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爬山虎的脚》教案 |
范文 | 最新《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爬山虎的脚》教案1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 (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 (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 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案2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得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得兴趣,做生活得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得方法。 (2)通过对词语得理解,了解爬山虎得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得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得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得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得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得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得哪几段写了爬山虎得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得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得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得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得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得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得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得叶子长得很整齐。 D、爬山虎得叶子得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得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虎的脚》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虎的脚》教案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 欣赏课件。问:你知道在这一大片叶子里面藏着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读第3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直观理解叶柄。 4、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边默读这三句话,边画出爬山虎的脚(一生板画,其余的在座位上画)。 5、评议图画。 6、出示影片,让学生配音。 7、小结。 (二)研讨第4自然段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3、出示句子,用“5”画出动词。 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表演。评议。 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6、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看课件,讨论,小组汇报。 8、这段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9、齐读。 (三)研读第5自然段 1、看课件,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2、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总结课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以《我发现______的秘密》写片断。 《爬山虎的脚》教案5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