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教案 |
范文 | 【精品】水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教案 篇1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水的净化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化学教案《水的净化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三、过滤操作 1. 沉淀(加絮凝剂) “一贴”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变化 “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 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 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 软化:煮沸: 家庭 蒸馏:液 气 液 水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知道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正确的饮水安全常识。 3、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的用途、水污染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谜底——水) 二、了解水的用途 1、启发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讨论水的用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啊? 2、出示相关图片,总结归纳水的用途。 三、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感受水污染的危害 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教师总结 四、知道饮水安全 那脏水能不能喝的?喝了会怎么样?如果拿去养鱼、浇花行不行呢? 那怎样饮水才是安全的呢? 五、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1、河流的水被严重地污染了,那该怎么样来保护江河里的水资源呢? 2、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呢? 4、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水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知道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 3、知道要多喝白开水。 环境创设每人一杯白开水 活动过程 1、进行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使幼儿感到口渴,回到教室后稳定情绪,然后开始进行此活动。 ①"小朋友,你们在操场活动后,现在有什么感觉,需要什么?" ②给每位幼儿倒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喝,喝完水后, 提问:"水是什么味道的?" 2、知道自来水的来源。 ①我们喝的水、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江河里的水不清洁,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厂将江河里的水抽上来进行加工、净化、消毒,变成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我们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3、讨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①"你们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来水来干什么?" (让幼儿自由讨论) ②让幼儿讲出自来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如:我们人要喝水,要洗衣服、洗菜、洗米做饭、洗手、拖地、冲厕,没有了水,我们就没有水喝,就会口渴,没有了水就没办法做饭,没办法拖地,没水冲厕,就会很臭等。 4、让幼儿讲讲应如何节约用水。 "水的用处那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5、教育幼儿多喝开水。 "多喝水对人体有好处,我们应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含有大量糖份,多喝会影响身体健康,对牙齿也不好。" 总结分享: 请幼儿讲讲还有哪些生物离不开水。 活动反思 水教案 篇4材料提供:各种容器、容器器皿 玩法一:选择一个大的容器盛满水,三个不一样的舀水器皿。先用一种器皿舀水,一边舀水一边记录次数,直到舀完为止。再换第2、第3中器皿舀水记录各用多少次舀完水。 比较三种器皿舀水的次数,究竟哪种器皿舀的最多(少)。找一找原因。 再用多次试验来证实自己寻找的理由是否准确。交流用不同器皿舀水的经验和器皿大小与舀水的次数的关系。 材料提供:同上、示意图 玩法二:将盛器用几种方法搁置,如图。慢慢地将水倒在不同的盛器的同一部位。反复观察,比较水位的高度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体会水有高处往低处流的特征。 材料提供:颜色水、透明饮料瓶若干、数字卡1~10 玩法三:选择相同的透明饮料空瓶6~7个。分别装有颜色不同的水。按瓶中色水多少进行排列,会有从少到多、从多到少两种不同排法,在每个瓶上挂上1~7的数字,即从1~7、从7~1。 观察比较上述两种情况的不同排法,讨论如何进行表述。 观察要点:幼儿能否主动探索每次舀水的不同并作好记录进行观察 七彩音乐杯(音乐区) 材料:5个标有高低不同刻度的玻璃杯子,敲击用小棒。 玩法: 1、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水位的玻璃被子,感受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2、观察不同容量水的杯子里容量多少与刻度之间的关系。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有探索的兴趣,并能尝试记录探索的结果。 喷泉(科学区) 材料提供:塑料杯若干、水、小雨伞、其他盛器 用塑料杯或灌叠高,搭成宝塔状。往最顶上的一个杯子里倒水,观察水沿杯扣自上而下流动。 把小雨伞倒挂,上小下大串叠,往最上面的伞里倒水,看水流沿伞的四周往下流,收集其他器皿,尝试也用叠高的办法制作喷泉。 1、水帘洞 材料提供:塑料饮料瓶横面切开 玩法一:用针在塑料饮料瓶、罐壁上钻出一排较稀疏的小洞。