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张籍秋思课件 |
范文 | 张籍秋思课件(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课件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优秀的课件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籍秋思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籍秋思课件 1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设疑激趣 1、导入:同学们,在美丽的夜空下,仰望着明月,你会想到什么?(想到团圆;远方的亲人…… )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饮酒赋诗……)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番情景?(生背《静夜思》)这是一首思乡诗,你还积累了哪些思乡诗?(生交流)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齐读诗题。 3、师:你们读懂诗题了吗?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吗?(在“秋”字后打个问号。)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自由读诗。 [评析:这样的导入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弄明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把诗读正确流利,读顺句子。 2、同学们,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这就是古诗所特有的“美”——韵律美!(学生反复练读)检查正音,注意“意万重”要念“chónɡ”。 3、学生展示朗读(指名朗读) 4、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评析: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大意,练习读出诗的韵味,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同学们,诗题虽说写思念,可诗句里却没出现一个“思”字,作者把“思”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全诗,看看哪些字词背后藏着作者的思念?(生边读边思考) 预设:见秋风 意万重 说不尽 又开封 (二)、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a、见秋风起相思 (1)“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秋叶纷纷,寂寥肃杀……)风本无形,他怎能看见?那么作者看见的是什么?(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此时此刻,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在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对诗人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季?(悲伤的、凄凉的……)“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萧瑟冷清……)唐代洛阳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凄凉的景色!为什么? (2)同学们,你知道诗人在外漂泊多少年了吗?(张籍的老家是吴郡,幼时家境贫寒,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时,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离家十年了。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大家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是多么孤单,寂寞,悲伤……) 过渡:这么多的愁苦,他会向谁倾诉?(家人) b、作家书意万重 (1)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落笔之前,张籍会想什么? (2)同学们,作者离家将近十年,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假如你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小练笔) (预设:问候家人;问候白发苍苍的母亲;倾诉自己的愁苦;写一些开心的事……) (3)师:把我们所有同学写的话都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意万重) (4)指导读这句诗,读出沉甸甸的意万重。 (5)引读: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c、家书临发又开封 (1)意万重,万重意的家书终于写好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人就要上路时,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我们来看插图,再读读最后两句诗,哪个细节最能打动你,最能拨动你的心弦? (2)交流。(预设:恐 说不尽 开封) ①“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从“恐”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③“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当家书“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一次,两次,三次……) (3)引读: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读: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二次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再读这句)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指导朗读: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后两句诗) [评析:在“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说话、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把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揣摩、体会。] 四、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呢!信带走了,带走的仅仅是信吗?他还带走了什么?(带走了的是思念;作者的心;作者对家人的祝福……) 2、师:魂去也,空一身!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3、诵读提炼。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生齐读古诗)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生齐读古诗) 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生背诵全诗) [评析:教师通过近乎诗人的激情,引领学生真正地把心融入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悲欢,透彻理解诗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思乡诗) 2、师出示思乡诗句。(课本后面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3、小结: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你们终将长大,远离家乡,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去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评析: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更能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作业设计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张籍秋思课件 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 (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来我们全班一起读《秋思》。