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昆明的雨》教案 |
范文 | 《昆明的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昆明的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明的雨》教案1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昆明的雨》教案2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20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当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鲜腴 篱笆 鸡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黄焖鸡 扳尖 炽红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意思) (1)鲜腴: (2)孟夏: (3)方比: (4)扳尖: (5)密匝匝: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的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 4、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10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节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二、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写出部分大意。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还写了什么?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昆明的雨的感觉。 三、精讲答疑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画的画呢? 2、课文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只写了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昆明的雨给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忆,作者只是想念雨吗?还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4、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 5、《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四、反馈拓展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80个字左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