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
范文 |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复习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 了解改造世界的内容,理解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同时,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初步树立自觉地改造世界,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意识和信念。 教学重点: 1、改造“三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 2、努力在实践中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教学难点: 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调查举例法 教学过程: 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 1、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两个改造”,即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 (1)改造自然界 就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属性与规律,变革自然物的原始形态,使自然界发生和谐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人工形态物和物质资料,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 (2)改造人类社会 就是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管理体制,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使社会面貌发生变化,不断进步。 (3)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动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也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正确改造社会的活动调整和改变了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科学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就推动改造自然的活动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2、改造主观世界包括“三个改造”,即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1)改造思想: 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改造处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地位。 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三观”,因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 (2)改造认识能力 是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文化素养、科学水平和劳动技能。 改造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的途径: 通过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改造“三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 关系——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思想,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使得改造“三观”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2教学内容: 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 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关于小说“情节”要素。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笔,前后照应; ②侧面衬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④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⑥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三)关于小说“环境”要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小说阅读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3学习重点: 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 (1)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 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 例如(1993年高考第24题)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层次有两项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 层次是着眼于内容划分的,因此,分析层次的依据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准确概括。就全文的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自然段内容的准确概括为基础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段归在一起为一层。就段内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句的内容准确概括为依据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句子合在一起为一层,余者以此类推。段内层次分析,首先要认清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段的类型不同,其组合规律不完全相同。还要注意句子之间意义衔接转换的语言标志。全文的层次分析和段内层次分析的原理、步骤是相同的。 有时,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的试题也可以用简答方式或填写图表、调整顺序、编提纲、加标点等方式。 这里,考查的是划分语段内部层次的分析能力。10个语句单位,实际上只能分为4个意群,在c、f、h三处要用分号隔开,才能明确显示这个长句构成的语段内部的层次。仔细阅读,不难看出这样四个并列的意思: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②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③强调记忆和聚敛性思考练习④情感因素不足。如果不能理清这个思路,则会将其他阐释性语句当作层次的关键,致使答案出错。 又如:(1991年高考第27题) 下面这段话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甥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的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种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序),再交待选择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a)(b) ——(c)(d) ——(e)(f)(g)(h)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a)(b)(c)(d)(e)(f)(g)(h) 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a)为总领句,(b)(c)紧接着介绍坟墓,接下来是由墓及树、由树及人,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由此可见,答案应是B。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 山因雨长秀,石因雨生色。 沿着东山仄仄的曲径石道慢行,眼光穿过春雨编织的雨帘,东山奇岩异笋尽收眼底,满山石头嶙峋突兀,经春雨的浸润,尽显出奇异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在其中。 远处观望,烟雨雾霭里,有的岩石似舟船渡海,有的似巨龙腾飞,有的似骏马奋蹄,有的似雄狮眈视;近处审视,有似刀斧之形,有似巨笔之态,有似剑戟之状,还有那数不尽的石屋石道石洞石廊石缝,似幽深莫测的大世界,又似一部千古不朽的史书。 离我不远的一块巨石,负重承托着一块两头翘起的弯弯石头,似一艘即将出海的渔船。我凝神视之,只见船儿动了,似缓缓破浪入海,溅起团团白色浪花。定神视之,原来是一簇簇轻如棉絮的乳白云烟从石船底下悠游而过,使人对石船产生了游动的幻觉。我转到一尊赤红色的巨石面前,只见一个老石匠和两个青年石匠,头戴雨笠,站立在麻竹粗壮的手脚架上,依着巨大的岩石雕凿,看那精神矍铄的老工匠和血气方刚的青年工匠,春雨淋透了他们的衣裳,隆凸起的肌肤清晰地显露出来,宛如一座立体的浮雕。我斗胆走上前去,问他们为何要雕凿题字,他们却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漫山飘洒的烟雨对我说:“我们雕的是‘烟雨东山,荟萃奇石’,这可是一次难以寻觅的机遇呀。” 一阵豪豪爽爽、清清朗朗的笑声,伴着春雨融入东山缓缓流动的烟云雾气里。 1.本文二、三自然段抓住了东山岩石什么特点来写的?(10字以内) 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三自然段突出了雨中东山岩石之美。 B、二、三自然段表达了雨中游东山的情趣。 C、二、三自然段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二、三自然段点明了大自然也有着令人思考的深刻寓意。 3.第四段写石匠一段文字的作用是() A、说明人是大自然的主宰。 B、说明大自然的美景要靠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创造。 C、说明抓住机遇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D、说明人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围绕_______________展开景物描写。 ②全文主要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个短句概括出全文景物描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的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了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源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毫无所求得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6.