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
范文 |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1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了,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2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 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你!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秋的季节,你能谈谈你的眼里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答案: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提前画好三幅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六: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我的反思与心得: 通过自己查看自己的公开课和听取了同事们给予的意见,自己经过思考有以下反思和心得: 一、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有给课堂节约了时间。 二、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三、针对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怯场另一方面确实过于匮乏今后得加强提高。 四、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部分句子的开头有“来”、结尾有“哦、哪”的尾音。此外还夹杂了一些生活中的口语和方言。这样就显得教师的词语使用不规范、标准。课堂上教师要规范自己的用词。 五、作文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先让学生充分说,老师先指导说,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语组织起来。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但文字表达能力就欠缺。所以这个由说到写的训练一定要加强。 六、本来这节课我有打算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后来不想太依赖电脑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不过其实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环节时可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动画、图片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偷懒的一方面还是得改正。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 2、会写“了、子”等四个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秋天树叶的实物。 3.大雁图片。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熟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2.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水空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 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6)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7)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人字头三个偏旁; 2、会写“了、子”等四个字和横撇一个笔画。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2.指导书写“人”。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六、总结全课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难点:在感受秋天的美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上节课我们整体疏通了课文,认读、书写了生字新词,现在老师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考题: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复习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学习中。 二、课文学习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点三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的3自然段。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指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的特点: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以及落的姿态,大雁—往南飞。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凉”。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叠词“一片片”进行词语拓展训练。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天空的特点:天空—蓝、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词语“那么……那么……”进行说话拓展训练。 2.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大雁往南飞的特征来体会秋天季节的特点。可顺便介绍一下物候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用文中词语“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话拓展训练。指导学生在朗读这个句子时,语速要快。因为“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三)课外拓展,思维延伸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除了课文里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 [设计意图]在解析文本、朗读指导、读写结合等环节中,充分运用图文、视频、讨论交流的策略,使学生积极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观察并初步体会秋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观察秋天,感受秋天,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 [板书设计] 秋天 秋之美 秋之果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7一、说秋——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你喜欢秋天吗?你能为我们说说你的秋日印象吗?(学生自由说秋天。) 师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在同学们的心中,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第二环节“读秋”。 二、读秋——体会诗歌的音韵美(6分钟) 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生字新词都解决了吗?老师考考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揣摩感情。) 2、自由练读后,配乐朗读,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3、全班配乐齐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每一节的最后一句。(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 三、品秋——领悟诗歌的图画美和语言美(15分钟) 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物”“景”,去发现诗歌的美。 1、教师: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图的诗?你赞同吗?(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乡村秋景的?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来写?) (1)体现农家特色:稻香,镰刀,背篓,渔船,牛,牧羊女。 (2)表明秋天的天气:露珠,冷雾,白霜。 (3)暗示秋天的事物:蟋蟀,溪水。 2、品析优美的语言 (1)以“用(写)得美,美在”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 (2)交流探讨自己的不理解之处。 3、品味画面 请你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命名。(配对游戏) 师: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绘秋——品味诗歌的意境美(15分钟) 1、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要求: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改写一节。写完后,就近同学相互交流,选出最好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时间5分钟。) 师述: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它不同于写景散文,它不是完整连贯地描写某一景物或画面。因此我们阅读诗歌,有一个还原的任务。要把跳跃的景物连贯起来思考,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要发挥想象,体味诗歌所勾画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下面,让我们借着想象的东风,鼓起表达的云帆,在诗歌的美丽意境中自由地徜徉吧! 2.学生交流描绘画面(参考内容):(交流学生的人数视时间而定,每组1-2人。)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耳边传来悠远绵长的笛声,只是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四处张望,眼里写满了心思…… 3、小结 《秋天》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仿秋——欣赏秋韵(5分钟)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颂秋(齐读)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 3、小结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4、全班再次朗读《秋天》,结束本课教学。(时间充足的话) 最后让我们再次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中走进何其芳那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六、布置作业——拓展能力(2分钟)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2、背诵课文。 3、模仿《秋天》写几行小诗。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2个偏旁;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绿绿的禾姑娘遇上了火姑娘后,就变成了金黄色。” 师:对,这个字就是“秋”。秋天来了,禾苗成熟了。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师:我们知道了禾苗到了秋天就会变成金黄色,那你还知道秋天有哪些景色?(欣赏图片)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 2.认识自然段 一篇课文往往是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那怎样区分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那就是在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这样的段就叫自然段。(出示课文)标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标出第三自然段。 3.请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师:课文中出现几个难读的词,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1)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让生读: 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排成个“一”(yī)字 凉了(le)黄了(le)叶子(zi) (2)教师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随机板书:天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 (吃西瓜、吃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和夏日情景的对比,能够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感受“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的自然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 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 动画呈现“口”和“十”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 (3)出示补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落到地面成一片。 