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 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 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我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 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张籍秋思课件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 板书:秋思。齐读。 3、 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 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评读。 3、 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 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 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 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 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 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 背诵古诗。 3、 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 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 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张籍秋思课件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搜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多读几遍。 设计理念: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 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引起对风的兴趣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风呀风,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初步感知,了解诗意 (一)读准字音 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古诗,尽量多读几遍,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读。 3、节奏地读一读这首诗。 4、齐读 。 (三)了解诗意 1、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借助注释,边读边思考,不懂的可以和同位或老师交流。 2、学生汇报。 三、探究诗词,体会诗情 (一)探究“见” 1、秋风可触却不可见,但伴随着秋风,秋景却处处可寻呀。或许这是一个早晨,又或许这是一个傍晚,作者伫立在瑟瑟的`秋风中,他看到什么呢? 2、诗句过渡:“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3、秋风窗下起, 作者看到了家家的行客归来了,他还看到了什么人呢? 4、创境悟情: (1)秋风习习,诗人看见的也许还有很多很多,望着,望着,诗人似乎又回到自己那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出示三组诗句) (2)自由品读,想像画面。 (3)读中感悟悲伤。 在洛阳城里,在这瑟瑟的秋风中,红柑树,白藕花,杨柳见不到的.他见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在秋风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见不到了,他见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读:…… 在秋风中,他家人的欢声笑语,乡亲们的把酒言欢见不到了,他见到的只是那冷 (4)再读诗句悟情。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风呀风,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 (二)探究“意万重” 1、秋风瑟瑟,吹碎了诗人的心,乡思切切,绞碎了诗人的情!在那个通迅落后的年代,只能作家书以表心声,可正当诗人执笔之际,却迟迟不能下笔,那是为什么 2、解释“意”。 3、透过资料,走进张籍的心。 4、情境创设,朗读中探究“意万重”。 张籍,你一人孤独在外,纵有千言万语也无处倾诉,此时他乡遇故人,把你想说的一一向我道来吧!(三个学生) 5、小练笔:写给家人的家书。 虽然”意万重”,但思乡之情是无法抑制的,走近诗人,只见在昏暗的灯前,纸铺开了,在那秋风轻轻呼唤声中,在那行人阵阵催促声中,张籍,拿起笔,把你想对家人说的话快快写下来吧! (三)探究“又开封” 1、换位思考:写好的信为什么封了又开,开了又封呢? 2、读中感悟其说不尽。 (四)回归全诗,整体朗读。 四、回应前文,探究写法 1、自由探究:看似寻常最奇崛”。那这首诗的寻常在哪里呢?奇崛于何处? 2、小结写法:在王安石的眼中,因为见秋风所以意万重,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就是这样一个个看似寻常的又开封,却道出了诗人那无法言喻的思乡情愁。这就是王安石眼中的“看似寻常最奇崛” 五、拓展延伸,唤起想象 1、出孟郊《归信吟》。与秋思交叉朗读。 2、再读诗句,品味孤独。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张籍秋思课件 5教学目标: 1. 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 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 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篇古诗。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秋思),谁来读? (2-3人)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也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诗) 2.差不多了吗?(差不多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 师评: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刚才他把诗中的一个多音字读准了,你听出来是哪一个吗? (重) 为什么这个字读chóng,而不读另一个读音呢,有什么好办法?(查字典)确实,老师把字典上的意思整理在ppt上,现在你能准确判断吗? 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评: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3.来我们全班一起读《秋思》。起。 4.读完后,你知道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能用诗中的话来说吗? (作家书。)(板书:作家书) 5.作家书是什么意思? (写家书。) 三、再读故事,品悟诗情。 1. 这首诗的题目是《秋思》,可整首诗中都没有出现一个“思”字,那么作者把这份思念藏在哪句诗里?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秋风看得见吗? (看不见) (2)看的见的是什么?可以看看插图,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 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此时的张籍已在洛阳城里漂泊了许多年,这时,诗人看见这瑟瑟秋风会想起谁? (父母、妻儿) (3)是呀,那么他可能会问候父母些什么?他可能会牵挂妻子些什么?他又可能会叮嘱儿子些什么呢?他想告诉家里哪些事情?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交流) (4)我们有没有把张籍想说的都写下来? (没有) (5)你是怎么知道的? (欲作家书意万重)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同学们,想象一下,张籍在写这封信时,会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呢? (7)这真是(ppt出示: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一起来读。 