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 |
范文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1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蕊,陈”,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能力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目标: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教法学法: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习的热情一定很高。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策略。 教法:这一课,鉴于三年级学生和童话的特点,主要采用阅读法,让学生熟读课文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另外用对话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并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 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篇文章的导入,我打算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面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看到这只可爱的小蚂蚁,你想知道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设计理念:这种以课题导入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2、介绍作者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3、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③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④、提问: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理念:前三问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扫清字词障碍;第四问,让学生总结课文大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①小蚂蚁是如何走进书本的? ②小蚂蚁在书中安家落户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③会走路的字让旧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理念:这三个问题围绕中心,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书由静到动变化的原因,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原因。让童话故事中小蚂蚁和字的形象、语言、情感深深的印入孩子心中,并让他们感受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快乐,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5、课文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只要注意观察,都能变成新的事物、新的乐趣,就像书中的小蚂蚁和“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面貌,看到了一成不变的字组成的句子之外的无边无际的快乐。 6、放飞想象,练笔创作你是否喜欢书本里的小蚂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事情,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读懂文章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认读识记生字。 2、学习课文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你们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它能爬树,会搬运东西,喜欢在土里生活。可是却有这样一只小蚂蚁生活在书中又变成了汉字,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到书里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书里的蚂蚁》。 三、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思考:小蚂蚁是怎么来到书中的,为什么成了汉字?小蚂蚁来到书中都做了什么? 2、交流听读情况。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 3、小组内自学。 五、学习课文1——6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孤、零、爬、蕊”的字音,注意“零”字读轻声。 3、识记爬。形声字,左形右声,爪+巴=爬,观看动物爬行的图片,人爬坡的姿势就很像动物在爬行! 4、扩词:爬行、爬坡、爬上、爬山。 5、体会“孤零零、花蕊”的意思。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学习生字“夹、陈、扁”。“夹、扁”是多音字,又读jiá和piān,组词:夹被、扁舟。 3、识记“夹、扁”。“夹”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一个人形,人腋下还有相向的二人。表示二人合力夹持中间一人。夹的本意是从左右相扶持。组词:夹攻、夹子、夹道欢迎、夹带、夹层、夹杂。“扁”是会意字,小篆从户,从册。户本是门,册是写字用的穿起来的竹或木片。扁即匾额,是题字的长方形牌子,挂在门上或墙上。扁与长、宽相对。组词:扁平、扁担、扁豆、扁桃体。 4、感悟“陈旧“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这只扁扁的蚂蚁来书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找4名同学分别读3、4、5、6自然段。 2、交流读书情况。 3、学习生字“密、噢、挺”注意“噢”的字音是一声,区分“密”和“蜜”。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话语在前,说话者在后) 5、练习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言。 六、指导书写。 1、“爬”字“爪字旁”的捺要托住巴,“夹”的笔顺是先写横再写点撇然后是横最后是撇捺。 2、注意观察“扁”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七、巩固练习。 1、读一读。 花蕊爬行爬山扁平夹住陈旧挺直孤单孤独 3、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4、轻轻地()()() 5、孤零零()()() 6、黑黑的()()() 7、密密麻麻()()() 8、走来走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7——12自然段,认读识记生字。 2、描述小蚂蚁都做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小蚂蚁成了旧书的新居民,它都在新家里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轻声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小蚂蚁做了什么? (2)“会走路的字”指的是什么?“新奇”是什么意思? (3)“我们真是太傻了”字为什么要这样说自己? (4)学习“傻”字。 2、此时旧书不再安静了,它有什么变化呢? 请4名同学分别读课文9——12自然段。 (1)一天小姑娘有什么新发现?学习生字“啊、读、故”。“故”是形声字,金文从反文,古声。反文字变异,本事手拿物击打,引申为有使动的意思,古声含有古旧之意,表示事物发生的源头。促使事物发生的原因叫故。古+文=故左右结构。组词:故事故障故乡故宫。“读”是形声字,小篆从言字旁,卖声。从言字旁表示言语,卖本指在街上边走边叫卖,与吟咏诗、书相似。“读”的意思是读书。组词:读书默读读题。 (2)指导朗读“啊!这本她原先看厌了的旧书写着……新故事。” (3)“看厌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第二天小姑娘又读到新故事了吗? (5)“忍不住”是什么意思?学习“忍”字:形声字,金文从心,刃声,“刃”字刀刃向右。“心”字变异。从心表示心理活动,刃声与耐声相近,有耐久,能坚持之意。“忍”的本义是忍耐,容忍。组词:忍耐容忍忍者。 (6)“更加惊奇了”这是为什么? (7)学习“昨”字。 (8)小姑娘两天在这本旧书里看到了两个新故事,她很惊奇,你们感到奇怪了吗?谁知道其中的答案? (9)找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段课文。 (10)第三天又发生了什么事? (11)学习生字“识路离编”。“路”是形声字。金文从足,各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各”字上边是脚趾向下的脚形,下边是口形。“路”本是道,道是走向目的地的途径。“识”是形声字,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音,从戈。“识“的本义是标记。引申为记住,记忆。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1、“故路”左右相等。“读识”左窄右宽。“忍”注意几个点的变化。 2、“故”右边不要写成折文。 四、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里。 爬趴 ()下()行()着()虫 敌故 ()人()意事()无() 3、你能试着换个方法说这句话吗?意思不能改变。 (1)这个小伙伴我认识。还可以说:xxxx (2)一座美丽的城市坐落在这里。还可以说:xxxx 4、给下列词语重新组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1)叶子下来金黄的飘落 (2)好朋友能帮助互相才是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三教案3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眠—民 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