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代诗歌》教学课件 |
范文 |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课件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现技巧。 2、揣摩、品味诗词的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 【教学重点】 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语言的品味。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怀。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词,复习15课《古代诗歌五首》,再次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提高同学们感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几篇诗歌,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怎样去复习呢? 二、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例指导赏读古诗词 第一关、读背诗歌、把握感情:(5分钟) 古诗词是用来吟唱的,因此,我们在把握诗歌感情的前提下,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读出情感,读出意味来,并熟读成诵。 读得好,背得熟: 全班自由大声的朗读、背诵: ⑴ 指定2名学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⑵ 组织评价。(感情基调、从节奏、轻重、语调等体现) 如强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⑶ 齐背两首,检查(出示投影) ① 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⑷ 总结:学习语文,我们要背诵大量精美的古诗词,不断积累。这两首,犹如浩瀚的文化长廊中的一两块秦砖汉瓦,装饰了同学们的梦,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关:诗译内容、感知意境:(8分钟) (诗言志。就是说,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在吟咏之时,还要对整首诗歌进行对译,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内容和情景,从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1、译读《次北固山下》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明确: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2、练习:译读“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组织补充评价(一是否细看词义,正确解释;二是有适当想像联想,译出韵味和意境) 4、老师总结: ⑴ 细看注释,加强积累。 ⑵ 结合语境,联想想像。 第三关、把握细节,解读情感:(18分钟) 理解了诗词内容,这只是赏读诗歌的前提,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1、生谈谈当初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时候,是怎样领悟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的'.(从哪里体会?怎样体会的?) 2、师总结,指导: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⑴ 知作者、明风格: 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品味了。 ① 比如: 李白:雄奇夸张 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② 同学说说自己读过的曹操诗歌的风格。 明确: 曹操刚健雄浑,有建安风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练习:(降低难度,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诗人的风格也行) 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沉郁顿挫) 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恬淡清新) 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豪放诗人辛弃疾同样也写出了“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诗清新句。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 ⑵ 看提示,抓“诗眼”: ① 提示:文眼从何而来?就是从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诗歌的首句和末句甚至中间找。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左迁”一词,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 ② 生说说《观沧海》中的提示语。 (咏志) ③ 练一练: 《春夜喜雨》──杜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⑶ 品语句,悟感情:(10分钟)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①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一个及其开阔的,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的博大胸怀就蕴含其中了。 ② 练习:(2选1) Ⅰ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Ⅱ 练习.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③ 还要关注诗人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尤其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五种: 指导: Ⅰ 侧面衬托。 Ⅱ 各种修辞手法。 Ⅲ 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Ⅳ 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Ⅴ 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练习: 请同学们就下面的诗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指出下面几个诗句蕴含的手法,说说其你的体会) Ⅰ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奇特的比喻。) 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以上的细节品味也往往适用于名句的解读! 我们除了抓住细节感悟情感之外,当然还要领悟一些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感悟了。这两首中有给你以哲理感悟的句子吗?找出来,说一说。 总结: 三、课堂拓展训练(8分钟) 朗读《西江月》 1、诗译上片(略) 2、分析上片的表现手法(动静相映,侧面烘托)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同学们,今天,老师希望能通过这节古诗歌复习课,使大家善于高屋建瓴,将知识融会贯通,树立诗歌赏读的整体意识。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作业布置 按照“读──译──背──品”的过程复习第一册的古诗词。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