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桥教案
范文

【实用】桥教案集锦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读书》教案。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书吗?都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请说出你读过的名言

(1)名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名人论读书: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都德 引自1984年第1期《夜读》

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

三回——著名科学家高士奇谈读书体会时说过:“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

三肯——顾颉刚读书主张肯思、肯写、肯翻,这样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造力。

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

三为——培根认为读书之用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三到——宋代朱熹认为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

三破——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概括为突破、磨破、识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找出精彩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教案《《谈读书》教案》。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四、学习论证方式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五、品味文章语言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六、体验反思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七、布置练习:

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

3、字词练习

桥教案 篇2

内容:

桥的变化

目标:

1、在比较过去和现在各种桥的过程中,感受到桥在功用、大小、美观上的变化,体会桥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引起幼儿关心城市变化的兴趣,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准备:

各种桥的图片

过程:

一、 关心城市的变化

1、 都说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你们说说上海这座城市里什么在变?变得怎样了?

2、 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

3、 小结:城市的变化让我们觉得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美好。

二、 观察桥的变化

1、 老师也发现一样东西在变,它就是桥。上海的桥越来越多了,你知道的哪几座桥的名字?它是怎样的?

2、 出示现代的各种桥的图片,请幼儿指认杨浦大桥、南浦大桥。

(1) 你从哪儿看出是杨浦大桥、南浦大桥?

(2) 这两座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造成斜拉桥的样子?

(3) 这两座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南浦大桥的引桥要造成打圈的样子?

3、 你知道上海最新的一座桥叫什么?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 你知道过去的桥是怎样的呢?

5、 出示过去的桥的图片,比较现在和过去的桥。

(1) 现在的桥和过去的桥相比,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桥?为什么?

(2) 你觉得现代的桥哪里最漂亮了?

(3) 如果把现在的桥换成过去的桥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桥越变越漂亮、越变越牢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了。

三、 特殊的桥

1、你见过哪些特殊的桥?它特殊在哪?

2、小结:天桥让道路更加通畅了。

四、 延伸

造桥

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手工,请你们试试来造一座桥,想想怎样造得更牢固。

桥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二、材料准备:

1、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

老师问,幼儿答。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

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

有外婆(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

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朗诵儿歌。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让幼儿初步掌握跳、摇、爬、抱、几个动词,并能够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请你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小动物们要干什么呢?"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他们遇到了一条小河,要过小桥。

2、熟悉诗歌。

(1)谁会第一个过桥呢?小兔子是怎样过桥的?

请幼儿表演、回答。

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幼儿跟读一遍。

(2)第二个过桥的是小鸭子。它是怎样过桥的?

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小鸭子过桥摇呀摇"边表演模仿小鸭子一摇一摆。幼儿学说一句。

(3)第3个该谁过桥啦?(小螃蟹)

小螃蟹会怎样过桥?幼儿表演、回答。看课件,边说边表演"小螃蟹过桥横着爬"。幼儿学说第三句。

(4)小袋鼠在哪里呢?(妈妈的口袋里)

为什么还让妈妈抱着?幼儿回答。

教师讲解:小袋鼠年龄小,还不会走路,所以让妈妈抱着。小朋友还让妈妈抱吗?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幼儿跟说此句。

4、学儿歌。

(1)刚才的图画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过桥》,你们想听听吗?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

(2)重放课件,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朗诵前要提出要求。之后对幼儿表现作评价。

(3)看课件,老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并加动作边朗诵边表演。

(4)课件出示四种小动物,

小动物们听说儿歌里有他们,于是过桥以后就过来了,请看,他们也想听听儿歌,看看表演,你愿意表演给他们看吗?请幼儿集体加动作朗诵儿歌。

每个小动物还带来了个朋友,左路的样子和他们可像了,请你猜猜,它们都是谁?分别请幼儿说说不同走路姿势的小动物。说到小螃蟹时提出是横着爬的。

请幼儿将另外四种小动物也编成儿歌。示范一个,幼儿自编。再将儿歌整体说一遍后结束。

儿歌:过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看课件,小袋鼠怎样过桥?

幼儿边说边表演"小袋鼠过桥妈妈抱",幼儿跟说此句。

4、学儿歌。

(1)刚才的图画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过桥》,你们想听听吗?教师示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

(2)重放课件,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朗诵前要提出要求。之后对幼儿表现作评价。

(3)看课件,老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并加动作边朗诵边表演。

(4)课件出示四种小动物,

小动物们听说儿歌里有他们,于是过桥以后就过来了,请看,他们也想听听儿歌,看看表演,你愿意表演给他们看吗?请幼儿集体加动作朗诵儿歌。

每个小动物还带来了个朋友,左路的样子和他们可像了,请你猜猜,它们都是谁?分别请幼儿说说不同走路姿势的小动物。说到小螃蟹时提出是横着爬的。

请幼儿将另外四种小动物也编成儿歌。示范一个,幼儿自编。再将儿歌整体说一遍后结束。

儿歌:过桥

小兔子过桥蹦蹦跳,小鸭子过桥摇呀摇,小螃蟹过桥横着走,小袋鼠过桥妈妈抱。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