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
范文 |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xx”。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xx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活动反思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2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 (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 (2)活动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 (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 (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 (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 (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 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3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4活动目标: 1、能熟练运用互补、互换的方法进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种分合法。 2、学习书写数字10,掌握10的正确书写方法。 活动准备: 1、小木偶图片;1—10的数字卡片;雪花片 2、幼儿用书第3册第33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木偶图片,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个"碰球"的游戏,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朋友手里的球合起来是9。"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来复习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师以小木偶寻宝的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分合式的互换、互补规律,启发幼儿熟练运用互换、互补规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记录,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⑴、小木偶说要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探险,王国里的秘mi花园藏着很多宝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寻宝吗? ⑵、教师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坛,这里是数字王国的秘mi花园,它的里面有5个花坛,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花坛里有几朵花,并根据花的颜色把每个花坛里的花分成两组,并做好记录。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观察第一个花坛里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让幼儿观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发现分合式的互换规律:分合式左右两部分分数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换,变成两个分合式。 ⑶、请幼儿自己观察完成剩下的花坛,分别用互换规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让幼儿记在记事本上。请幼儿数出10共有几种分合式?(9种) 教师和幼儿小结:一个数的分合式数量始终比总数少一。 ⑷、小木偶要给数字10个兄弟排排队,请小朋友好好观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适?让幼儿观察、发现分合式的互补规律:分合式左右两个部分数,左边的数逐渐增大,右边的数就会逐渐减小,无论怎么变化,它们的总数是不变的。 小木偶和我们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了数字10的兄弟,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回家吧,看看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魔力。看幼儿用书,复习10的分解组成。 三、结束部分 学写数字10,并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讲解并示10在田字格的正确写法: ⑴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竖要直;0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写出格。 ⑵提醒幼儿握笔和写字的姿势,幼儿完成后随音乐向老师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延伸 晨间、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做举牌或碰球游戏,不断理解数的分解组成。 课后反思: 幼儿对体育游戏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听到老师说要让大家一起去“寻宝”,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和创意,这时,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5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二、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 、15个梨 、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三、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教:那你们喜欢什么水果呢? 教:那么多,,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 (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幼:好看。 教:想要吗?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苹果个呀?谁来回答。 教:恩,对了,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 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6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进行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2、以游戏的情景,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圣诞树、圣诞礼物、任务卡、小动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圣诞节到了,你们有没有收到圣诞礼物啊。 2、今天我给你们没人都准备了一个圣诞礼物,你们想要吗? 二、基本部分: 1、不过,老师准备的礼物是要你们动脑筋找的哦! 2、张老师在你们的椅子下面都放好了任务卡片(点数),你要根据任务卡片去找礼物。 3、我们来看看你找到的是你不是你的礼物呢?(验证) 4、节日里收到礼物真的很开心,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 5、你们找到礼物开心吗?不过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没有收到礼物,他们一定很伤心的,我们也给他们去准备一份礼物,好吗? 6、我有一张爱心卡片(数字),根据爱心卡片请你把礼物放在袋子里,等一下我们去送给他们。给幼儿再次操作的机会。 7、我们来看看你们装的对不对,如果不正确他们一定不开心的。(验证) 三、结束部分: 1、你们圣诞节都有礼物了,也给好朋友们准备了礼物。小动物们也很羡慕,看看是那些小动物呢? 2、它们喜欢什么礼物呢?那是不是呢?有多少呢? 3、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用了什么办法?看看我的方法和你们是不是一样呢?,(眼睛看,心里数;两个两个数;封闭式数) 4、原来,小动物们的礼物虽然看上去排列方式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还可以用好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数出来的。 四、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能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8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学具: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 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9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活动,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愿意参与讨论活动,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分别在两块黑板上布置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及它们的大盘子。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彩色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饮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 4、人手一套工具:两个小盘子、两个小量杯、纸条、线、尺、餐刀。