(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不超过10个字) 答:作用是□□□□□□□□□□ (2)第一段的意思,如果换成以都江堰为主体,应如何表述?(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第二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 答: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二段中“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指什么? 答:“站远了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味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十五个字) 8.第三段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请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褒都江堰,满怀激情地赞美了都江堰的千古功绩。 B、开始不写都江堰而写长城,是为下面更好地写都江堰作铺垫,因为二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C、本文在评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D、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小弟弟,是它的后辈。 E、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鲜明的提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励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热爱和崇敬的感情。 第29课时参考答案 1.形状奇异,七彩缤纷 2.D 3。C 4。①我的所见所闻;雨字②比喻;使所写的事物具体形象。 5.东山春日烟雨图。 6.(1)揭示主旨,总领全文。 (2)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7.(1)留下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站远了看”指从今天看历史;“味道”指保持自然古朴,给人浑厚感觉。 8.修建时间、社会功用、文明特点。 9.长城:突兀在外,讲求排场,缺乏活力。 都江堰:浸润延伸,朴实真诚,充满活力。 10.AD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4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1)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2)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有效数字 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是指近似数字而言。 (2)只能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不是位数越多越好。 注: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运算结果一般可用2~3位有效数字表示。 二、考试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 1.长度的测量(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1)游标卡尺 ①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其读数准确到0.1mm。 ②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5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 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几乘0.05毫米。其读数准确到0.05mm。 ③5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2mm。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 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要知道主要构造的名称:主尺、游标尺、外测量爪、内测量爪、深度尺、紧固螺钉。 (2)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必须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5一、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 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 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 2.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 (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4.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景抒情)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6.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白描 ) (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对比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设问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 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拟人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借景抒情) 2.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典故) 四、考点剖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一)试题类型(常见的有判断手法型、评析手法型、比较异同型) 1.判断手法型 2005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归纳答此类题的步骤: (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 (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2.评析手法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归纳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③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3.比较异同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温馨提醒: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归纳总结: 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 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五、巩固练习: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6一、基础知识: (一)公司的经营 1、公司的类型: (1)企业: 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③作用: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的。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④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注:现代企业制度从财产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结构来说,就是公司制。公司制改革,就是将传统的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的逐步改造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注意: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见课本p42) (1)公司 ①含义: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的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②法律性质: 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除国有独资公司外,公司应是两人(含两人)以上共同出资设立的经济组织,出资者作为公司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在公司存续期间股东不得少于两人,否则公司即宣告解散。 ③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④公司的组织结构: A决策机构: 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B执行机构: 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C监督机构: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⑤公司制的优点: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相同点、不同点: 公司 异同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不 同 点 公司的 资本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的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转让出资较困难。 股东 人数 不得少于法定最低人数,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 必须由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股东 责任 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的 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按出资比例形式表决权。 公司 财务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规模 大小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不低于1000万元。 