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
范文 |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 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篇2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西门豹?(生介绍,师适当补充)西门豹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课文,预习探究。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西门豹到了邺地后做了哪几件事?(生读文后概括,师相机板书:查因惩恶开渠)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 (学生读书总结: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那个成语来概括?师总结板书:天灾人祸 2、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说)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直接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提出要求,小组学习。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1)、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指导朗读:当时以怎样的口吻来说这句话?指名读。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指名读,齐读。 (2)、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一举两得。 指导朗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3)、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4)、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 师:西门豹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 3、演课本剧,重现历史场景。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请大家欣赏课本剧《西门豹惩恶》。有请演员上场。 (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上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上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 西门豹: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西门豹:(站了一大会儿,对其他小官绅)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再去催一下吧! 小官绅:(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会儿。(等了一会儿)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小宫绅、女弟子:谢谢西门大人! 4、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 (1)、师:演得很有意思。 课文上说,在河边看热闹的老百姓“都明白了”。你们刚才也看了热闹了,你们明白了什么?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从而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板书:破除迷信。 (2)、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说一个,也可以说两个,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生选择对象说)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师:经过这一段西门豹惩恶,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对西门豹有了全面的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造福于民) 2、布置课后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 五、小结。 正因为西门豹是一个尊重科学、反对迷信、关心百姓生活的人,所以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千古佳话。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做一个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人。 板书:西门豹治邺 调查天灾人祸 惩恶破除迷信 开渠造福于民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西门豹治邺,(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豹的写法) 导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用心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邺”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两个“闹”的不同意思。 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读出感情。 人物说话时,课文都没有写他们的神态,请你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默默地读1-9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西门豹问的这四个问题及背后的意图。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弄清真相 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 过渡:西门豹该怎么办? 1、学生默读课文10-12,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交流并反复朗读。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言、行,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在勾画出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 3、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行为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4、问题探讨 A、思考:从西门豹表面的言行上看,他也相信有河伯,有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用课文中的语句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在学生的探讨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方法的巧妙。 将计就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惩治首恶,又教育百姓。 B、你有什么其他好办法解决西门豹遇到的这个问题? 5、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还有一个原因,西门豹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相机板书:开凿渠道 四、情景写话,表情达意 1、请同学们轻声地通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西门豹治邺的整个过程。 2、表达感悟 师: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课件) 请你选择以下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生自由说。 师:西门豹听到你们说的这些话,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时候的邺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人丁兴旺欣欣向荣 2、今昔对比 曾经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人丁兴旺。今昔对比,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3、回归课题 师:西门豹这一治,治出了什么? 治了邺迷信的风气、治了老百姓愚昧的心、治了邺的水利发展了农业、治出了一个五谷丰登的邺,治出了西门豹的丰功伟绩,治出了西门豹的高大形象…… 小结: 正是这样一个不信鬼神、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西门豹,揭穿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装神弄鬼的把戏,这个故事才流传至今。 六、作业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 1、请你为西门豹写一封表彰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2、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依旧存在,请把西门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弄清真相 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开凿渠道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注意“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充分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现实生活中网络算命等迷信活动的认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知道洪涝灾害吗?你认为洪涝灾害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战国时期有个地方叫邺,当地的人认为洪涝是河伯所为,我们今天来学习《西门豹治邺》这一课,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老师。 (2)画出生字新词,反复读一读,并试者联系上下文理解。 (3)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1)学生提出不明白的生字、新词,互相释疑,师适时点拨。 (2)课文内容及写作顺序可指明回答,教会学生概括。 三、大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四、学习生字、新词 五、作业:P99两道思考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西门豹来到邺地以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他是怎样调查了解的?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分为三个部分,重点学习西门豹如何破除迷信这一部分。 A、快速默读这一部分、思考: (1)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漳河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之前,他看到了什么?这时,他心情怎样? (2)用“~~~~~~”画出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你怎么理解西门豹说的话? (3)惩治了巫婆,为什么还要惩治官绅头子? B、重点词句分析。 (1)“不漂亮,不会满意,选个漂亮的”,你对这几个词语是如何理解的?(都是接口) (2)这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承接)这样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什么目的?(送巫婆去死) (3)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西门豹的真正目的:保护好姑娘免遭迫害;送巫婆去死) (4)西门豹对巫婆的话应该如何读,指明试读。(语气平静,态度坚决) (5)联系课文想一想,西门豹使的这种方法叫什么?(将计就计) (6)为什么要官绅头子也投进漳河里?(1、首恶,他和巫婆勾结骗钱害人。2、不投官绅头子,就不能吓唬别的官绅,逼他们说出真相。3、不杀他,他又会叫别的巫婆来骗钱害人。) C、学生置疑,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1)巫婆和官绅头子的一去不复返和官绅们的求饶声,使百姓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2)老百姓明白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结果怎样? (3)如果你也是邺地的长官,你会用什么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学生讨论互评,师归类总结) 3、自学第三部分,学生自谈对这一部分的理解。 4、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关心百姓生活、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做事讲方法的人。) 《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正音识字,了解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用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迷信千百年来一直迷惑百姓,危害世人。但自古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持真理,把百姓的安乐寄托在勤政务实上。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后人明白要靠实实在在的努力,才能换来幸福安乐的生活,他们的名字也因此为后人所敬仰。西门豹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事迹。 二、初读熟读课文 1、作者链接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他曾是元帝、成帝时的博土,曾对《史记》做过增补工作。本文是他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滑稽列传》后所增补的一个故事。 2、背景资料 西门豹,战国时邺令。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道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纪念他。 3、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识字。 廷掾缯绮縠衣张缇绛帷弟子趣之簪笔磬折 4、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作答。 如邺城的百姓生活实在太苦了。他们不仅被三老、廷掾的税赋压迫,还要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那时人们普遍缺少知识,容易被封建迷信所欺骗。那些为河伯娶妇的人实在可恶。主人公西门豹的行为让人很感动, 三、精读疏通文意 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即娉取娉,通“聘”;取,通“取”;娉取:定婚 ②复使一人趣之趣,通“促”,催促 ③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傍,通“旁”,旁边,侧边。 2、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浮,使动用法,使……浮。 ②民可以乐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3、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好古义:容貌美 今义:多指优点多,使人满意,或指喜欢做某事。或指喜欢做某事。 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多指照顾、光顾 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为 为治新缯绮縠衣(介词,给) 是当为河伯妇(动词,做) 且 叩头且破(连词,而且) 且留待之须臾(副词,暂且) 即 即娉取(副词,马上) 即不为河伯娶妇(连词,假如,如果)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治新缯绮縠衣。译文:给(她)做各种新的丝织品的花衣。(“为”后省略介宾“之”) ②为治斋宫河上。 译文: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宫河”前省略介词“于”) ③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逃亡) 译文: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是、更、后日) 译文: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⑤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乐、虽、期) 译文: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必定会想起我的话。 6、把握主旨 文章通过西门豹治邺的事迹,刻画出他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光辉形象,也表达出人民对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恶势力的憎恶,对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造福于一方百姓的清官的期盼。 四、研读赏析文章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西门豹为什么不明令惩处官绅、巫婆,禁止祭河伯? 明确:西门豹治巫,就是要从根本上让民众意识到“河伯娶妇”是一场骗局。于是西门豹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欲取之,先与之,西门豹也“热心”为河伯娶妇,且亲临现场,调度指挥,以此吸引三老和百姓等,使他的惩治得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 2、西门豹都将哪些人投入河中?他为什么这样做? 明确:“为河伯娶妇”是地方官吏和江湖神医狼狈为奸设计的骗局,深受其害的是地方民众。对于这些人,西门豹绝不姑息手软,而是严惩不贷。但是他绝不是滥施淫威的官吏,他自治了制造骗局的几个最大的罪魁祸首,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也达到了唤醒民众的目的,既惩治了元凶、主犯,又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不敢再作威作福的廷掾等饶过不杀。可见,他是一位执法有度的官吏。 3、怎样理解“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这句话? 明确:揭穿了“河伯娶妇”骗局之后,西门豹马上兴修水利,从根本上解除邺地水患,造福民众。介是,要兴修水利,一定会有民众因“少烦苦”而“不欲”,这体现了邺地部分民众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而不能有长远的眼光,只苦于一时的烦苦,而不能够理解兴修水利是一件造福万代的大事。但是,对于兴修水利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西门豹却“专制”了一次,即使民众不理解,他仍然坚持用他的威严与权势促使工程完成。因为西门豹坚信,“百岁后”,邺地的父老子孙一定会思其言,这正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与治理有方。 4、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何特色? (1)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2)人物形象塑造生动、丰满。 (3)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 五、朗读积累词句 本文叙述的语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治巫部分,弟子“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寥寥几笔,将祝巫弟子耀武扬威、得意洋洋的刻画出来;“西门豹顾曰”,一个“顾”字,言简意丰,刻画出西门豹威严与从容;廷掾与豪长者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12个字淋漓尽致地描摹出他们惊恐、狼狈的丑态。此外,文中西门豹语言极其简练,短截急促,严肃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令这位威严的历史人物宛然若在眼前。 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六、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文言知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