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秋贴秋膘的原因 |
范文 | 立秋贴秋膘的原因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知道立秋贴秋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立秋贴秋膘的原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秋贴秋膘的原因 在立秋这天吃一顿丰厚的饭菜补养身体,被称为贴秋膘。对此,〈京都风俗志〉曾云:“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这种风俗,过去在我国北方地区曾非常流行。 夏天万物繁茂,蔬菜水果众多,可以说是一年里最热闹的季节。然而对于人们来说,夏天也是一个繁忙劳碌的季节。夏天小麦、早稻等农作物成熟,人们要忙着收割。特别是小麦成熟后若不及时收割,麦粒就会脱落,掉进田地里。而且夏天又是多雨季节,如果雨水淋透了小麦,麦粒就有可能发芽,变成芽麦,这样产出的面粉就非常难吃。因此农民们把夏收称为“龙口夺粮”。夏收时期,人们白天黑夜地劳动,与时间赛跑,抢收劳动果实,丝毫不敢懈怠,唯恐一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在现代化收割机器出现以前,麦收要经过割麦、碾场(又称轧场或打场)、扬场、晒场、收藏等多个劳动程序。每到麦子黄了的时候,农村里的人们就开始紧张起来。到了麦收正式开始时,男女老少齐上阵,村里再也见不到闲人了。麦田里,道路上,麦场里,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整个夏收要持续半个多月,人们一直在烈日暴晒下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甚至夜晚继续劳作,因此体力消耗特别大。麦收一季,人褪一层皮。抢收完成后,人们又要抢种。抓紧时间种下玉米,保护墒情,随后便进入了繁忙的田间管理阶段。 除了夏季繁重的劳动对人们体力的消耗外,炎热潮湿的天气对人们的身体也造成了损害。因为炎热,很多人食欲减退,乏力疲惫,精神不振,身体也消瘦起来。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苦夏”。在过去,到了立秋这天清晨,民间有用大秤称人的习惯。给人称重以后,记其轻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体重进行对比,检验消瘦了多少。当代人们往往以苗条纤瘦为美,过去却以体态丰腴为喜好,而且通常以胖瘦来做身体健康的标准。白胖的人被认为“富态”,表明吃得好,生活优裕,当然也是营养充足、身体健康的标志。到了立秋的时候,经历了苦夏的人们自然都要消瘦些,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时气候凉爽起来,正如谚语所说: “立了秋,把扇儿丢”,因而人们的食欲开始大增。同时从养生来说,秋天正是人们补养身体的季节,要在体内储存脂肪和能量,以抵御即将来临的寒冬。因此立秋这天,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 贴秋膘一般要吃味厚的美食,首选肉类,以肉贴膘。这一天老百姓一般要炖肉、炖鸡、炖鸭、烧鱼或包肉馅饺子。北京一带每到立秋这天,市场上卖得最火的就是肉。回民要买牛羊肉,而汉民满族多买猪肉,在这一天里不分民族几乎家家都在炖肉。北京人这天炖肉颇多讲究。一般来说,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新鲜的猪后臀尖,回家洗净后切成方块,放入锅中,加水后,再放入葱、姜、蒜、花椒、八角、料包、大酱和盐等物,用文火炖。炖肉的料包里面装着丰富的中草药香料,有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立秋这天,老北京城弥漫着浓浓的炖肉香味。除了炖肉以外,很多北京人在这天还有吃涮羊肉或烤羊肉的习俗。春夏时期正是羊的生长时期,而且羊肉味甘性热,故不宜多食,否则容易上火,因此春夏季节多不食羊。而立秋前后,生长了一个春天和夏天的羊正值膘肥体壮,所谓“秋风起时羊儿肥”,正是人们享用的好时候。这时天气转凉,人的食欲也大增,正好食用羊肉来贴秋膘,以补充苦夏对人的身体造成的损失。北方谚语说“黄瓜韭菜两头香”,意思是说黄瓜和韭菜这两种蔬菜在春天和秋天特别鲜美。秋后天气转冷,过去在没有大棚种植的条件下,再想享用韭菜,只能熬过漫长的冬天、等明年春天了。从食疗角度来说,韭菜可以补肾助阳、行气活血、温中开胃,也是秋季进补的佳品。山东一带立秋这天多吃饺子,有“立秋的饺子入伏的面”的说法。东北地区则流行立秋时吃黏豆包,俗称“吃秋饱”。有的地方有在这天禁食黄瓜的习俗,认为吃黄瓜会令人消瘦。 立秋时,除了补充营养、储存身体能量贴秋膘外,还有一些防病的食俗,从另一方面来保证人的身体健康。秋天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实际上真的是“多事之秋”。因秋天昼热夜凉,温差大,气候多变,容易感冒着凉和旧病复发。另外秋天也是肠胃病和腹泻的多发季节。前面文中提到的“咬秋”习俗中的吃瓜就有是为避免腹泻的说法。〈帝京岁时纪胜〉中曾记载说京城人家在立秋前一日煎香薷饮,在院中晾一晚,到立秋当天全家人饮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香薷饮是很古老的一个中医药方,含香薷、厚朴、白扁豆三味中药。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用水煎之,代茶饮,可解清暑,健脾利湿,防治感冒。各地还有用井水吞服赤小豆的习俗,吞服赤小豆时,面西站立,赤小豆数量为七到十四粒。 民间认为这样可防腹泻和疟疾,故河南郑县称赤小豆为“避疟丹”。在山东诸城和莱西等地,立秋日则吃一种豆末和菜煮成的小豆腐,俗称“渣”。