最低资本限额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 设立 程序 设立程序较为复杂。 设立程序简单。 适应性 适应于大中型企业。 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出资 形式 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出资证明,出资除货币外,还可以为技术、厂房、土地等。 相 同 点 (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股东负有限责任; (3)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 (5)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6)共同的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1)公司经营的含义及公司经营的目的: (2)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3、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1)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含义: (注意: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竞争的结果。兼并与破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2)企业兼并的意义: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企业破产的意义: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兼并与破产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强联合”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取更大的效益。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和就业 (1)劳动含义、重要性: (2)劳动者的含义、地位: (3)就业的意义: (4)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5)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6)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择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首先,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其次,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第三,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非法、过激的行为。 (3)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劳动者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5)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定劳动合同。 (6)劳动者维权途径: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①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要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非法、过激的行为。 重点、考点: 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点、不同点: 2、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3、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以及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4、正确的择业观念 5、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6、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巩固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提出的“三米微笑原则”对我国零售业具有借鉴意义,既要求员工承诺;当在三米之内碰到一位顾客时,都要看着顾客的眼睛,向顾客问好,并询问顾客是否需要帮助。2001年至2003年该公司财富连续名列同行榜首。 山姆沃顿的经营理念说明 ( ) A良好的服务和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B企业的效益来自企业经营者良好的服务 C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的原则 D只要有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就能获得高效益 2、“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这包含的经济道理是( ) A.企业经营者应注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B.只要企业注重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企业经营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D.企业经营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具有必然性,这是因为( ) A 市场经济要遵守优胜劣汰的原则 B 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必然被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兼并 C 企业兼并后劣势企业就转化成了优势企业 D 我国已经实行了破产制度 4、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同点是( ) A 可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 B 有限和合股 C 它们由两个以上股东组成 D 它们的股份划分为等额股份 5、下列有关公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 B 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C 公司包括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D 公司存续期间股东人数不得少于2人,否则公司宣告解散 6、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不包括( ) A 要有正确的战略定位 B 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 要有不断的投入 D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7、辛勤劳动一年的民工每到年底与老板结帐时,经常遇到老板赖帐或克扣工资的现象,当这些民工把老板告上法庭时,又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作为证据而败诉。这表明( ) A 民工与老板都缺乏法律意识 B 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C 劳动合同能体现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D 老板不清楚《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8、在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下列对于我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B 权利的实现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C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D 履行的义务越多,实现的权利也就越多 9、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 ) A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 B 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 C 经理、厂长和企业党组织 D 职工代表大会和党委会 10、据《市场报》2004年9月14日报道,伴随着国有废品回收行业的低迷,北京城里的“拾荒大军”不断壮大起来。初步统计,北京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有30万人之多,每年从北京“捡走”至少30亿元人民币。最能体现“拾荒者”正确择业观念的是( ) A 职业平等观 B 树立自主择业观 C 竞争就业观 D 多种方式就业观 2004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实施的北京《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意见》,在企业注册资本缴付、经营范围核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该《意见》强调支持引导原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组建企业集团母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公司时,允许以企业净资产、股权作价出资。据此回答11~12题。 11.公司是以 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 ) A.公益 B.盈利 C.获取使用价值 D.宏观调控 12.