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 |
范文 |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 《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 长度观念。 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 的估计意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 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8厘米的小棒、5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 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 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连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 生1:徒弟没有认真做。 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 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出示女孩说的话:他俩的拃不一样长。(生齐读) 师:看来她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再看小男孩是怎么说的。一起读男孩的话(用同一个人的拃量就好了) 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 师:是呀,这样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 [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小博士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 (出示小博士的图案和文字: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一起读!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这儿就有一幅放大的尺子图,(出示尺子图)。 师: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梳理总结。 生1:有数。 师:有哪些数?一起读。 生一起读:0、1、2、3、4、5、6、7、8、…… 生2:有许多长、短不一样的线。 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 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 生3:表示0厘米 生4:表示从0开始量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板书:0刻度-----起点) 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 师:请继续看大屏幕。 师:一起读。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6: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师:说的真完整! 师:对,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厘米CM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反思:认识尺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观察和阅读完成,少了一些老师教的痕迹,多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除了cm两个字母学生不认识,其余内容一气呵成。]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 (出示下图) 师:从哪到哪是1厘米呢?谁能指给大家看?(找两生到前面去指。) 生1:从0到1是1厘米。 生2:从5到6是1厘米。 师:下面请你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边指边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 生3:从2到3是1厘米。 生4:从10到11是1厘米。 生5:从7到8是1厘米。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说给老师听!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A、从小棒中找1厘米。 师:请你从学具盒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一起说) 生:1厘米。 师:看来大家都找对了,那就伸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向自己表示祝贺吧!(生欢呼) B、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吗?试一试!举起来让老师看。请放下! 师:同学们真能干!表示得都很接近! C、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小电脑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齐读。 师:小电脑要让我们干什么? 生:让我们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真是会审题的孩子!我们先看小明有什么发现?一起读。 师:小明发现了什么? 生: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出示小明在尺子上比的图)小明是怎样知道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 生:他是在尺子上比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他食指的宽度在0和1之间。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 师: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在尺子上比比看! 生齐说:1厘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1:钉子长1厘米。 师: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学生说的不一定是图钉,当时应该反问一句:“你说的钉子有多长?能用手势比给大家看吗?”给发言学生一个补充完善的机会。) 生2:我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小蚂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还有许多小手高举着)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大声说给老师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听课,而且还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 请看:(出示图片,老师解说:透明胶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计算器上按键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大门牙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我安排了六次活动:找大屏幕尺子上的1厘米、找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用手势比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欣赏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1厘米概念的建立是比较准确的。]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从哪到哪是2厘米呢?(自己在 尺子上找一找吧。) 生1:从0到2是2厘米 生2:从5到7是2厘米 生3:从8到10是1厘米。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除了找出1厘米和2厘米,在尺子上你 还能找到几厘米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生:我找到了4厘米,从0到4是4厘米。 生:我找了5厘米,从0到5是5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尺子,老师带来了关于尺子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配音小资料:古时候,我国是用市尺作为长度单位,英国用英尺作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不一样,买卖物品时就出现不同的意见,造成了交易的不方便。为了便于交流,世界上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并且做成了米尺。因此,世界各国统一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就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是什么尺子的一部分? 生:米尺。 [反思:通过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对厘米这一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了更进一步认识。“米尺的由来”这一小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 4、用尺子量。 (1)自主阅读,感悟测量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品的长度。(板书:测量) 师:齐读要求。 师:这道题要让我们干什么? 生1:让我们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纸条在哪儿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指名一生上台指) 师:怎样量呢?我们看老师是怎么说的?一起读。 (出示老师说的话: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老师说了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师:想一想,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先干什么? 生:要把纸条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师:说的真完整!