当地人认为吃这种渣可以防止肠胃病,有谚说:“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吐也不拉。”杭州一带过去流行立秋时食秋桃,每人吃完一个秋桃后,把桃核收藏起来,到除夕那天再把桃核丢进灶火中烧成灰烬。当地人认为这样可免一年的瘟疫。四川一些地区和江浙一带流行喝“立秋水”的习俗,认为可防痢疾和疟疾。 立秋这天的饮食习俗,无论是补养还是防病,都是围绕着人体的健康展开,体现了人们对身强体健的追求。 简介 贴秋膘 立秋,虽然谓之“秋”,但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从前人们因为夏天天气太热,农活儿太累,消夏的能力有限,常常热得没有食欲,也没有睡意,所以日渐消瘦,没精神也没力气。立秋之后,得多一点油水,赶紧找补回来。这一天,即使是普通人家,也会吃炖肉、烧排骨、炖肘子、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等,尤其要给壮劳力补补身子。但是现在,秋膘,贴上去容易,要想“摘”下来可就难了。 立秋是农家重视的大节气。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讲究 原因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机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注意人群 具体而言,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 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秋季进补到底吃啥好?专家向普通的进补者推荐以下食品。 食物推荐 注意点 七大“不要” 不要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要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用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热,口淡涎多,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 不要过度进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可取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多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不要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日常服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补品中的佳品。 不要重进轻出:养生专家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既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畅通。 不要长期用单一补品: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种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不要以贵贱分高低: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治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注意因人而异 切记大热进补 秋季进补不要过多地食用温热食物或者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但阳虚体质者如果一味清热,反而会适得其反。而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秋季进补要因人而异。对于一般身体状况的人,建议有选择地进补—— 有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身体状况的人,建议常吃银耳。因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补品。 有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症状者,建议吃点燕窝,可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者,建议多吃芝麻。 虚劳、消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不止以及妇科诸症者,可多食乌鸡进补。 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者,应多食蜂蜜。 日常蔬菜,以莲藕和菠菜为最。附:桂花糯米藕:选肥大莲藕,孔道里填塞糯米,煮熟切开成片,撒上一层白糖和桂花即可。糖醋藕片:嫩藕去节,削皮洗净切成片,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尽水后加入白糖、精盐、食醋、辣椒油、香油拌匀,其口味:咸压酸,酸压甜,非常开胃。 日常水果,以梨子最佳。可生食或加工后再食。附:糖水煮梨:梨子去皮后与大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加上白糖,又吃又喝,治病养生的效果最好。梨子蜂蜜盅:将梨把儿周围削下来作为盖,掏出梨核儿后,灌上蜂蜜,再把盖盖上,放盘里上锅蒸熟,早晚各吃一个,治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