上述材料中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有 ( ) ①国有企业 ②企业集团 ③集体企业 ④股份制公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企业兼并 ( ) ①使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 ②使企业规模扩大,效益降低 ③有利于把劣势转为优势 ④可以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 )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②休息、休假 ③接受职业培训 ④遵守劳动纪律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公司制是( ) A 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组织形式 B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C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表现 D我国非公有制企业采用的重要组织形式 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从6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工作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他们尽快地实现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这将有利于保障和实现劳动者的( ) A享受社会保障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C取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17、劳动者也应该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身实力强,才能就业机会多,即树立( ) A自主择业观 B职业平等观 C竞争就业观 D多种方式就业观 18、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由于部分农民工劳动合同意识不强,工资被拖欠、克扣,劳动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的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材料表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 A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B是促进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C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 D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19、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维护 ( ) ①投诉、协商 ②申请调解、申请仲裁 ③向法院起诉 ④实施报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长虹公司由国家持股53%,公司职工及管理层持股20%,微软公司持股5%,其余为社会持股,由此可见,长虹公司为 ( )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筹集资本兴建的公司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7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陆地和海洋》以及《天气和气候》两章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以及《人类的居住地》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地理知识已有了一定积累,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直观方法。 三、说教法 1.读图分析法:教学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如下: 1.图导图练法。引导学生识图、析图、说图、填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巩固地理知识,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2.收集资料法。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报刊杂志、因特网等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 3.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故事大致内容为:战争使人们忘记了自己的文明,忘记了自己的传统,在征服与被征服、吃人与被吃的不断循环中,这些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岛人完全退化,终于又自食恶果地退回到极度原始的状态中。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看完视频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问题如下:这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的故事,那么,整个世界的人口状况如何呢? (二)新授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1)播放婴儿的啼哭声,引导学生说一说这声音意味着什么?通过直观展示声音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人口的增长 (2)请两名同学以播音员的语气播报以下两则新闻。 资料一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诞生在地球上。 资料二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同时以动画形式呈现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先慢后快。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应如何表示?从而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并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 (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5练习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人口增长的了解,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2)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67页活动1,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并深入理解把握人口密度的概念为: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3、人口问题 (1)小组讨论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然后在组内交流,推荐代表进行陈述。陈述结束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比如我国和印度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现在有些国家却出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比如说德国和科威特。那么,人口增长过慢会引发什么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人口应该怎样发展,才科学呢?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但现在世界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所以正确的人口观应是: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将学生分为两组,结合课本图片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自由辩论、发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小结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总体印象,尽快理清思路,达到知识的迁移。 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四)拓展: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人口分布情况调查分两步进行: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设计本问题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通过本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81 、训练目标 训练学生全面准确理解话题词语的含义,选好切入口,化大为小。 2 、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纪念》、《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他们》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我们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 (2)题目由哪些词语构成,它们都有怎样的含义,关系怎样。 (3)命题作文的材料范围往往是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 (4)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都可以写。 3、审题指导 示例一 请以“高度”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 高度 人生匆匆,只有追求高度,创造辉煌,才无悔在人间走这一遭。 人的一生就像在爬一座高山。若止步不前,只能见到平凡不过的风景。若勇敢攀登,奇花异草,天地湖海尽收眼底。试想,若你心存高远,想成为天空中那最灿烂夺目的明月,我想你通过不懈努力,就有可能真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就算不能,你至少也能成为天空中那最耀眼的明星。明星不也为人们所欣赏的吗?可见追求高度的重要性。 大鹏从一出生就努力向天空中腾翔,高度虽不可观,可其一直不愿放弃。斥晏(池边的小鸟)讥笑说:“你何必费如此大的力气?我们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何不在杂草间嬉戏游玩?”然而,结果是大鹏从东海飞往南海,在更广阔的海面上自由翱翔,斥晏只能在杂草间荒度一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斥晏不愿追求高度,一生只会碌碌无为。大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泰勒斯与常人一同行走,泰勒斯走高地,常人走低地。泰勒斯不小心从高处滑落下来,常人耻笑他。泰勒斯却说:“你无需笑我,你连想掉下来的机会都没有,你是悲哀的。”于是,泰勒斯又费力重新走在高地上。是啊!如果你只甘于现状,连从高处掉下来的机会也没有。伟大的人必能在掉下来后自省,通过继续奋斗,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创造无数首世人推崇的名曲。而他后来失聪,就如从高高的云端掉落到深渊中一般。他不甘于命运的作弄,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月光》等更加优美动人的曲子。我想他后来的成就应该比先前的成就更加珍贵难得。他所达到的新高度是令人敬畏的。 曾听朋友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里的“高调”或许就是指做事要追求高度,追求完美吧!我正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丁玲曾说过:“幸福不是月下饮酒,花前吟诗,而是在猛烈的暴风雨中做勇敢的搏击。”朋友们,请无畏于追求高度,或许这过程是痛苦的,是漫长的,但你一定会在暴风雨的搏击中飞向新的高度。