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语文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范文 | 三年级语文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教学目标 1. 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 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心情怎样? 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伟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忆” (3)理解“山东” 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过渡:是啊,作者在重阳节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 2、这首诗感情真切,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全诗。听清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给生字找个朋友。 (2)想一想,从哪些诗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带读、齐读) (2)指名给生字找朋友。齐读 (3)生字躲在了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齐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觉得哪句诗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学生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大家都说这句可以看出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说。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那么,同学们,除了重阳节可以称为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当遇到美好节日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可见诗人平时也――――, (5)谁能把这种浓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6)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学生说。) (7)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2、教学三、四行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2)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指导描红“佳”、“倍”。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大意。 4、了解文包诗的题材特点,以及大致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正确区分多音字,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时间已经进入12月了,我们很快就要迎接好几个节日的到来,圣诞节、元旦还有春节。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节日如此美好,难怪被人们称为“佳节”呢。(板书:佳节),指导书写“佳”。 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读一读?指导正音。 2、这句话出自——(出示诗)指导朗读 3、你能读懂这句话吗?(“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指导感情朗读。 二、了解文包诗,通过读文,理解诗句意思 1、你是怎么知道的?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重阳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的?(指名读) (2)“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3)“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2、大街上这么热闹,王维应该开心才对,他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独在异乡为异客 (1)指名读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2)前两句都能从文章中找到意思,后两句,能不能找到呢?课文哪里说了他们的意思? 3)发现有没有课文和诗句的关系啊?简单介绍文包诗以及阅读方法 3、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异乡指的是——?(板书:异)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体会:“独”。(板书:独)独仅仅是指独自一人吗? 你考试得了100分,最想告诉谁?受了委屈呢?作为孩子,我们的喜怒哀乐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妈妈分享,王维离开家时,也才15岁,还是个孩子呢,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他是多么的——孤独啊!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导读) (再出示第二段)体会:”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的'“又”。 别人欢欢喜喜,而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他当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 4、他会想些什么呢?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他“思亲”思的仅仅是兄弟吗?也许,他还会思念—— 他思念的其实是他所有的亲人,和他的家乡啊! 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独”、“忆”。 2、学生描红。 板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佳节 倍 思亲 异 独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文包诗”,而且是学生初次接触到“文包诗”这种体裁的课文,课文中生字比较简单,学生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本课设计时,尝试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教学以检查为主,留出时间让学生通过老师帮一帮、扶一扶,明白“文包诗”的体裁特点,以及阅读方法,这样以后遇到“文包诗”体裁文章时,学生就掌握来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愿望是美好的,不过由于推翻了已经定稿的教案,时间紧迫下,新的教案思考并不完善,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1、随文识字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记了强调。 2、作为了解“文包诗”体裁特点的一种手段,对诗句的理解应该点到为止,我挖掘过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来也使得耗时过长,使得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了时间完成。 三年级语文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P118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