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音乐活动捉小鱼教案 |
范文 | 小班音乐活动捉小鱼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活动捉小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发挥幼儿主动、观察能力。 2、提升幼儿对音乐的识别能力。 3、增强幼儿间的互助友爱,使他们体验互相帮助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设置相应的游戏环境,海波纹(用蓝色纸做)、水草(用绿色纸做)、美丽的石头(用废纸揉成纸团); 2、小鱼头饰若干、老渔翁头饰一个、呼拉圈一个(当鱼网); 3、《捉小鱼》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鱼缸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利用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上课状态; 方法:儿歌加手指游戏: 拇指拇指碰碰,挂在脑边摇摇 食指食指打打,放在耳边想想 五根手指分开,放在眼前看看 小手小手真灵巧,做出许多好东西 做只大雁飞飞,做个喇叭吹吹 做个电话打打,做只小猫叫叫 小手小手累了,放在耳边睡了 铃铃铃,时间到 小朋友们快坐好 上课做个乖宝宝 二、利用环境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方法: 1、将幼儿带入模拟现场,告诉他们:“今天我带小朋友们去海里玩,看看海里五颜六色的鱼,绿绿的水草和美丽的珊瑚,你们看看多漂亮啊”! 2、请出一个新朋友(小鱼),请小朋友观察小鱼在水里面是怎样游的,并让小朋友学小鱼游泳的样子(任选2—3个小朋友),小朋友学小鱼游泳时放音乐。 3、询问哪位小朋友过去观察过小鱼如何吃东西,并请小朋友模仿。模仿时表扬模仿能力强的,并纠正模仿效果不好的小朋友的动作。 三、利用故事(讲故事同时播放音乐)介绍游戏的玩法,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方法: 1、开场白: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鱼是怎样游泳,怎样吃东西的了,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小鱼的故事啊?(说话时表情有吸引力) 2、讲故事: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岸边静悄悄的,小河里可热闹了,原来是一群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的,可漂亮了。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唱歌跳舞,还有的在聊天。 哎呀,玩了半天了,小鱼们肚子饿了,开始四处找东西吃,就在他们吃东西的时候,突然间有个老渔翁拿着一个大网来捉他们了,小鱼们纷纷四处逃跑,有的小鱼躲在石缝里,有的小鱼躲在水草下,有的小鱼游的很快,逃离了鱼网,但是游的慢的小鱼快要被老渔翁抓走了,它们非常害怕,就在这个时候游的快的小鱼们没有自己逃跑,又回来帮助速度慢的小鱼,它们互相帮助,都藏到了安全的地方,所以一个都没有被老渔翁捉住。老渔翁一条小鱼都捉住,只好回家了。 关键点:讲故事同时用音乐速度的'快慢表示小鱼们游泳速度的快慢 四、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捉小鱼》 1、介绍头饰和环境。 2、请小朋友们扮演小鱼,老师扮演老渔翁,根据刚在讲的故事的内容作游戏。 3、播放音乐,开始做游戏,并分两组进行,最后对游戏进行评价 ①播放音乐,以音乐速度的快慢表示游的快慢,老师引导幼儿。 ②在小鱼被捉住时,告诉小朋友们:有的小鱼被老渔翁捉走,它们多可怜啊,咱们应该互相帮助,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同伴游的慢的时候,互相帮助,别让老渔翁捉走。 ③小鱼没有被捉住时,告诉小朋友们:小鱼们都躲到安全的地方了,是通过小鱼间的互相帮助的,大家多高兴啊!这样增强幼儿间的互相友爱,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反思: 1、本游戏不是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环境和手指游戏先让幼儿进入活动状态,逐步吸引幼儿参与游戏。 2、游戏不是死板的让幼儿去做,而是通过自我模仿和识别进行,对幼儿在音乐的识别能力,及自我理解上有锻炼和提高。 3、游戏主旨体现幼儿间的互相帮助,从他们能理解的活泼可爱的小鱼身上学到互相友爱的道理,使他们对互相帮助理解的更深。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