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
范文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1课前准备: 板书: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在经历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板书预习导航: 1.生活中的圆柱。 2.圆柱哪些部分组成,特点是什么? 达标卡(练习册)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学生的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上课:组内宣言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立体图形,非常好,(出示幻灯片一)大家看看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认识吗?谁来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三、探究活动。 1.师:请同学们按预习导航的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7分钟) 2.下面小组汇报环节,请做好交流的准备,要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 (1)生活中的圆柱有哪些? (2)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高 (出示幻灯片二)演示幻灯片强调教学重点 师:除了这些,你还学会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三)演示长方形转动会形成一个圆柱。 四、达标训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在圆柱下打“√”。 2.在上图中标出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是两个()的圆。 (2)圆柱的高是指两个()之间的距离,圆柱有()高。 (3)圆柱共有()个面,它的侧面是()。 (4)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3.如图: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白板演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分析:分别以长方形的那条边为轴旋转而成,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帮助理解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作业能力练习册第13-14页内容,回家体会理解记忆公式。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3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及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粉笔盒,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是的,我们以前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知道它们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观察实物,认识圆柱。 教师用课件出示茶叶罐、药瓶、纸筒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主题图) 2.教学教材第18页例1。 (1)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对照圆柱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板书)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拿出圆柱形实物观察。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3)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教师最后集中讲解。 3.教学教材第19页例2。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点评与讲解。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该长方形的长展开前是什么?(圆柱的底面周长) 追问:那宽呢?(圆柱的高) 组织学生完成计算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1题。 教师指名回答,点评并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4教学目标 在动画动手操作总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培养数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动画演示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2.通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2.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认识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 (一)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即时补充) A组:指出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2个底面相等。 B组:知道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C组:协助下指出圆柱的3个面。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A组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 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A组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四)、圆柱的高。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 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 教师讲解: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五)、圆柱的侧面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得出结果:AB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动手剪一剪 沿着罐头盒的侧面剪开,展开的包装纸是什么图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识小结 圆柱有2个完全相同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知识拓展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四、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5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习(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61.课件出示问题: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 2.小组观察讨论。学生汇报: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3.圆柱的高。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四)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第1题: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第2题:(读出下面各圆柱的有关数据。单位:厘米) 叫学生回答。 第3题:判断。指名学生回答,并说理由。 第4题:想一想,围起来能得到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特征 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曲面)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7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8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