如果能这样,此生何悔? 点评:文章纵横捭阖,颇有驰骋之意。开篇立意,何其简洁有力。文章骨架既定,走笔收放有度,“大鹏”与“斥晏”,读自《庄子》,悟于心,而行诸文,是文章精彩处。先“大鹏”而后“泰勒斯”“贝多芬”,由鸟及人,循序渐进,用喻形象生动而有厚重感。文章首尾呼应,突出追求高度至于“无悔”的情感,又不落痕迹。如果用例还鲜活些,时代些,就更靓了。 示例二 请以“情在不言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分析] 静水流深,大爱无言。面对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一切言语都是苍白的,本命题作文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蕴藏着的美,从而提升人生境界。写作时,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提取让你感动的细节,从而表现他人对你的深挚情感。也可以跳出个人的小圈子,赞扬那些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显示人间至情大爱的典型人物。写作时应紧紧扣住“不言”与“至情”的关系。 [例文] 情在不言中 孔子曰“予欲无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但语言不能代替一切。当我们情感的波涛拍打海岸,心灵的洪水冲决堤坝时,我们需要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不露痕迹的化妆是最高超的化妆,无需言语表达的情是最真切的情。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的深沉。”泪水,晶莹的泪水足可以取代一切倾诉、一切呐喊、一切抒情的朗诵,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诗人最深沉的爱。 橡树和木棉相互依偎,没有甜蜜的言语,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有的只是深情的凝视。语言在此时已成为累赘,因为他们的爱已经穿越时空。 还记得第一次离家数月回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和你的无言相对吗?还记得第一次做出喷香的饭菜,母亲那惊讶却又无言的喜悦吗?还记得为了你的学费,父亲寒冬腊月奔波忙碌时你眼角闪动的泪花吗?—— 生而为人,我们生活在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身边每个人的爱戴——的包围中,同时我们也被身边的人默默地爱着。 天使丛飞,默默无闻地帮助失学儿童,用坚强的翅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他没有炫耀,没有自夸,而是在无语中做着人世间最伟大的事业,付出着人世间最伟大的真情。不言的情让丛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赴藏工作十余年,在地广人稀的高原上默默地奉献着。寂寞挡不住他对藏族同胞的爱,无语掩盖不了奋斗的激情,他在默默无语中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真正的情感不需要言语。我们用无言接受着他人的爱,同时也应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爱。正如《圣经》上所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自夸。情感的表达会因无言而更加原始真切。 情,在不言中! [简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在于从“接受情感”与“付出情感”两个层次展开,既论证了别人对自己的最真挚的爱往往是无言的,又深化一步,论证了每个人也应该对别人付出无言的情。构思的精巧,议论的深刻,陡然提高了文章的层次。 4、跟踪训练 训练一: 以“平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平衡”是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相等或相抵,或几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物体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状态;平衡是跳水运动员优美的弧度;平衡是刘翔百米跨栏高举的双臂;平衡是任长霞心中惩恶扬善的天平;平衡是鸟儿的翅膀;平衡是船的双桨;平衡是飞机的双翅。纵观世界,平衡造词很多,平衡的自然,平衡的心态,平衡的代谢等。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平衡。如果自然界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果营养失去平衡,新陈代谢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如果心态不平衡,就会受压抑,生嫉妒;如果国家发展不平衡,就会出现以强凌弱———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平衡呢?通过你的文章可尽情讲故事,抒感想,发议论;从人事、历史、自然等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 训练二: 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津】 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构思能力,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9课型: 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2、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3、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4、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1、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 2、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 一、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 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 (1)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2)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3)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4)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1、教师提引: 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2、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3、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①会考的选择题中,修辞方法是必考题,题型已由单一的辨识题演变为辨识修辞方法与理解表达作用结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 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c、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② 根据自己的知能结构现状: 在预习中,我们利用会考高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修辞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三、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1、教师导引: 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1)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2)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 (3)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4、具体的方法: (1)辨识题。 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辨识题的复习要结合理解题同时进行。 (2)理解题。 对于理解语意,我们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我们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3)评价题。 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题虽不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4)运用题。 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写作练习进行。 5、调控训练内容。 (1)教师提问: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2)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 大家可以对《强化训练精编》中的修辞练习题作一分析,按照复习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练习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辨识题太多,运用题、评价题太少) 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 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习到位? (3)师生一起总结: 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3)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 ①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②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③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④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节奏。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没有在修辞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习修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五、作业 布置: 用25分钟的时间作完《强化训练题精编》的修辞练习,并思考评价修辞运用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10【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k=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和时间t,或不必求加速度a和时间t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kx+ π)(单位: m),式中k=1 m-1.