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陋室铭教案 |
范文 | 陋室铭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铭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渗透时代观念-- 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目标1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发言)唐朝的刘禹锡他和部分同学一 样喜欢简陋的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陋室铭》刘禹锡) 二、简介作者、解题(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1、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室名。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介绍表现文体的字:表、说、记、序。/押韵--刨根问底:立即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韵脚和所押之韵。) 3、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颇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大声朗读,注意停顿,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注意句读)。 3、范读(听课文录音)。 4、齐读。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参照注释,读懂课文。(遇到疑难,同桌讨论)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鸿、白丁、馨等) 3、指名翻译。 五、三读课文,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出体现“陋”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 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陋室铭教案 篇2一、字句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关键字:名:有名,著名。灵:有灵气(显得灵异) 句译: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蛟龙就有了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关键字:斯:这。惟:只。馨:原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句译: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关键字:入:可译为“映入”。 句译:绿色苔痕爬上台阶,青青草色映入门帘。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关键字:鸿儒:大儒。鸿:大。儒:读书人。“鸿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此指没有学问的人。 句译: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品德高尚的人,与我往来的没有没有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关键字:调:弹奏。素:朴素的,不加装饰的。金经:泛指佛经。 句译:在这里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关键字:丝竹:泛指音乐。乱: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句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关键字:云:说。 句译:(我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铭,古代的一种文体。 2.全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作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第二部分(“苔痕……劳形”)从居室环境、来往客人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及陋室生活,具体表现主人的“德馨”,揭示“德馨”的内涵:——环境清幽自然,反映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交往之客博学而德高,反映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日常生活悠然闲适,充分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不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第三部分(“南阳……何陋之有”):以古贤人的旧居作类比,引用孔子语,点明“陋室不陋”,表明自己“君子”之志。首尾呼应 3.中心归纳: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抒发自己安贫乐道,不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教案 篇3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陋室铭教案 篇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目标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与作者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通内容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四、细读句子鉴赏美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也可由学生提问,老师补充问题,引导大家挖掘课文内涵。)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根据大家发言整理成板书: 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 仙龙喻德馨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 五、巧取雅称创造美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启发学生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如电视里看到的、外出时观察的宅名,给刘禹锡的陋室拟个合适的雅称。 六、对话作者表现美 时间真快,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学生思考后说话。 七、课后练习巩固美 1、将“刘公,我想对你说……”整理成一篇随笔。 2、背诵全文给你的父母听。 陋室铭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