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
范文 |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是感情。 一、渲染意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刚才的阅读课里,我们读了《陕北八月天》这篇文章,感受到了陕北八月的浓浓秋意,欣赏了西部高原的秋色美景。那么,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学生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分小组交流 讨论 教师适当点拨。 四、美读古诗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展示 (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山林图片,师旁白) 走在深秋的山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斜斜地向山顶延伸。诗人杜牧边走边望,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诗人不禁停下了车,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吸引住了。他赞叹道: 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刚才我们和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美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感情朗读) 五、诵读古诗,练习背诵。 六、写字 出示生字 霜 径 师范写 描习字册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2一、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预设:寒山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寒山 石径 景:{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情: 热爱 自然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 径 斜 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⑴ 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⑵ 小组交流。 ⑶ 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⑴ 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⑵ 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⑶ 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5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6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8设计思路: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诗句。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哪四个季节呢?(学生回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说: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展示PPT图片)因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动画,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这幅优美的画描绘的是哪首诗?(学生回答)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动画)。大家都猜得很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秋天的经典之作——《山行》 。 3、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4、资料展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 2、你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呢?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出示“径、斜、枫、霜”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哪位同学来给这些生字找个好朋友,组个词? 3、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4、指导全班齐读古诗。(提醒: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5、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感。然后分别请女生、男生比赛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1、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杜牧一起欣赏着秋天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2)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寒山、石径……) (3)寒山是什么样的山?为什么觉得寒山美呢? 我们经常说,距离产生美。那么,从远处看,寒山是什么样的?大家做一个比较了再回答:什么东西矮矮的、短短的,让人感觉丑丑的。 (4)复习《七律·长征》中描写山的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理解“径、斜”的意思。(展示PPT:石径图片) (6)除了寒山、石径,诗中还有什么景色让你感觉到非常美?(白云) “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什么颜色的?云是厚厚的还是薄薄的?) 云在空中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我们用一个成语怎么说?(若有若无。) (7)在这若有若无的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隐隐约约的人家。) (8)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 学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9)学生说说一二句诗意。 2、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前面一二句写的是远处的景色,接着诗人杜牧把笔锋一转,由远到近,他又写 了什么呢?(学生齐读三四句。) (2)诗人原本是坐在车上欣赏着深秋时节的美景,可这会儿诗人却停下车来了,为 什么呢?用诗句怎么说?(停车坐爱枫林晚。) ①“坐”是什么意思? ②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情感?(“爱”。) ③老师依次问“爱”、“晚”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④学生说说第三句诗的意思。 (3)诗人在这些景物中,最喜欢哪种景物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①老师依次问“霜叶”、“于”、“红于”的意思,学生思考。 ②学生说说第四句诗的意思。 (4)请大家思考一下: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的霜叶? 诗人拿霜叶和二月花作(比较),我们来比较一下。 ①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降低,春天的气温回升,这说明枫林霜叶所处的环境比二月花要……? ②提问引出枫叶精神:可是,被秋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枫叶却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这说明枫叶具有怎样的精神??(枫叶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5)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因为“红如”不过是说霜叶和二月花一样红,而“红于”是说霜叶比二月花还要 红,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起风霜考验。) (6)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更深层次地说,《山行》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 引领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两个大组赛读古诗。 四、古诗新唱,拓展阅读 1、大家喜欢唱歌吗?古诗也是可以编成歌曲的,下面让我们跟随动画视频一起唱一唱《山行》吧! 2、其实以前也有很多诗人写过秋天的景色,大家比较一下,和诗人杜牧写的有什么不同?PPT展示: ①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宋玉《九辩》。) 本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肃杀气氛多么令人悲伤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②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③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以前的诗人常常把秋天写得很凄凉萧条,流露出消极伤感的情绪。而诗人杜牧却把深秋的景色写得(充满生气、没有一点伤感之情。) 3、也有一位诗人和杜牧一样,一反常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PPT展示:秋词唐代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杜牧和刘禹锡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希望同学们也留心观察生活,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4、其实,一切诗境皆心境。不管是以前的诗人写的凄凉的秋天还是杜牧写的充满生气的秋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情感。 5、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山行》 。 总结: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去外面旅游时,如果欣赏到枫林的美景,能吟诵出诗人杜牧的诗句,或者在心中默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唱一唱也行,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叶子都掉地上了,有啥好看的呀!”刚才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希望学习古诗可以陶冶你们的情操,丰富你们的想象,提高你们的素养! 五、作业 想象《山行》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并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呈现景色的图片)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0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老师引入: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板书)。(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主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学生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评价。 3.四人一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第一句学习。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着重让学生自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因此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第二句学习。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深处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深”区分。)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半放开式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 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从整体上感受全诗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还应知道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 《山行》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用具 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 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 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