2.张籍的思念还藏在哪句诗里?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ppt出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哪个动作最能表达他的思念? (又开封)(板书:又开封) 你观察到了这个细节。 (2)这里有一个字与又的意思是一样的?你找到了吗? (复) (3)你觉得,张籍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开封? (因为他担心有些话没有写到) 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 (复恐匆匆说不尽) 所以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谁想补充张籍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开封? (怕说不完) 也就是诗中的——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4)(ppt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抬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猜一猜哪个是行人?(2-3人) (左边的是行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他是送信的,旁边有一匹马,有包袱) (5)的.确,古代送信的行人大多是骑马的。行人即将要上马送信,可张籍却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打开信封。这时候,行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我快走了) 行人都快要走了,可是张籍呢?(ppt出示:行人临发又开封。)你来读。 (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还会说什么?想什么? (行人很不耐烦) 行人是如此的不耐烦,而张籍仍旧是—— (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还可能会? (不让张籍拿信) 行人都不想让张籍拿那封家书了,可张籍还是—— (行人临发又开封) (6)此时此刻,行人带走的仅仅是一封家书吗?还带走了什么? (诗人的心) 张籍仅仅用了“又开封”这样一个细节,就表达出了他对亲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封信随着张籍的心不停地漂泊着。此时张籍的心情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ppt出示: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7)这首诗呀,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很多人都喜欢这首诗,他们会把诗 写好后挂在墙上,也会写在扇面上,看,有人是这样写的,(ppt出示草书《秋思》)谁能把张籍此刻的心情融入到这首诗中来,再来读一读。 (8)在学习《秋思》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学习了另一首诗——《归信吟》。(ppt出示两首诗)归信吟,唐,孟郊,起。 我们来比较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都是思乡的,唐代的,写家书给亲人。) 老师发现,这两首诗都有细节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又开封,泪洒) (9)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却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再读《秋思》。 四、拓展升华。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我们只读诗句,不读朝代和作者。宋代王安石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除了王安石,唐代张九龄这样写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代杜甫写道(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六、总结。 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试着来默写这首传世之作吧! 张籍秋思课件 6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 1、欣赏图片谈感受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时大多诗人的眼中都是这种萧条肃杀,凄凉的景象,勾起他们很多的思乡情怀。也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关于思乡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 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4、出示学习古诗三步骤,学生齐读。 5、知诗人,解诗题 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标好多音字的灯片,划分好节奏的灯片 请同学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 2、展示读 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3、师生合作复沓读。 4、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一下?(指名说说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出示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 1.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 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他想起了什么?想谁?(指名说说) 2、此时此刻,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做什么? 可是他在写家书的时候却感到意万重?为什么?请大家从他当时的创作背景中找一找。(离家的时间久,想对家里的人说的话说的事多,当时又兵荒马乱,对家人很牵挂,很担心) 他会在家书中说些什么呢? 现在你就是张籍,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分组进行,分别写给父母,孩子,儿女,朋友。 情境导读: 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封家书承载了诗人太多思念太多牵挂,所以他在写家书时才会感到——欲作家书意万重。 因“见秋风”而“意万重”我们再把这句诗连起来读,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3、说不尽,又开封 (一个“意万重”体现了诗人对家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对么诗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哪里还有更细致的体现呢?一起看看寄信的诗句) A 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寄信时的心理(恐),恐是什么意思? 担心什么? B“又”体现了什么?还有哪个字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C 从这几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不尽的是什么?(说不尽的是思念,轻轻一开开出的也是思念!) D想像对话: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给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 定会尽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给回你?这是为什么?(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再用诗句回答) E古代的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客居他乡的游子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而这承载着悠悠思乡情的家书不知要经过几多辗转,几多时日才能到达家人的手中。