【设计意图】发挥语言描述的魅力,引导孩子展开合理想象,谜语诗的介入,引导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诗韵中,感受“一片片”的意象。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4.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虫躲起来了。” 5.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个别班级展示。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读,给生字组词。 2.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评价: 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长,写在横中线上。 五、课堂小结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9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 《秋天》这篇课文图文并茂,通过描写秋天的丰收景象,人们欢快的心情,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硕果累累而又美丽动人的秋景图。通过学习课文,让孩子们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实,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难点: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秋天的图片、生字卡片、优美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播放秋天的`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2、板题,读题 (过渡):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而且是个丰收的季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秋天》。齐读两遍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感官上感受到秋天因丰收而更加的美丽;轻松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录音,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录音,感受秋天的美丽。 2、学习生字词 (1)这位叔叔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他这样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4)奖礼品活动。同学们读得真好,秋姑娘准备一些礼品要奖励大家,你如果能把礼品上的生字读准确,就能得到一颗星星。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A、指名黑板上演示书写; B、生评价书写; C、师点评; D、全班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听、读、画、玩、写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了解生字的结构,掌握生字的写法。游戏结合更有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 过渡:同学们真能干,那么短的时间就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想同学们肯定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的。 A、生自由读课文; B、指名读、赛读; C、师范读; D、配音乐全班读。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四、作业 朗读课文、书空生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识字量较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书空生字能更好地掌握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设计意图:用轻松愉快的谈话,引导学生从上节课感官上了解秋天的美丽,逐渐过渡到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秋天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地点的秋天景色?你最喜欢哪个地点的秋天景色?为什么? (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田野、果园、打谷场) 1、田野:田野里中写了哪些(东西)农作物?(稻子、棉花、高粱)黄澄澄的稻子像什么?(金子)用“像”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是秋天成熟的?(玉米、小麦) 看见这些漂亮的农作物你会怎样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谁愿意试读这段话?(试读、赛读、范读、齐读) 2、果园:果园里有哪些水果?(苹果、石榴、葡萄、枣)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石榴,葡萄、枣分别长什么样子?积累类似“水灵灵”这样的词语。 如果一阵风吹来会闻到什么?(一阵阵清香)还有那些水果是秋天成熟的? 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试读、赛读、范读、齐读) 3、打谷场上:打谷场上有什么?(粮食)公路上有什么?(运粮食的汽车)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能听到什么?(人们的笑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4、除了庄稼,水果。粮食成熟了,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a、小草黄了。 b、树叶也黄了。 c、树叶纷纷扬扬落下来。 读第一自然段。积累像“纷纷扬扬”一样的词语。 5、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丰收的季节。课文中藏着一能概括秋天的句子,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指名回答)齐读最后一句话。(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6、找朋友游戏:黄澄澄的稻子、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美美地读课文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充实。然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自己的所爱,练习边读边听边看边记,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并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理解了“丰收的季节真美丽!”的意思,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够说说自己身边秋天的景色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 四、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画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那丰收的成熟的颜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板书设计 田野庄稼 2、秋天果园水果丰收的季节真美丽 打谷场上粮食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篇10【教材分析】 《秋天》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浓郁的儿童情趣,鲜明的形象性,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课题秋天具有象征色彩——丰收、喜庆、舒适、愉快。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为这种色彩定下了基调。 诗人在第二部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秋天田野中的丰收与美景图。作者选取的是秋天田野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象,如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梁。文字叙述,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排比,把秋天的物象拟人化了。学生读起来充满童真、童趣,充满无尽的遐想。由于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喜庆、舒适,体验到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所以在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体),诗人发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丽的阳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伴随孩子走过一生。 整首诗叙述自然,由走在秋天起兴,再写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进行储兴,最后到享受秋天,对秋天喜爱意犹未尽。本诗层次清晰、节奏明快,寓简单的文字于丰富可感的画面中。 【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简要概括诗歌《秋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按“引秋——读秋——品秋——诵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放在“品秋”环节;在“诵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题材,品读相关语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读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视频、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学法: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完后,请谈谈你的感受?”(播放秋天的视频)(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来直观的感受秋天,进而喜欢秋天,热爱秋天,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两遍课题后自主质疑。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带着要求读文具体要求: 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读生字词,齐读。 一类字: guìpíng páo jiǔ shū 桂子苹果紫袍美酒梳子 fán nǎo cháng róu 烦恼羊肠小路柔韧 二类字: Suìchán biāo ǎo pútáo yīng rèn 稻穗儿蝉肥膘红袄葡萄红缨柔韧 ②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3、请同学们带着“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三个问题再去朗读诗歌,边读边勾画出满意的答案,比一比谁的收货多? 【设计意图:根据大刚的教学要求,让中年级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加快速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懂课文是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考察古今中外,这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探成果 (1)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2)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3)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 2、师: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物,老师也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秋天的景物图片,配乐《秋日私语》) 【设计意图: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秋天实物的画面,配乐《秋日私语》,让学生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受回忆秋天,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直观,贴近课堂。】 3、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找到段落中的关键词,体会好词在文章中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我们下节课上交流。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交流评价。 2、熟读诗歌。 3、写出几个描写秋天的成语。 【板书设计】 田野里玉米稻穗…… 4、秋天小路旁野菊花…… 果园里苹果葡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