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
范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精选10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1【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 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活动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2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测量实物。 三、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尝试指导法、小组研讨法。 五、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介绍 “拃”、“步”和“庹”的长度。 (二)进行实地测量。 (1)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学生各自测量、填写。 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 (三)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约宽30厘米 一条鳄鱼身长6米 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点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3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杯子为什么有的重有的轻”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轻与重的现象,并对轻与重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天平是最原始的计重秤,是一种测量物体重量的装置,一般构造为一根直柱上支著一根横杆,而杆的两端则各悬挂著一个小盘。当进行测量重量时,其中一边的小盘放置被测量的物品,另一边则放置若干数量的砝码,使两端呈平衡状态,届时只要计算砝码的重量,便可得知该物品的重量。 材料来源分析: 1.天平:利用天平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不同重量。 2.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运用这四种物体来进行比较重量。 3.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积木若干: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所设计的《天平秤》科学探究活动,共设计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策略运用如下: 第一环节:运用工具支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出主题。 第二环节:运用问题支架,引导幼儿猜想,进行思考。 第三环节:运用范例支架和建议支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实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对天平进行感性的认识,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 2.体验天平的趣味性,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一定的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对多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小型玩具天平;铁碗、杯子、万花筒、颜料、积木若干;幼儿记录纸两张(空白但有折痕),记录笔。 3.场地规划:小组形式 活动过程: 一、认识衣架天平,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引导幼儿学习记录。 1.认识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运用工具支架,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用天平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老师取出一个杯子和一个万花筒,请幼儿猜测,谁轻谁重?引导幼儿放入天平上验证。 运用问题支架,让幼儿尝试思考猜想 3.引导幼儿做记录,要求用简单、快速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示范把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第一格。 4.幼儿操作并记录。 5.幼儿看着记录纸简单讲讲操作了几次。 鼓励主动动手操作实验,了解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二、以积木为砝码,探索一样水果等值于几块积木。 1.出示积木,每一种天平都有砝码,我们今天就用积木做砝码,我想知道一个铁碗和几块积木砝码一样重,怎么做? 运用问题支架,让幼儿尝试思考猜想, 一个杯子和几块积木砝码一样重? 2.请幼儿来探索,老师引导幼儿放砝码时放一个数一个。 鼓励主动动手操作实验,了解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并做好记录。 3.与幼儿探讨记录的方法并示范做记录。 4.幼儿操作并记录。 5.组织幼儿交流,根据记录推测那种水果最重、最轻? 三、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兴趣:积木为添加码,使两边的水果能平衡。 1.老师出示第一次的记录,这两样物品有轻重,你能用砝码作为添加使之平衡吗?请一位幼儿来探索。 2.下次我们再来玩这个游戏。 鼓励主动动手操作实验,了解操作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教学反思: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天平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同时,在活动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材料的多样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动将多注意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完美!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活动反思: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1cm,小指长约3cm,一拃长约10cm,一步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5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长短直尺、卷尺、三角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目测)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在记录纸上记录)?什么方法测量的? (2)、(选择用绳子测量的)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有的测底部、有的`测中部)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目测:用尺无法测量高度时可目测)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直接测量)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6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探索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会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3.积极参与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若干,回形针,长棒,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讨论:怎样测量图形。 (出示正方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形,看一看,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有多长呢?(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正方形的边的长度呢?)(知道,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呢) 二、尝试用自然物——回形针,测量边长,在实践中感知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1.没错,我们可以用很多工具进行测量,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回形针,这个回形针也可以来测量正方形的边的长度, 2.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我们要测量这一条边的长度又是到哪里结束呢?(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 ①将一条边全部量完。 ②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首尾相接排起来,再数一下用了几根回形针。 ③记录在画黑线的边上。 4.交流:请小朋友拿起你的记录纸轻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请2-3个幼儿交流)你量到正方形的边有几个回形针长呢?你们测量的结果是这样的吗? 5.教师小结:原来刚才由于两个小朋友放回形针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两个人测量出的正方形的变长不一样。在测量的`时候,要从边的这一头开始,把回形针一个接着一个,首尾相连,一直放到正方形边的最后。这样量出来才准确。 三、用相同的工具测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的边长,知道不同长度的物体即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1.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我们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用回形针去测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测量的结果还会一样吗? 2.后面桌子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回形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量一量,你的正方形四条边各有多长?量好后把你的测量结果用数字记录在记录纸彩色线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测量和记录。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量一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7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 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 二、交流谈话 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 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 (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 (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 (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 五、再一次验证测量 (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六、教师总结 通过操作与观察,我们发现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出的数字越大证明这条路越长,数字越小证明这条路越短。 教师出示自己测量的记录表公示给幼儿观察,请统计数据和教师结果不一样的小组利用区角或者餐前活动再次测量,得出正确答案。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用老师教的目测法和测量法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活动图片: 活动总结 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有些细节上我还需要多注意和改进。在上完课请小朋友上位做操作材料的时候,应该分别请小朋友上位或者摸头上位,这样会更有秩序,我没有注意到,结果小朋友上位就很拥挤也很吵闹。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严谨,但是真正上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导致一些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所以在数学活动中要尽量把话说准确,以免有些小朋友理解失误。 这节活动也有一些好的方面,因为活动中导入的测量路线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测量出的结果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给了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決问题的机会。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在互动上懂得随机应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8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已经认识了"+"、"—"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和" 活动内容: 《神奇的两条"于"》 活动目标: 1.认识">" 2.根据">"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PPT、儿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认识">"、"",让幼儿观察大于号的嘴巴向着前面,对着大数笑,大于号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读5大于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龟和海豚,我们一起看看还有什么,出示PPT,问:大鲨鱼和小海马在生活在这里,找一找,大鲨鱼有几条?小海马有几只?,说出各自的数量2 6,引出" 3.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大嘴巴,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出儿歌《大于号,小于号》。大小两条于,名字各不一,嘴巴向>,它叫大于号。 二、游戏表演:学做">"、""、" 延伸活动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边休息一下,玩玩"送符号宝宝回家"游戏,教师出题,进一步复习巩固大于号和小于号,感知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理解">"、" 活动难点:大于号、小于号的`实际应用。 反思 通过创设一起去看海,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带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动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我要学"变为"我要学"。 在活动中我用儿歌去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9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五、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10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2、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提问:“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 “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自由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