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
范文 |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小朋友,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通过朗读、勾画出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理解“赛过”一词时,学生说不好,我就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边上画上一个大大的葫芦,学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想通过这一幕,学生对这一词的理解是不会忘记的。 接下来引导学生解决: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让学生抓住: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抓住这两个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蚜虫、葫芦之间的关系,还有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最后导致没能得到葫芦。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本课蕴含的道理。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我又设计了课后的一个练习“假如,你们是种葫芦的人,冬去春来,转眼到了第二年,又开始种葫芦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