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下册第20课《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
范文 | 七年级下册第20课《录音新闻》教学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 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难点: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翱翔 停泊 硕大 倾斜 参数 经纬 运载 气氛 瞬间 沉寂 协作 闷雷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2、掌握本文的结构 明确:1、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和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 第三部分(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2、学生评析。 3、探究练习: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点拔: (1)、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以平缓一些,语速也不宜快。 (2)、朗读时应充满激动之情,但语速也不宜很快,以 表现其“过程”,但末两个分句应加快,以体现其速度。 (3)、语调应该平稳,“实况”的定语部分应该说得慢一点,重一点,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4)、语调应该平稳,语速不宜快,“已经”“精度”播音时应该读重一点。 (5)、欣喜的感情比上一句强烈,语速应稍快,有节奏,语调高亢。 4、小组读书,讨论下列问题。 (1)、第2段中,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2)、第3段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3)、第二部分报道了哪几点内容?采用直接由现场记者的录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而不是像第一部分由播音员的播音和现场录音结合报道事件有什么作用? (4)、末段中,负责人的讲话包括几层意思? 明确: (1)既写出了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人们的心情,又从侧面说明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2)“首先”“接着”“最后”“不一会儿”,表明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3)先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接着写起重机的测量情况,最后写现场人们的激动与欢呼。现场记者的话,是口语和书面语言的结合。既准确规范,又明白易懂。同时混播、插播实况,更增添了真实感。 (4)他的讲话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发射很成功;二是强调成功发射是由于贯彻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是由于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战;三是表达全体人员再作更大贡献的决心。 五、课内小结 了解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课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增强了真实性,缩短了听众和事件发生现场的距离。如火箭出水升空时的呼啸声,和生动的文字相结合,使听众身临其境,效果十分理想。 板书设计: 录 音 新 闻 文字报道与现场录音相结合 合理安排顺序,报道条理清晰 口语与书面语自然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 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难点: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 检查字词的默写,提问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结合“探究与练习”第二题体会运用比喻手法之妙。 (1)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2)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人们含着激动的泪水欢呼起来,欢呼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一声春雷。 明确: (1)能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准确、形象。(2)既形象地描 写了当时的情景,也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3)能充分地表现这次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也预示着全党全国人民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带来更多的喜讯。 2、在学生发言、交流的基础上,明确中心事件。 点拔:这则录音新闻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炎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 3.这篇报道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这样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例:“各位听众,你们好……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捕捉到目标……”等都是口语化的表达。 好处:这样的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三、总结反思: 作为广播稿,对语言要有特殊的要求。录音广播稿由于有许多现场报道和采访,这一要求更加明显。这则新闻,在这方面非常成功。比如:“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这说明雷达已经捉住目标……”等都口语化的表达。但这样的表达又不是纯粹的口语,而是和书面语的结合运用。如上一句的下半句:“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这便是书面语言,而两者的结合十分自然。这样的表达,既使听众便于接受,又能把有关的内容说得准确明白。 四、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板书设计 录音新闻 语言:比喻手法的运用 顺序:时间 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