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
范文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要求: 1、 读懂例文,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认真观察图画,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对不良现象的看法,并发出合理的倡议。 3、 在练说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话,引出话题 1、(cai:青蛙捉害虫的情景。)师: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可爱。 2、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说话。 二 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 让学生观察图画(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他们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着)师:同学们,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正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只被捉住的小蜻蜓怎样了? 2、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会说什么? 提供提示语:蜻蜓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 说给小组里的同伴听。 (2) 指名发表看法。 4、 读例文,再交流。 (1) 学生自由读。 (2) 指明朗读。 (3)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引导学生辨证地读例文。)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三 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 cai: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 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1)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 (2)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看法。(或谴责或倡议) 3、 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的这两件事,在我们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学生交流、评议:是否说清了观点,是否有凭有据,能不能被大家认同。) 4、 师:如果把刚才你们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章了。大家快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做一份努力。 5、 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完成初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 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 1、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2、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有没有凭据。 3、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三 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 1、 好朋友之间互改。 2、 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一 教师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二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三 誊写习作。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2教学要求: 1、 学习和巩固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并学习王尔德对待标点这样的“小事”严肃认真的态度。 2、 练习书写呈三角形的字,注意上紧下松的要点。 3、 背诵八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4、 按要求调查、填表,然后向大家口头汇报调查结果,并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5、 学写毛笔字——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用字词句——第一题。 1、 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 师生明确题意。 2、 让学生默读小故事,并请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试着读读没有加标点的短文,然后交流读没有标点文章的感受。 4、 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5、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6、 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7、 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8、 学生自由读读加上了标点的故事,感受语气,集体交流如何加标点。 9、 练习读出感情,齐读小故事。 10、学生谈读了故事的启发、收获。 二 学用字词句——第二题。 1、 出示三个字:未、允、夹。学生读字,观察字型。 2、 学生说说三个字的共同之处。(独体子,外形上呈三角形。) 3、 观察例字,发现这类汉字的书写要点——上紧下松。 4、 教师范写:夹。 5、 学生描红、临帖,感受书写的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6、 反馈:同座互相欣赏书写成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 7、 再找找这种字型的其它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读读背背——成语。 1、 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妄、蠢、厉 3、 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1) 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 (2) 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3) 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 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4、 学生再次认真读成语歌,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每排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每行后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动”;成语的意思都和打仗有关;有些成语出自历史典故。) 5、 练习背诵。 (1) 根据以上发现,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 同桌互相背诵。 (3) 指名背、集体背。 6、 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其他关于战争的成语,扩充积累。 二 读读背背——古今贤文。 1、 回忆已经背诵过的古今贤文,集体背诵。 2、 学生自由读古今贤文,扫清字词障碍。 3、 逐句交流、理解,获得启示。 (1) 小组学习:在小组里,每人读一句,说说理解,互相补充。 (2) 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 反复读,加深理解。 (4) 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 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 一 想想做做。 1、 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 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3、 了解表格要求。 (1) 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 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 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 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 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 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 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8、 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一 明确学习内容。 1、 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 学生书空笔画。 二 指导书写。 1、 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 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 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 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 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 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 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 (2) 教师范写。 (3) 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 (4) 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 (5)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引号的作用。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及想象的能力。 4、通过诵读,从人们随意杀狼护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问:当你们刚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2、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上小节号,一边读一边想想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指名读一读。 讨论“怎样抓住它的关键部件记忆字形? 说说你不能理解的词语,集体讨论。 三、课堂作业 1、练习读课文,准备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词语 繁殖 捕杀 枯黄 生机勃勃 惨 灾难 葱绿 传染病 生儿育女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幅画来描绘。 想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不太好画的部分用直线标出。 交流自己的画。 2、讨论: (1)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结果,凯巴伯森林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解: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 体会森林里闹饥荒的情景。 3、板书: 三、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前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坏蛋”什么意思?鹿怎么成了“大坏蛋”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三、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指导复述 指导:恰当引用文中例句,有利于复述。 同桌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六、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处,不应该随便消灭它,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风车走出森林,回家吧,回家后把你的想法赋诸于行动。让大家齐心协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七、生活小水滴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小水滴”,去调查,了解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去思考,如何阻止人们愚蠢的行动;去行动,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如果你做到了,你将得到的奖品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后代的幸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4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 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 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 初读,理清脉络: (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 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 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 指导写字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 练习分角色朗读。 (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 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 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 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 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5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读课文,提出问题。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 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 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 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 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 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 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 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 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 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 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 齐读最后一段 (四) 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 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