在塑料饮料瓶罐水平搁置起来,将水倒在里面观察水如何从洞里喷出来,比较小洞的多少与水流动的关系。 玩法二:在空纸杯的杯口处截两个小洞,穿上一根绳子襟(可将杯挂起来),在杯底的下面画上一个圈,在圈上用较粗的针钻4个小洞。将水倒进杯子里,使水从洞里冲出来。在同一个杯子里杯壁的上方以同样的方式大洞,观察哪个方位的水喷的远。思考其他玩法。 2、小水枪 材料提供:饮料瓶、塑料瓶 玩法:在饮料瓶和或其他软塑料瓶的瓶盖和瓶底扎若干个小洞;在瓶里罐满水,用手指压平,水会从小孔中喷出。用来制作水枪射水。比一比谁的水枪射的远,射的准。 观察和思考:洞口的大小和水射得远近的关系。 3、水车转了 材料提供:胡萝卜、小铁片、塑料瓶 玩法:将一根小圆木棍插入一小段胡萝卜(约1.5~2.5cm长)的中心成为小水车的车轴,在胡萝卜的四周插 进4~8片小铁片,成为小水车的叶片,把水车架在水盆上,软塑料瓶中的水冲水轮,使水车转起来。 讨论:怎样使水车转的快,尝试使用其他替代物做水车。 观察要点:幼儿能否根据材料的不同探索不同的玩法 水教案 篇5主题目标: 1、进一步感知水的特点,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 2、了解水的三大变化,感知大自然中水的循环。 3、增强对水的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老师:一杯水(热水),教学图片。 活动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 活动案例二 变来变去的水 1、谜语开课: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书上P40页内容)老师:上节课,我们讲了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水的特点。 (1)先请同学们说说水有哪些特点? (2)除次以外,水还有哪些奇妙的特点? 2、讲水的奇妙特点。(水会变) (1)老师:先问几个奇特的现象。 第一:开水烧开以后,为什么会越烧越少?哪些多余的水去哪里了? 第二:为什么洗过的衣服经太阳一晒就干了? 第三:为什么冬天水盆里的水冻了一夜会成了冰块? 第四:为什么天上会下雨? 第五:为什么早上花朵上会有露珠? 第六:做小实验。老师用一杯热水,请同学把手放在热水上面后,为什么手上会有小水珠? 过渡语:你们想知道这些为什么吗?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讲水的变化。 (2)老师看书上P42页内容讲水的变化。 水随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遇热---变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再遇冷---变成冰块,如此循环变化。 3、讲书上P45页《小水滴的旅行》。 4、学生将书从P40页--P45页,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5、每课小故事。(《科普知识故事》中《鱼上树》) 水教案 篇6知识精华 来 源 排 出 调 节 水的平衡和调节 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由肾、皮肤、大肠排出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钠盐的平衡和调节 主要来自食盐 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 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 钾盐的平衡和调节 食物 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 醛固酮调节 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 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 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不排 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 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 ( ) A、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 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 ) A、 细胞结构物之一。 B、 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 C、 维持细胞的形态。 D、 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4、 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素。 5、 下列仅属于水分排出的途径的是: ( ) A、肾排出 B、大肠排出 C、皮肤排出 D、肺排出。 6、 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 ) A、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二、简答题: 7、 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过咸的食物时,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 促进( ) 和( ) 对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血钾升高或降低时,可直接刺激 ,使 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 ) 和( ) 对 的重吸收和对 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构成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起生理意义是 。线粒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氧气由( ) 提供,产生的二氧化碳由( )________ 带 走。 自我评价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A;3、C;4、B;5、D;6、A。 二、 简答题 1、抗利尿激素 1 肾小管 2 集合管 2、肾上腺 醛固酮 1 肾小管 2 集合管 钠 钾 3、提供能量,有利于纳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 3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3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