入:

1、一年四季缺少了哪个季节的拼图?

2、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秋”,大多古人不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思,就是满怀的愁怨。也难怪,“秋”之“心”不就是一个“愁”吗?何其芳借他笔下的《秋天》,又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也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愁思吗?

板书:秋天何其芳

三、探究:

(一)、拟定目标——初读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其读准字音和节奏。

2、还记得我给你们说过吗?有所为才能有所为。回顾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围绕自己的不足,你希望老师拟定哪些课时学习目标呢?

师生交流拟定:说读赏写议

(二)、感知诗意——读秋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学生把相关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然后交流)

2、(出示小黑板)教师用文中之景拼凑成三幅图片,谁来说说你对这三幅的理解?

(分别对应文中的一、二、三节)

(农家丰收图)(晨霜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节的内容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4、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5、画笔所能勾画的相当有限,而诗的意境却是广阔的。教师简单的几笔又怎么能描绘出一个意蕴无穷的“秋”呢?你发现诗中写到的秋的哪些方面是图画中没有也无法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诗句)

(三)、赏秋——品味词句

1、你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

学生在诗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感情朗读,然后再加以品味。

例: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体现了少女对

2、哪些句子不理解?谁能帮助解决?

例:“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一句的比喻妙在何处?

(1)、用青鳊鱼来比喻乌桕叶的影子,形象生动;(2)、用乌桕叶的影子来比喻青鳊鱼,写出了渔民那份安适自由、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3、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能体会到何诗中的“秋”那种清柔香甜、如诗如画,人们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松弛娴静的特点即可。

(四)、议秋——感悟人生

1、比较阅读:何其芳的《秋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的感悟,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你更喜欢谁?

2、艺海拾贝:你还知道哪些写秋的好词、好句、好文?根据这些诗文谈谈你对这些诗文作者的评价。

3、老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写秋——独抒性灵

打开你思维的闸门,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放飞在“秋”的世界里。采用优美的语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等)写你自己的秋天。

五、课时小结: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回顾本文)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原野,和大自然尽情地拥抱,这节课,我们再去重温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好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二、精读细品 感悟诗情

(一)指名读第1节,其他同学评议。

1、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

太阳更红更娇

2、生答,师板书:

空气更甜更好

(二)秋风是秋的使者,秋风来了,秋天也就来了,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

1、自由读一读第2小节

2、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吗?

生自由说

3、那么秋风所到之处都留下什么痕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上节课留的作业——画秋天,大家都画了吗?指几名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图画。

4、学生自由说出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看图说话)

5、同学们画得好,说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3—5小节看看课文中的秋色图吧。

6、生自由读(3—5)小节。

7、女生齐读第3小节。

a、问:秋风来到哪里?(田野)

b、田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c、指名说。(理解:羊肠小路、肥膘)

8、男生齐读第4小节。

a、问:秋风又来到哪里?(果园)

b、果园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指名说。

d、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果园的变化?谁能说秋天里还有哪些水果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指名说。

9、全体学生齐读第5小节。

a、问:这次秋风又来到哪里?(山坡)

b、山坡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c、说一说:“一曲酒歌在心里酿造”是什么意思?

10、师范读第6小节

a、刚才同学们把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说得真精彩,秋风吹到哪里,哪里就发生了变化,田野里、果园里、山坡、高高低低的庄稼啦,果树啦都显得很整齐,错落有致,所以在这里把秋风比作什么?

b、这些丰厚的礼物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怎样得来的?(农民种出来的)

c、有首古诗写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丰收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d、指导有感情地读。

(三)合作探究,回顾前文

1、学完这几个小节后,大家找到了“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的原因了吗?

2、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师贴图片。

4、小结

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秋天怎样?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师板书:迷人的景色,丰收的景象。

(四)引导体悟 升华情感

1、指名读,评议。

2、为什么要捡黄叶珍藏呢?谁来说一说。

3、那么,你还可以说出用什么留住秋天?

4、齐读。

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这首诗写出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写得真好,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绘出来好不好?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整体感知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重点)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重点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难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1、讲读—讨论;2、学生多种形式练读——体会、领悟——能有感情地表达。

三、教具

多媒体、PPT

四、教学过程

(一)引秋:导入新课。(由写秋天的古诗引入,学生进行积累)。出示PPT(依次由学生朗读,体会关于《秋天》的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秋天。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秋天》,看看作者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师:PPT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

3、师:PPT出示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诵秋:

1、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并在书上划出节奏);(多媒体播放教师范读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朗读热情。

2、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学生互评。出示生字PPT。

3、点评学生朗读情况,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

4、由男生、女生和全班分别饱含感情地齐朗诵。

(三)品秋:

出示PPT,学生探究问题: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

2、每一幅图描绘了哪些景物?师生共同探究、解析全诗。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体会语言的的凝练、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秋的氛围。先请同学们找出每节诗中画龙点睛的诗句,先概括画面,再品析语言。

1、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板书)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通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2、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或“渔家秋景图”)。(板书)画面包含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3、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板书)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本节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4、学生完成诵、品秋专项练习。

(四)思秋: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思秋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更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在创作手法上,诗人在每节诗后都有画龙点睛的总结,突出秋天主题,一唱三叹。在意象表达上,继承了传统诗词的余韵,展现了古典美,韵味实足。

诗人超越了“悲秋”情结,以积极的心态描写秋天的美景,颂扬了秋天的活力和生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旷达的情怀。作为青少年的同学们,更应该奋发拼搏,努力求知,为迎接自己的收获之秋做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写秋练习