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0=5 m/s的初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当小环运动到x= m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问: (1)在恒定拉力F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A的物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量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另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连接,开始时B距地面高度为h,A、B都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停止时测得A沿桌面移动距离为s。 根据上述数据某同学这样计算,B下降时通过细线对A做功,A又克服摩擦力做功,两者相等,所以有:mBgh=?mAgs,?=mBh/mAs。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正确吗?请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该同学解法不对,请给出正确解答。 [例5](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联考)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提升一重物,运用传感器(未在图中画出)测得此过程中不同时刻对轻绳的拉力F与被提升重物的速度v,并描绘出F- 图象。假设某次实验所得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线段AB与 轴平行,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一个时间段内F和 的关系;线段BC的延长线过原点(C点为实线与虚线的分界点),它反映了被提升重物在第二个时间段内F和 的关系;第三个时间段内拉力F和速度v均为C点所对应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图象上没有反映。实验中还测得重物由静止开始经过t=1.4s,速度增加到vC=3.0m/s,此后物体做匀速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绳重及一切摩擦和阻力均可忽略不计。 (1)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除了重物的质量和所受重力保持不变以外,在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还各有一些物理量的值保持不变。请分别指出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内所有其他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并求出它们的大小; (2)求被提升重物在第一时间段内和第二时间段内通过的总路程。 【训练设计】 1、(河南省武陟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 和 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 和 ,速度分别是 和 ,合外力从开始至 时刻做的功是 ,从 至 时刻做的功是 ,则( ) A. B. C. D. 2、(海南省海口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轮滑运动员与滑轮总质量为M,运动员手托着一个质量为m的彩球,在半圆形轨道上及空中进行表演,如图所示。运动员从半圆轨道边缘a由静止开始下滑,冲上轨道另一边等高点b后继续竖直上升,到达最高点时立即竖直上抛手中的彩球。彩球从手中抛出到最高点时间t恰等于运动员离开b点运动到最高点时的时间。设在半圆形轨道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为Wf,不计空气阻力。 求:(1)人抛出彩球时对彩球所做的功。 (2)人在圆形轨道中所做的功。 3、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上端为O点.某人将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弹簧上端O处,使它缓缓下落到A处,放手后物块处于平衡,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人的作用力做功为W,如果将物块从距轻弹簧上端O点H高处释放,物块自由落下,落到弹簧上端O点后,继续下落将弹簧压缩,那么物块将弹簧压缩到A处时,物块速度的大小是多少?(不计碰撞过程中能量损失) 4.(南通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三模调研试题)如图所示,绘出了汽车刹车时刹车痕(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v为车速,s为车痕长度。 (1)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 (2)若某汽车发生了车祸,已知该汽车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关系满足图示关系。交通警察要根据碰撞后两车的损害程度(与车子结构相关)、撞后车子的位移及转动情形等来估算碰撞时的车速。同时还要根据刹车痕判断撞前司机是否刹车及刹车前的车速。若估算出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km/h,碰撞前的刹车痕为20m,则车子原来的车速是多少? 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一物块通过轻绳牵拉压紧弹簧.现将轻绳烧断,物块被弹出,与弹簧分离后即进入足够长的N N / 粗糙斜面(此前摩擦不计),沿斜面上滑达到最远点位置离N距离为S.此后下滑,第一次回到N处,压缩弹簧后又被弹离,第二次上滑最远位置离N距离为S/2.求: (1)物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2)物体最终克服摩擦力做功所通过的路程. 6.(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如图,ABCD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米,BC长1米,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从A点以4米/秒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m的D点速度为零。求:(g=10m/s2) (1)物体与BC轨道的滑动摩擦系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 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篇11【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这一个力F就是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实验步骤】 ⑴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⑵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⑶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⑷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⑸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⑹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锦囊妙诀:白纸钉在木板处,两秤同拉有角度,读数画线选标度,再用一秤拉同处,作出力的矢量图。 交流与思考: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保持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方法?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示: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差分析】 ⑴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 ⑵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成作图的误差。 ⑶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变化范围不大,因而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着,读数误差大。 ⑷作图比例不恰当造成作图误差。 交流与思考:实验时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和单个测力计测量的实际合力F忘记标注而造成错乱,你如何加以区分? 提示:由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时必须使橡皮筋伸直,所以与AO共线的合力表示由单个测力计测量得到的实际合力F,不共线的合力表示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项】 ⑴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⑵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超量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⑶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位置要相同。 ⑷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⑸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⑹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一致。 交流与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两力合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观察合力的变化规律? 提示:保持两力的大小不变,改变两力之间的夹角,使两力的合力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观察结点的位置变化,判断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结点离固定点越远,说明两力的合力越大。 【正确使用弹簧秤】 ⑴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弹簧,直至相同为止。 ⑵弹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 ⑷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⑸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