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设计 |
范文 | 《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9个生字“欧、洲、矿、瑞、诺、烬、憾、财、励”;积累词语8个,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凝神、注视、夜以继日、震撼”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习惯和释题能力。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先出献出自己的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先出献出自己的一切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爱迪生、牛顿、陈景润、居里夫人……)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故事。 揭示课题:31 他从火里跑出来(齐读) 3、简介诺贝尔:(出示) 诺贝尔是瑞典的一位化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被世人誉为“炸药大王”。他的发明极多,在科学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病逝后,他捐出所有的财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 4、学习第6节。 (1)出示第6节,自己读读。 (2)引读:“诺贝尔奖金”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个别回答) (3)试着背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当时他正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交流检查。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ōu zhōu kuàng jìn hàn 欧 洲 开矿 灰烬 夜以继日 震撼 cái lì 血迹斑斑 财产 奖励 凝神注视 ①比一比,组词:厉、励 ②说说近义词:夜以继日(不分昼夜、日夜不停)、震撼(震动) ③凝神:注意力集中。意思相仿: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神情专注 ④选词填空。 注视 环视 巡视 他目不转睛地( )着窗外。 他走遍祖国各地,( )了不少乡村。 他走进地铁站,( )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2)回答问题: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的?(研制烈性炸药)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一)第1节 1、诺贝尔在研制烈性炸药时从火里跑出来,这是多么危险呀!而他为什么还要研制呢? 自由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诺贝尔要研制烈性炸药。 2、指名交流。 (二)第2~5节 1、诺贝尔是怎样研制烈性炸药并取得成功的'呢?默读第2~5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语句。再读读划出的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字提提问题,打上问号。 2、交流所划语句。(媒体出示有关语句:第2节、第3节) 3、质疑。 预设: ①诺贝尔埋头研究炸药已有三四年,实验一次次失败了,但他为什么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②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注视着……难道诺贝尔不害怕吗? ③“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一边奔跑,一边狂呼”这句话中诺贝尔已经受伤了,可为什么他不是呼救而是狂呼成功呢? ④文中的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1)第①题重点: “三四年”说明时间;“几百次”说明难度高;“死伤不少人”“弟弟和几个试验人员被炸死”说明危险大,面临死亡。(板书:困难、危险、死亡) 面对如此大的困难、危险,甚至是死亡,诺贝尔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实验。这种为了科学事业不惜献身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第2节(齐读) (2)第②题重点: “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注视着……”他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说话练习: 诺贝尔___________地做着实验,他忘记了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甚至忘记了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读句,读出诺贝尔全神贯注、入迷的感觉来。 (3)第③题重点: 出示: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①指导读句:试读——个别读——齐读,读出诺贝尔成功的喜悦来。 ②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板书:勇于献身)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诺贝尔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都能获得成功。 2、同学们,还想了解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 出示:影响我们生活的诺贝尔奖 1901年,德国著名内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有幸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2年,英国医学家罗斯不顾生命安危,深入印度疟疾流行的地区进行考察,提出了通过扑灭文字——疟原虫,以预防疟疾的方案,因此获奖。 1911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和镭,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至今为止,居里夫人是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唯一女性。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六位华裔科学家也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为祖国增光。 3、同学们,课后,你们也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诺贝尔奖的资料。 《他从火里跑出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提提问题。 5.通过释疑,揭示科学道路的崎岖,感悟奉献精神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设计话题、引入新课 1.看,画面上有两个话题(媒体出示:诺贝尔、诺贝尔奖)。 你能选其中一个说一说吗? 2.1896年12月10日,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病逝,一颗伟大的科学巨星陨落了。(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节)。谁来读这段话? 3.自由朗读这一节并试着背一背。(生:朗读与背诵) 4.告诉你的朋友,“诺贝尔奖金”是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生:个别回答) 5.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不信,我们来学习第38课,读读课题:(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6.这里的“他”指的就是“诺贝尔”。 二、学习课文、提提问题 1.他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请同学把书翻开,自由朗读全文。(生:个别回答) 2.课文是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 要求:读完后,用直线划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句子。(生:默读全文。) 3.交流。(媒体出示有关语句) 4.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词语提提问题。 5.质疑。(教师可提醒学生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狂呼等词。) 三、通过释疑、感悟奉献 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词句的训练。(媒体出示有关词句练习) 练习一:注视(与“环视”、“巡视”的区别) (1)(“词语活动室”:2.选词填空) (2)补充:描写“看”的词语很多,请你再说几个: 、 、 。 (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积累由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描写“看”的词语。 练习二: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1)用“一边……一边……”说说话。 看到诺贝尔(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 (2)我会 。 2.师:注重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体会“亲自”、“血迹斑斑”、“狂呼”等词,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 四、谈谈体会、师生共勉 1.确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3.结合课文,或结合你所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谈谈体会。 4.让我们用马克思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再读)。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