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 |
范文 | 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8年5月12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1.7万人失踪,损失达4000-5000亿。但是,灾难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灾难,还有其他的,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板书:最后的姿势。 2、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二、检查预习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谭千秋?(学生讲,补充) 2、请同学们准备好默写本,听老师报: 洗漱、废墟、震撼、凹下去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订正) 3、哪些词语的意思是你预习时就了解意思了?(重点:震撼、诠释)废墟这个词能看图片说说吗? 4、你在预习中,读书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字要提醒大家?(指名讲) 5、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6、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7、交流初读情况:你们想怎么读?请谁读?(评议)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言两语概括出来。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四、作业:搜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阅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地震来临的一刻,用书上的一个词语也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什么是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生死攸关的一刻就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的一刻,那时候,谭老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让我们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二、感受人物品质 1、过渡:课文又将我们带入那场灾难,读读课文2-7自然段,用笔把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好好读读这些句子。 环节一 ⑴、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灾难的发生。为课文打下凝重的底色) ⑵、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从“!”你又读出什么?课桌摇晃、楼房摇晃,你会感受到什么,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⑶、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摇晃的越来越厉害意味着—— 刺耳的吱吱声意味着—— 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意味着—— 读读这句话,感受危险迫在眉睫。 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在这地动山摇中,我仿佛看到那所学校的孩子——) 环节二 出示四句环境描写,从课桌摇晃到地动山摇楼房塌陷这种人间惨剧,这种过程一共多长时间? 短短的几秒钟啊!看看我们的谭老师做了什么? 2、换一种线条,把描写谭老师的句子画下来,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体现出谭老师的精神,请你认真去读,并且把感受批注下来。 ⑴、“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谭老师在这句话里讲了大公无私,“大公”的意思在这句话里已经有了—— 无私的意思是—— 这样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用悲壮的一幕来实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⑵、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能想象谭老师当时怎样大声喊吗?(神态,动作)指导朗读。 来不及多想,但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他没有少想,就是—— 谭老师讲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在教室里拿着摄像机拍,你的镜头里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如果你的镜头转向谭老师,你又会看到什么? 当孩子们逃向生的希望的时候,教室里有一个人没有动,说说当时谭老师在干什么? ⑶、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了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注意谭老师的动作吗?拉、撑、护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谭老师,你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你的血肉之躯, 为孩子挡住--------- 为孩子挡住--------- 给你我的翅膀,让你继续飞翔。 3、师:地动山摇,破裂的钻块、水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已深深地被埋在废墟中,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三、评价人物品质 1、学生轻读课文8—10小节,文中写了三个人物的语言,分别是怎样说的? 2、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地震时,眼看……身上。” “如果……希望留给学生。” ⑴、学生默读文章句子,思考:从句子中你又能体会什么? ⑵、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的品质(抓住重点词:扑留)(这一扑说明了……这一扑说明……这一扑又说明……)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歌颂人物品质 1、同学们,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写出谭老师的伟大品质,在学生眼中,谭老师的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老师眼中,他是最疼爱学生的人,从教26年来谭老师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他在校园中哪怕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原因是生怕学生们在玩耍中受伤,然而这一切再也看不到了,留在老师和同学们脑中却是这—— 出示:张开双臂……姿势 2、这样最后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你知道其中的目的吗?(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3、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谭老师的一切行为,如果将这一切行为都化成一个字的话,那是一个什么字?(爱勇……)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的姿势定格为最后的姿势的话,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怎样的姿势?(英勇的姿势顽强的姿势爱的姿势师德崇高的姿势……) 4、这是多么崇高的姿势呀,多么充满爱的姿势,让我们一切缅怀谭老师,缅怀谭老师那永存的姿势——齐读句子 5、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说爱,那是因为,说是责任那又因为。同学们,俗话说“大爱无痕”,谭老师就是将自己的大爱化成了最后的姿势,所有人们这样赞颂——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6、就像诗人臧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英雄人已逝但不死的是。 五、升华情感 1、谭千秋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脑中,他的英雄事迹将载入史册,有人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 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爱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塑 成为永恒 弧线 ⑴、学生自读 ⑵、指导感情朗读 2、此时此刻相信你也有很多的话语想对谭老师讲,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们拿起笔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六、拓展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交流所搜集的资料,交流感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