那么,家书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呢? 出示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生读,你读懂了什么?现在你还觉得家书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吗?那是什么? 情境导读: 抵万金的家书啊!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那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小结: 1、原来不管是“见秋风,意万重,或是说不尽,又开封”这些字眼的背后隐藏的是诗人对家人们深深的思念,浓浓的牵挂。请同学们带着诗人的思念再读《秋思》 2、这首诗唱只抓住写信寄信这么一件小事却表达出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这叫(学生说,师板书:叙事抒情或寓情于事)。 在表达方法上可谓高明。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出示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的一个平平常常的又开封却道出了诗人那无法言喻的思乡情愁) 3、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张籍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曾深深地懂得,出示诗句:“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魂也去啊,空一身啊,此时陪伴张籍只有洛阳城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便在张籍的脑海中诞生,这就是《秋思》,请同学们再读。 四、读写结合,拓展升华 这首千古绝作《秋思》寥寥数字,却字字饱含一个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飞进作者写诗的情境中,一展你的文采,把《秋思》加上时间地点,诗人当时的语言动作及心理,编写一个小故事吧!记住作家叶文玲的话:有真情、有创造! 写前提示: 1、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洛阳街头,心情怎样? 2、诗人作家书时,想起了谁,想说什么?他作家书时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他的内心呢? 3、当行人即将起程,诗人又是怎样做的,他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他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它古诗。 2、继续积累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张籍秋思课件 7【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策略】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读图导入 感情铺陈 教师出示月夜的课件,学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学生展开联想,从月夜想到团圆以及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借明月、思故乡,回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引入《秋思》。 二、设疑诵读 切入主体 1、解题入诗: 学生读文题,理解含义,引出质疑: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2、初读释疑: 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诗,汇报的`时候,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抓住“重”字进行古诗文的回顾与迁移,丰富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认识。 3、切入主体: 回忆质疑,拨云见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明白这首诗主要是借写家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三、理清脉络 感知全诗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写完家书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再次细细读文,之后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同时,诗人身世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也对深入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起了铺垫作用。 四、深化体会 品读悟情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再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 说不尽”“又开封”的层层递进式的剖析,并配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都浓缩在这封家书之中,而内心的矛盾体现在“又开封”这一细节动作上,从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牵挂。 五、归纳总结 比较明晰 表达方法的介绍与总结。由《静夜思》的借景抒情,引发《秋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的疑问。在总结板书,回顾整体的基础上,将文章的表现手法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来。之后出示两篇诗作:高适的《除夕作》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从而深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 六、诵读提升 感悟升华 通过多样的、大量地朗读、诵读、背诵,学生在教师深情地引领下,再次入情入境,用饱满的感情朗诵《秋思》,在学生感情的高潮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对于思乡这一主题有更多的思索。 【板书设计】 秋思 唐 张籍 见秋风 意万重 家书────思乡情 (叙事抒情) 说不尽 又开封 张籍秋思课件 8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本教学设计,在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学者、教者、作者融为一体。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秋思》,默写《秋思》。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积累。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古诗,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准备:初读古诗,搜集诸如作者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秋思》,它抒发的也是诗人的思乡之情。〔从歌曲导入,唤起学生的思乡之情,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秋思” 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教师概述: 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绿色也没有了。秋风萧萧,落叶纷纷,使人平添了无数惆怅。身在异乡的游子常常会生出思乡的情思。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 〔要想很好地诵读《秋思》,有必要让学生先“走进”秋天,在这种氛围、这种情感中学习,有利于学习对《秋思》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初读《秋思》 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根据范读的情况画出诗的节奏和着重号。 秋思 〔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2、学生试着读一读。(试读2~3遍,也可以互相读,互相听) 3、指名读,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来。 