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
范文 |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教法学法: 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4×0.5=2,所以4和0.5都是2的因数,2是4和0.5的倍数。这句话对吗? 2、我们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只讨论什么数? 3、8÷2=4,所以8是倍数,4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合作交流、共探新知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请认为自己是18的因数的同学带着号码牌上台来。 a、学生上台――找对子,击掌―――。完后提示:老师觉得有点乱,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找因数的方法有序些? b、学生再次依照1x18,2x9,3x6的顺序一个个讲出乘法算式。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x3,9x2,18x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c、可是老师觉得这样子写又有点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看得更清楚些,让这些数字的有序地排列?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x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c、对比18、30、36的因数,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各有几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指名生说一说)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齐读教材第12的注意。 二、自学预设: 1、仔细看例一,什么叫因数和倍数?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 2、怎样找因数?例如18,36的因数是什么? 3、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多少?有几个因数?(举例说明) 三、认识因数与倍数,展示交流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师:从12的因数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课件出示 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我的质疑 1.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因数? 2.讨论:0×30×100÷30÷10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3.注意: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 (2)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四、反馈检测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 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完成P15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1)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2)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预设:学生会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类是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而商不是整数。 2.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呢?表述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表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不能说4是因数,24是倍数,而应该说4是24的因数,24是4的倍数。 4.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2)今天学的“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倍数”是相对于“因数”而言的,只适用于整数;而“倍”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 (3)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以及“倍”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比较容易混淆,这也是学习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意义的难点。通过观察、对比、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二)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例2: 1.探究找18的因数的方法。 (1)18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 (2)交流方法。 预设:方法一: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除法算式找18的因数。 因为18÷1=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18÷2=9,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18÷3=6,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方法二:根据寻找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寻找18的因数。 因为1×18=18,所以1和18是18的因数。 因为2×9=18,所以2和9是18的因数。 因为3×6=18,所以3和6是18的因数。 2.明确18的因数的表示方法。 (1)我们怎样来表示18的因数有哪些呢?怎样表示简洁明了? (2)交流方法。 预设:列举法,18的因数有:1,2,3,6,9,18。 3.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 (1)你能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吗?36的因数呢? (2)怎样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不同方法,在练习中体会“一对一对”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避免遗漏或重复。初步感受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以及“最大因数、最小因数”的特征。 (三)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例3: 1.探究找2的倍数的方法。 (1)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找的? (2)交流方法。 预设:方法一:利用除法算式找2的倍数。 因为2÷2=1,所以2是2的倍数。 因为4÷2=2,所以4是2的倍数。 因为6÷2=3,所以6是2的倍数。 方法二:利用乘法算式找2的倍数。 因为2×1=2,所以2是2的倍数。 因为2×2=4,所以4是2的倍数。 因为2×3=6,所以6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能写完吗?你能继续找吗?写不完怎么办? (4)根据前面的经验,试着表示出2的倍数有哪些?(预设:列举法、图示法) 2.练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吗?5的倍数呢? 【设计意图】在理解“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初步感受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以及“最小倍数”的特征。 (四)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1.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交流。 3.归纳总结。 预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 (五)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1)想一想,怎样找不会遗漏、不会重复? (2)哪些数既是36的因数,也是60的因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因数”“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和“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同时,渗透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意义。 2.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答案。 (2)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渗透5的倍数的特征。 3.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答案。 (2)你能改正错误的说法吗?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探究目标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1.操作激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2.全班交流。 1×12=12、2×6=12、3×4=12 12×1=12、6×2=12、4×3=12 12÷1=12、12÷2=6、12÷3=4 12÷12=1 、12÷6=2、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汇报。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根据这些算式研究数学新本领。因数和倍数。 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3.举例内化: 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因为没有说明18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么说: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18的因数。 师强调: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二、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 1.拓展提升,主动建构: ⑴迁移尝试:请学生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 ⑵交流方法:教师即时捕捉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性教学资源,并及时创生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探究,在发现中建构。预计学生会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一是写得多与少的区别,二是找的方法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一是无序、没有方法地写出了一些,如2,3,6,而且仅此写出了几个;二是有顺序地用乘法( )×( )=36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写出了1,36,2,18,3,12,4,9,6,但没有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三是用除法36÷( )=( )的方法想,而且是有顺序地从小到大全部写出: 1,2,3,4,6,9,12,18,36。 ⑶启迪思考: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⑷试一试找20的所有因数。 ⑸介绍36的因数的另一种写法----集合 用集合形式写18的因数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3.迁移内化,自主探究: ⑴尝试迁移:请学生尝试迁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2的倍数和5,4,7的倍数。 2的倍数有:2,4,6,8,10,12…… 5的倍数有:5,10,15,20,25…… ⑵引导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上这些数的倍数,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还记得因数吗,出示课件 观察:看一看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 指导学生做书本“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约数和倍数”,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规则: (1)一位同学提出所要找的朋友的要求,例:“我的因数在哪里?”