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 生:要把纸条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师:(指着)请看: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了吗? 生齐:对准了。 师:再干什么呢? 生: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师:请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知道纸条有多长了吗? 生:5厘米 (2)学儿歌,促理解。 关于测量老师还有一首动听的儿歌呢!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吧!(出示配乐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食指宽一厘米; 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反思:这首儿歌既让学生巩固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测量方法理解。同时还起到了课中操的作用,让学生放松身心,活跃气氛。] (3)动手测量: 师:现在你想不想量一量?请你从学具盒里任选一根小棒量出它的长度。 生:我量的是5厘米。 师:他选的是绿色的小棒,也是选绿色的举手。你们量的是几厘米? 生:5厘米。 师:谁和他选的不一样? 生:我量的.是8厘米。 师:他选的是蓝色的小棒。也是选蓝色的举手。你们量的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和他俩选的都不一样? 生:我选的是红色的小棒,长1厘米。 师:和她选的一样量的结果也一样的举手。 师:同学们真能干!量的都很准! [反思: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测量方法,再学儿歌促理解,最后让学生动手测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起说。 生:厘米的认识 师: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0刻度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生2:我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生3:我知道了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师: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你认为自 己学的怎么样啊?(生纷纷举手) 师:一起大声说! 生:非常好!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 [反思:学生的总结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在这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总结的机会,教给他们及时梳理所学内容的方法。] 四、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福娃宝宝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看谁反应最快?今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是什么? 生:奥运会! 师:今天老师把奥运会的奖牌带来了,请看(课件出示),一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一齐大声说:金牌、银牌、铜牌 师:每块奖牌后面都藏着一道题,如果你能把题做对,就能取得 一枚奖牌,现在你想挑战哪枚奖牌? 生一起兴奋的说:金牌! 师:那好!我们就挑战金牌!小明正不高兴呢!他遇到什么难题了?认真听!(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生1:再买一把新尺子。 师: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非常好!现在小明就用这把断尺子来量,该怎么办呢? [反思:这位学生听完这道题目的第一反应想到买一把新尺子,虽然他没有回答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答案,但却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这种方法,而是让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 生:可以从2开始量。 师:这位同学真会思考!把掌声送给他! (出示这种情况)请看:小棒的左端对着几? 生:小棒的左端对着2。 师:右端对着几? 生:右端对着14。 师: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 生1:14厘米。 生2:13厘米。 生3:12厘米。 师:小棒的长度究竟是几厘米?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2厘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从2开始量的就要从14厘米里面去掉2厘米。 师:所以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 生一起说:12厘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也能知道小棒的长度也是12厘米? 生:数大格。 师: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小明正在高兴的对我们笑呢!(出示小明小的画面)刚才这道题想法对的举手!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枚金牌放在正前方,恭喜你们!为自己欢呼一声吧! [反思:学生只有个别的想到了以“2”为起点的测量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小棒长度,这说明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明白这种测量方法及其中的道理,如果此时能及时地用数大格的方法进行验证,会更有说服力。] 2、夺银牌 师:现在你想摘取哪枚奖牌? 生:银牌 师:一只可爱的小猴也在量物品呢!(请看,齐读)小猴要让我们干什么? 小朋友们,看看我测量的长度正确吗? (出示下面的题目): (1)钉子长3厘米。 ( ) 生:让看一看小猴量的长度对不对。 师:我们先来看他量的第一样物品,一起读。 生:错 师:同意的举手!再看它量的第二样物品。一起读! (2)铅笔长5厘米。() 生: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错!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铅笔的左端没有对准0刻度。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3:从1开始量也可以!铅笔的长度就是5厘米 师:小猴这道题虽然测量的方法有变化,但它得到的结果是对的, 这种测量物体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再看它量的第3样物品,一起读。 (3)小棒长7厘米。() 师:一起说。 生:错! 师:应该是几厘米? 生齐:9厘米。 师:刚才3道题都做对的举手!请拿出一枚银牌!祝贺你们! [反思:这道题的处理,我只让学生进行了判断对错,对意见 一致的没有再强调说明理由,感到有一种不明朗的感觉。如果把题目要求改为“小朋友们,看看我测量的长度正确吗?为什么?”更合适一些。] 3、夺铜牌 师:现在还剩一枚铜牌,还想得到它吗?(出示下面的题目): 师傅的一拃是( )厘米。 生:18厘米。 师:继续看大屏幕,一起读。出示: 徒弟的一拃是( )厘米。 生:12厘米 师:怪不得徒弟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呢! 师:同学们,请伸出你的一拃,举起来,估计一下,你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生1:11厘米 生2:13厘米 生3:12厘米 师:到底有多长?请你量一量。 生1:12厘米 生2:11厘米 师:刚才估计的很接近的举手!恭喜你们!每人取得一枚铜牌! 师:你们还想了解身体上其他的小秘密吗?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我们的身高大约130厘米;我们的一庹长大约120厘米;我们的脚长大约20厘米;我们的手长大约15厘米……) 我们的一步长大约30厘米。 师:刚才得到3枚奖牌的请举手!真棒!为自己鼓鼓掌吧! [反思:这道题通过了解估计手掌的长度,引出学生熟悉的一些身体上的长度,它们就像一把把小尺子,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学生估计测量周围的物体的长度。] 五、课外研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尺子,其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尺子,比如:卷尺、软尺,课下就请你调查: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尺子?每种尺子有什么用途? [反思: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 [课后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厘米的知识.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在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量一量的动作思维下发展到抽象思维,借助于小棒、手指宽等实物感知,强化思维表象,从而形成正确的1厘米的概念。然后运用迁移,让学生认识几厘米,并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第三,我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过程的体现。 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 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掌握对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在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师傅一拃有多长”和“徒弟一拃有多长”、“看小猴量的物品正确吗?”,在拓展性练习中设计了“帮小明解决难题”。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热情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环节收的太快,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今后,我还需下大力气,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