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
范文 |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到商店买东西,买东西需要钱,导入钱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元、5元、10元、100元、1角、5角等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 3.教学例2 (1)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1元=100分) (1)出示一张一角纸币的一个一分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纸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元=( )角 3元=( )角 80角=( )元 40角=( )元 1元=( )分 5角=( )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确,在课改的一线上,在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教师进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人民币认识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个削笔器19元(出示),大家已经猜过价了;请看这个,款式不同了,也涨价了:36元(出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的,原价2元,现价1元卖了(出示)(标价设计为特殊标志)如果你刚好打算买一个削笔器的话,你会买哪一个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大家,好吗? (生争先发言,师随机评价) 生1:我买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买36元的,我想价钱贵了,质量会好一些,这样可以用的时间长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买1元的,它小,带着方便。 生4:我买1元的,因为我家钱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买19元的,因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买1元的。我是这样想的:它本来卖2元,那它是值2元的价了,现在只卖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买这个。(讲的有条有理,你真能干!) 生7:我也买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觉得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我应该少花点钱。(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买19元的,它的样子像熊猫,熊猫是国家的宝贝。 师:小朋友们,老师还想知道你不会买哪一个,能谈一下吗? 生1:我不会买1元的,便宜的东西质量不会太好! 生2:我不会买38元的,它太贵了,我不带那么多钱的。 生3:我不会买1元的。我在想:它降价了,会不会有毛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们小朋友平时买东西的时候,确实应该想一想,买这样东西是不是实用,划算不划算,钱够不够。如果打算好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了! 【设计过程及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是继小朋友猜价、付钱、认钱、分钱、数钱、换钱之后的一个购物讨论。对于这节课人民币的基础知识目标达成后,应该设计些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让这节课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着实地动了不少脑筋。曾先后设计试教过四个片段。 【片段一】 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自带物品,用样币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该片段不曾试教,即被淘汰。因为我感到学生自备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样币购物,缺乏真币的效应。真币购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变商场,教师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文具类商品,学生利用零用钱分组购物,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片段二的试教,虽活动增加了购物的真实性,但我并没有喜悦。相反,充满心中的是一些负面效应:①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过多,学生也不过是买了一样东西,其实学生平时早有体验,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难成正比!②由于真币购物,为避免学生出错,则需时间充分,那么前面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结果购物中偏有差错出现,叫教师始料不及!③为了保证购物秩序,学生排队等候,并限购一样,学生感到不够过瘾。④部分学生并没有购买欲望和心理,只是碍于教师布置及从众心理,才参与了购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第三个片段: 【片段三】 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变商人,拿出8—10样小文具,报出买入价,让学生重新开价还价,模拟社会上讨价还价情形,另外学生可帮老师拿主张,决定能不能卖。目的是使学生自主、精明起来。 我对片段三进行了尝试。很明显,活动准备起来简单多了。而且:①活动时间短,前面基础知识能够得以巩固。②由于能够还价。且说的有道理便有可能成交,学生参与积极性特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③学生参与了还价,成交后的成功,可使学生自信起来,精明起来。④有利于学生早一点适应社会生活。总的来说,这次设计比片段二的死板购物效果好多了,但仍非无弊端:①只有少部分学生成交,未成交者课后有失落感。②活动结束时的一两样商品,因部分未成交学生急于收获或是攀比心理,很容易像拍卖一下,非但不便宜,而且还会价格大涨。如在试教中一包3元的彩色信笺,因为是最后一桩买卖了,火爆场面也出现了,价格从1元一直炒到了7元。这样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教师一时会陷入难以操作的境地。 到底能不能想出一个利多弊少(或无)的教学活动呢?一场以“购物讨论”为主题的教学片段(即上详写教学片段)产生了。 5分钟左右时间,购物大讨论:几种不同款式,不同价格的同一类商品,让学生说说会买哪一种,不会买哪一种,并简单说说想法,师生讨论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教会学生自己生活。 着实说,这个教学片段的试教,真让我兴奋和激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效太大了。孩子们每一个有理有据的回答都是一个生动的学习教材,它可以是生生互学,也可以是教师导学。在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经历了“买哪一个”“不买哪一个”的抉择,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能经历如此的设计过程,是第一轮新课程培训时一位专家的几句共勉语激励了我。现不妨转献于此:“我们参加课改的教师应该有一点研究的意识!有一点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有一股誓不罢休的气势!”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若能每学期深入地反思一、两节课,感悟些教学理论和经验,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自然会提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教材第 58 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说的价钱板书算式和口答。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猜老师拿的信封里装的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等几方面来说。(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是很常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比较记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它们。) 最后,我用抢答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把这些人民币按照元、角、分来分类的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迅速地分一分,让一个小组在磁力板上分,然后订正,归纳总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分类整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学习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学习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学生做换钱的小游戏:“老师这儿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角的零钱,想一想,你应该给老师几张1角的?如果换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1元=10角,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回答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用换钱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环节比较难,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走进各组共同参与引导。当学生能答对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课后做一做 (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购物的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的倒在桌面上,现在请大家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5角钱,来买老师手里这个棒棒糖,看看谁能拿得又快又对。(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能准确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民币的用处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 这节课,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呢?(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1元=10角,1角=10分。课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再做一做换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清明小长假都干什么?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随之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 认识元、角、分 1. 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他拿的是1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 认识1角和1分。 提问:(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吗?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谈话: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 分一分。 谈话: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说明: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 = 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 = 10分) [说明: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 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说明: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 应用拓展 1. 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2.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说明: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 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