或“我的倍数在哪里?” (2)相应学号的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作业安排: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猜老师年龄,给出范围:老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5教学要求: 1、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 、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特别想听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愿意唱给老师听吗? 生:(可以)生唱。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妈妈姓马。 师:我们叫她马阿姨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能用马阿姨和陈果说一句话吗? 生:马阿姨是陈果的妈妈,陈果是马阿姨的儿子。 师:能不能单独的说马阿姨是妈妈,陈果是儿子? 生: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分开,必须说谁是谁的妈妈,谁是谁的儿子。 师:其实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两个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他们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那就是——《因数和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想知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生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生3: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这些问题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学习? 生:我们自己学习。 【评析:用学生最熟悉的歌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此从熟悉的母子或父子关系出发,让学生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体现了数学来源与生活。】 二、自学引导 1 、请同学们带着想知道的问题先自学教材12-13,然后完成学案一 2 、检测自学情况 (一)、填空 (1) 3×4=12 3是12的( ) 4也是12的( ) 12是3的( ) 12也是4的( ) 2×6=12 2和6是12的( ) 12是2和6的( ) 1×12=12 1和12是12的( ) 12是1和12的( ) 12的因数有:( ) (2) a×b=c (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 ) b是c的( ) c是a的( ) c是b的( ) (二)、判断 (1)、因为0.8×5=4 所以0.8是4的因数。( ) (2)、因为3×6=18 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 (3)、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自学并完成学案一,师指导) 师:有谁愿意把你的学习作品展示大家。 生:展示学习作品。 师:看了张江楠的学习作品你想说点什么?(没有学生举手)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有问题请教你们了。 师: 在 a×b=c 中, 为什么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生: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只是整数(不包括零) 师:请同学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因为0.8×5=4 所以0.8是4的因数。( )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0.8是小数不是整数。 师:因为3×6=18 ,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师: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对 师:请读 a×b=c (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 因数 ) b是c的( 因数 ) c是a的(倍数 ) c是b的( 倍数 ) 生:齐读。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会 师:我们试试行吗? 生:行 师:来个大的,还是小的。 生:来个大的。 师:30可以吗? 生:可以 师:学号是30的因数的请起立,(不完整)看来找一或几个不难,要找得既准确又完整,就需要方法了。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去探究。 生:有 师:那好,你们4人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并完成学案二。 【评析: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体现了学在前,老师指导在后,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这样通过自学----完成学案---适时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三 、合作学习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还有不懂的小组内讨论。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 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1、操作: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1×12=12、2×6=12、3×4=12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长方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学的新奥秘。 师指3×4=12 说:因为3×4=12,所以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板书:倍数);12是4的倍数。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3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3的倍数有:3,6,9,12,15……)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3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说,师板书,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5的倍数? 3、发现规律 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问: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呢?(有限) (课件出示) 四、巩固练习 1、写一写:6的因数、9的因数、50以内7的倍数。 集体订正。 2、选一选 8的倍数有哪些?48的因数又有哪些? 3、数学小知识:完美数。 师:6的因数有(1,2,3,6),把前三个因数相加,你会发现什么?(1+2+3=6)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8【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1×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数有哪些? 【评析】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思考步骤,寻找36的所有因数。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求一个数的倍数。 (1)3的倍数有:——,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分别乘这个数。 (2)练一练:6的倍数有: ,40以内6的倍数有:一o 【评析】 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你对它们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评析】 通过观察板书上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空间,内化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间,应用新知。 1、15的因数有:_________,15的倍数有:_________。 2.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 (3)1是1,2,3,4?的因数。 ( )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1,这个数的因数有1,5,25。( ) 3、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4、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 (2)48的因数。 (3)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4)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评析】 本环节的前3题侧重于巩固新知,后2题侧重于发展思维。通过“说一句话”和“起立游戏”,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留足空间,让探索有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探索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第一,把教材中的飞机图改为拼长方形,让同桌同学借助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 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第三:通过观察12,36,30的因数和3,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第四:让学生“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不拘形式的说话空间,不仅体现了差异性教学,更是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 二、适度引导,让探索有方向。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让探索走得更远。探索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教师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这样的引导,是尊重学生不同思维的有效引导。 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教师出示4条要求,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学生探索的任务。在让学生观察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观察。可见,适度的引导,保证了自主探索思维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整堂课,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思考有序。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倍数和因数 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 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 16÷2=85+6=1118-6=12 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指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1)先思考再尝试。 (2)交流和评价 2、用这样的方法,找找16的因数和7的因数。 3、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哪些特征? 指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四、练习 练习一、二、三。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让学生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让学生在1分钟内写3的倍数,再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五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老师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