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小熊宝宝,另外一个是小熊。贝贝,这一天熊妈妈买了一些各种口味的饼干,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吵着要吃到每种口味的饼干,这可难住了熊妈妈,怎么办呢? (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长方形 1、请幼儿尝试将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长方形的饼干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长方形二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1)师: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两份是一样大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操作课件边提问:原来长方形的饼干和现在分出来的一份饼干,谁大谁小? (2)小结:像这样把一件东西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4、师:现在我们把二等分后的饼干分别送给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吧!(幼儿把分好的饼干分别放进宝宝和贝贝的大盘子) (三)、第二次尝试:二等分正方形、圆形、椭圆形 1、熊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饼干要分给宝宝和贝贝,你们愿意再来帮熊妈妈分一分吗?记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宝宝和贝贝会不高兴的。 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二等分操作。 3、幼儿将各种形状二等分后,贴到宝宝和贝贝的盘中。 (四)、第三次尝试:实物二等分 1、师:为了感谢小朋友,熊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面包、豆腐干、花生、糖果、饮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呢? 2、师带领幼儿集体观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什么方法来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 (五)、师:现在让我们拿着自己二等分后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四、活动反思: 在我园“园本教研”中,我有幸参加了“一课多研”活动,我把大班的“二等分”这一活动经过了“设计-教学-再设计-再教学”,其中自己也经历了不断的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教师设计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操作材料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幼儿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所以“操作材料应暗含幼儿通过操作能够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的内容。”在第一次设计的二等分图形材料,请幼儿帮忙分窗纸,通过这样的操作,幼儿能将材料分成。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0【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1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来;自。屈;老师;教。案;(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教学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3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 幼儿:"想" 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 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4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 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 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设计意图 在一次创游活动中,我班幼儿在飞飞超市里发现了购买物品与钱计算不清楚的问题,有的孩子说应该做一个清单,有的孩子说就应该把买的东西画下来,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初步感受10以内钱币的换算。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购买计划,并能对购买商品统计分析。 3.鼓励幼儿独立完成购买活动,体验换算钱币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运用不同的纸币+硬币的组合方式组合10元钱。 2.10以内的减法运算。 难点: 1购买物品后找零的运算。 2探索购买物品数量与钱的关系 3尝试分类物品。 活动准备 1.超市图片、标有价格的物品。 2.幼儿购买物品账单、个1元硬币、5元纸币、10元纸币若干、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超市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这里是干嘛用的? 教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 教师总结:原来这里是超市,我们需要用钱在里面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引导幼儿预估10元钱的价值,及对一般商品价钱预先断。 教师:如果你有10块钱你会在超市里些什么? 幼儿:我想买棒棒糖,铅笔,零食。 教师:哦,原来你们有这么多想买的东西。熊老师很好奇你们想买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多少钱呢?例如:棒棒糖多少钱呢? 教师总结,我们喜欢的物品有的需要2元有的需要3元 教师: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你买棒棒糖2元铅笔一元,够不够?有没有多的钱?可不可以继续购买? 3.教师出示1元硬币及5元、10元纸币,引导幼儿自行组合出10元钱。 (1)教师:今天熊老师给没个小朋友都带了1元硬币和5元及10元的纸币,熊老师很想知道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么取出10元钱呢? 幼儿:可以取一个5元加5个硬币 教师: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2)教师总结孩子们对10元钱组合方式,为幼儿后期运用时做铺垫。 4.引导幼儿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消费。 教师:我们买这么多东西,怎么知道每个多少钱,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呢? 幼儿:我们可以用计算表来记录 5.教师鼓励幼儿换算钱币独立购买,并记录自己钱币的使用情况。 教师:我们在班上也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买吧。 (1)第一次购买 教师:我们请每个小朋友去超市先买一样物品后回到你的位置用记录表记录你的钱币使用情况! 幼儿操作,教师当售货员,引导幼儿购买物品时需要付钱。 待幼儿回位置换算好后,教师提问 教师:现在你们买了一样物品后还剩多少钱? 教师:还可以继续购买吗? (2)第二次购买,引导幼儿换算好自己的钱币。 教师:买了两样物品后,你们还剩多少钱 教师:还可以继续购买吗? (3)第三次购买,引导幼儿将钱使用完 教师:这次我们继续购物,这次你们要好好想想我把10块钱用完,可以买那些? 6.统计物品与数量的关系 (1)教师:现在我们用了10元钱买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们数一数,你用10元钱买了多少样东西? 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10块钱买的多,有的小朋友10块钱买的少?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买的物品贵,就数量就会少,物品便宜数量就会多!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分类物品。 教师:你有这么多东西你想怎么分类呢? 幼儿:我是按价格分的2块的在一起,3块的在一起 幼儿:我是种类型分,吃的放一起,用的放一起。 教师总结:我们有很多的分类方式可按价格分,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种类分…… 7.分享购物体会,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当了一次购物员,购买了许多的物品,请小朋友将你的购物心得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8.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对钱币的组合,现了10以内的部分加法,在随后的活动中我运用孩子们自己设计并使用的“计算表”来记录自己的活动,在购买活动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在每一次购买后引导幼儿总结自己之前购买的物品及剩余钱,为幼儿再次购买做预算,通过探索,“超市物品购买的”方式,体验了10以内减法的运算,同时也感受了数字带来了乐趣,最后以讨论的方式探索出购买物品数量与物品价格之前的关联,通过真实可见的物品鼓励幼儿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活动符合《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要求,及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