板书设计

农家里的秋天——飘、饱食、肥硕、栖息:清幽、喜悦————农家丰收图渔船上的秋天——冷雾、满、轻轻、游戏:清冷、悠闲————霜晨归渔图牧羊女眼里的秋天——寥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香甜————少女思恋图

赞美、热爱

【小组探究答案】

1、青鳊鱼(biān)乌桕叶(jiù)满载(zài)归泊(bó)

2、比喻,收起青鳊鱼,悠闲。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5、A、明净B、忠实C、丰盛D、严峻E、勤勉

6、赞美秋天之美;对秋天展开思考,并赞美秋天的勤勉精神。

7、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其作用是使结构完整,内容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中心。

8、《秋思》

9、去掉不好。因为“更”字在此起强调作用,强调在对秋天的思索中,其“勤勉”精神是最重要的。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绿绿的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后,就变成了金黄色。”

师:对,这个字就是“秋”。秋天来了,禾苗成熟了。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师:我们知道了禾苗到了秋天就会变成金黄色,那你还知道秋天有哪些景色?(欣赏图片)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2.认识自然段

一篇课文往往是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那怎样区分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那就是在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这样的段就叫自然段。(出示课文)标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标出第三自然段。

3.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师:课文中出现几个难读的词,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1)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让生读:

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黄了(le)叶子(zi)

(2)教师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随机板书:天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

(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和夏日情景的对比,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感受“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的自然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

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

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

(3)出示补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落到地面成一片。

【设计意图】发挥语言描述的魅力,引导孩子展开合理想象,谜语诗的介入,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诗韵中,感受“一片片”的意象。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

5.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个别班级展示。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读,给生字组词。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

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课文《秋天》的教学设计 篇15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春天、冬天的美,现在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图画,看看秋天是怎样的色彩。

二、图画欣赏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画,它是由画家和摄影师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魅力,那么诗人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三、作者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何其芳。(课本注释划记)

何其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文艺评论家。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他19岁就读于北京大学,24岁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发表《汉园集》,这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那么他在25岁的时候凭借其成名作《画梦录》蜚声文坛。补充一个课外知识点: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他们三个人是中国现代派诗群中的杰出代表诗人,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四、检查预习

下面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应该怎么读?我们来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明确答案之后,学生齐读)

五、朗读诗歌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现在大家一起朗读整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我们朗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注意停顿,正确划分朗读的节奏)接下来大家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听的时候大家用笔划出朗读的节奏。(明确答案之后学生再读诗歌,效果比第一次朗读有进步)

何其芳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呢?(全班齐答)

第一小节:露珠、镰刀、背篓、瓜果

第二小节:渔网、芦蓬、小桨、白霜

第三小节:蟋蟀、溪水、牧羊女

诗人选取了很多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那么,诗人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写入诗歌呢?

明确:这些都是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诗人描摹秋天,抓住这些富有秋天特征的代表性景物来体现秋天,这对我们写作是不是一种启发呢?我们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

六、整体把握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七、图画具体赏析

农家丰收图

第一小节展现的是农家丰收的画面,诗人选择了两个典型的场面去描写,一个场景是“山中伐木”,另一个场景是“竹篱间背瓜果”。

“山中伐木”,我们只听到丁丁的伐木声从幽谷中传来,这声音把清晨的露珠给震落了,通过听觉和视觉,我们能感到有人在山中伐木,可这一切又显得那么幽远,令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竹篱间背瓜果”,这个劳动场景是写农民们已经将稻谷收割完毕,正放下手中的镰刀,用背篓去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看来这是喜人的收成!瓜果长得十分肥硕,又大又饱满,连镰刀都饱食了稻香(拟人、味觉),诗人虽未写出农民丰收时的心情,但是我们在字里行间能看到他们轻松的步履和脸上挂着的微笑。

栖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概括了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了,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过渡:在第二节诗当中,诗人将视角转向了渔家的生活。在我们印象当中,渔民是比较辛苦的,常常是早出晚归,风吹日晒的,有时候甚至要冒生命危险,当然这样的渔民是迫于生计。那么,如果是有粮食的丰收作为保障,渔家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

霜晨归渔图

秋收之后,渔民也过上了闲适的生活,打渔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你看他们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却不再关心是否能捞上鱼来,收网的时候,哪有鱼儿的踪影,只网住了一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虽然一无所获,可他们并不懊恼,依然在晨霜中轻轻地摇着小船归来。

游戏: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渔人的那份闲适。

少女思恋图

与夏天相比,秋天少了一些热闹和喧嚣,却多了几分幽静和清远,蟋蟀在空旷的草野中鸣叫,清冽的小溪中,石头露出了水面,如此幽静的秋景,怎能不勾起心怀恋情的牧羊女美好的回忆呢?她不禁想起了火热的夏天,从牛背上传来的笛声,让人心潮澎湃。可是现在,笛声没有了,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思念。

梦寐: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牧羊女陶醉于夏天“笛声”的神态,她可能正望着羊群,或者远方正出神呢?写出了少女的情怀。也表现出了秋天如诗如画、如痴如梦的神韵。

过渡:诗人通过这三幅精美的图画,向我们展现了美丽迷人的乡村秋景,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似乎远离尘俗的秋天的氛围,令人向往,引人入胜。这首诗的创作手法也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在每节诗的最后一句,都点明了“秋天”这个主题,起到了一咏三叹的效果。不仅点明了主题,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八、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秋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九、积累与拓展

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熟记下列咏秋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5、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6、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十、作业

1、熟读课文直至成诵;

2、选取你喜欢的一节,把它改写成散文,60字左右;

3、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3题任选一个写在你们的随笔中)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