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基础,如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了学生,用自己的真情趣感染学生,我认为这比任何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都有效,因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吸引。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照顾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要用真情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天以亲切的面孔面对每个孩子,要认可每个学生,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对学困生要多些关爱,教学中注意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作业、检测都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做对了,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做错了,也不指责,耐心讲解,不让他们产生气馁情绪,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只有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他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使之趣味化,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教材很多内容的呈现都注意体现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课中,一位教师先用切合实际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元旦庆祝会,各班都会把教室布置得很漂亮举行大联欢。大家看,这是一(5)班的教室,这个教室布置得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说边把教学立体图挂在黑板上,经过短暂时间的观察,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这个说:灯笼是按蓝、紫的顺序排列的。那个说:花是红、绿顺序排列的。小旗是黄、红顺序排列的。片刻,教室布置的规律找了个清清楚楚。课本上的练习一般是圆形片、三角形片、方形片交替出现,而有位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很有创意,结合儿童的特点让学生拍手、摆头来找规律。又设计了学两声猫叫、学一声狗叫,让学生在活动中找规律。这样的活动很实在也很有趣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知识,体验到趣味数学的魅力。 三、提倡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 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这位教师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就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4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副标题#e#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