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新课: 通过教材33页导入新课。1教育 2、新课讲授,结合练习册“快乐预习感知”勾画知识点。 目标导学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提出问题:辽、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讨论回答) (1)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 民族:契丹族 (2)党项族的兴起 时间:11世纪前期 (公元1038年),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今天的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21cnj 2.提问:辽、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学生回答) 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目标导学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 2.“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兵临宋朝的澶州城下,宋军誓死抵抗。辽朝萧太后趁本国大将阵亡之际与宋朝订立盟约,于1005年签订。该盟约规定:宋每年向辽缴纳白银10两、绢20万匹,双方互为兄弟之国。此后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友好和平关系。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目标导学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宋和西夏和战,和战的结果是: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