〔诗要读规范,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再谈个性,“唱”读、“拖”读不利于学生对古诗情感的感悟。〕 四、精读《秋思》 1、熟读成诵。 可采用互读和小范围齐读的方式,丰富阅读的形式,提高阅读的效率。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秋思》。 (1)学生独自边读、边批、边查、边悟,试说每句诗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独自理解上的收获或疑惑。 (3)全班性交流。 3、教师对学生交流中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交流诗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天来了,身处洛阳城,只见秋风乍起,倍感孤独寂寞,决定提笔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将自己的千愁万绪告诉家乡的亲人。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信写好了,但又担心由于匆忙该说的话没有说完,就在送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打开了已封好的家书。 (3)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情感。 围绕诗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进行读、议,丰富学生的想象,深层次地体会诗的内在情感,努力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老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并适度进行精辟的概括。 5、有感情朗读。 〔自主学习体会、合作学习感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同时老师的适度点拨也是不可少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将学生零碎的东西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表述中学到一些表达的方法。〕 五、拓展“秋思” 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父母听,顺便把你的理解、感悟与父母进行交流。 2、试着独自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 〔将课堂辐射到课外,升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一下秋天,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张籍秋思课件 9【教材分析】 《秋思》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人张籍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读准诗中多音字的读音。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初步体会诗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理解诗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乡诗《泊船瓜洲》,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生背诵) 师:在这首诗里,是什么勾起了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呢?(生回答) 师:像这样抒发思乡情感的诗歌我们把它叫作“思乡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它是唐朝诗人张籍写的《秋思》。(板书:秋思)(生齐读诗题) 师:诗题怎么理解?(生交流) 师:在秋天里思念家乡,这样的思念应该是悠长的,所以朗读诗题时,可以把秋思这两个字稍微拉长一点,这样就更有味道了,请大家再试一试!(生再次齐读诗题) 二、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一)指导读准多音字 师:嗯,有点味道了。课前已经预习过诗歌,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读诗歌)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生评价) 师指导读准多音字“重”。 师:“重”在这儿的意思是——那么“意万重”就是—— (生交流) 师:没错,“意万重”就是想说的意思很多,这是虚指。你看,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确定多音字的读音,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上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读读第四句诗。(生齐读) (二)读出节奏 师:读得正确,也读得流利,不过,朗读古诗还要能够读出节奏来。现代人朗读古诗,常常根据音节或意义来划分节奏。如果按音节划分的话,七言诗每句多为四个节拍。如果按意义来划分的话,七言诗每句多为三个节拍。知道了古诗的朗读节奏,大家就可以选择喜欢的一种练习读一读,一会儿我们来展示。 (生自选节奏练习朗读) 师:读得真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看能不能听出他是采用第几种节奏来朗读的。(指名朗读)(生齐读) 三、感知诗意,体会诗情 (一)感知诗意 师:听你们朗读诗歌真是一种享受。这样读着读着,诗句的意思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请大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生练习说诗句意思) 师:谁来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生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师:基本上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了。关于诗句的意思,我们先说到这儿。我想,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你们对诗句的理解还会更加到位的。 (二)体会诗情 1、品读“见秋风” 师:同学们,这首诗只有28个字,却饱含着诗人那浓浓的思乡愁绪。是什么引发了诗人的这份思乡情感,让他急着给家人写信呢?请大家默读古诗,找出其中原因。(生默读) 师:读着诗句中的“见秋风”三个字,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都说风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诗人为什么却说见到秋风了呢?展开想象,此时此刻诗人独自站在洛阳街头,瑟瑟秋风吹来,他可能会看到什么? 指导学生想象,读出“洛阳城里见秋风”中的忧伤和孤独。 师:都说诗中有画,瞧,你们已经读出画面来了,了不起。通过这样读诗句想画面,我们就会明白秋风看不到,但是秋风带来的萧瑟景象却处处可见。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忧伤,这种孤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声音压低点,努力读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2、品读“意万重” 师:正是这样的忧伤,正是这样的孤独,使得诗人思绪万千,此时此刻他最想做的是什么事? 师:用诗句中的字眼来说,那就是——(作家书)诗人提起笔来,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可能会想起——(想象张籍的思念) 师:那他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练习本,任意选择一个写信对象练习写话,帮张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生练习写话,师巡视指导。)引导交流。 3、品读“说不尽” 这样的感觉——(生齐)复恐匆匆说不尽。 师:这说不尽的是什么?(生交流)…… 4、品读“又开封” 师:正是这许许多多的说不尽,使得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起读——(生齐)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行人”是指什么人? 古时候没有邮局,也没有邮递员。老百姓的家书往往只能托人捎带。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遇到一位可以捎信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师:就是因为这个不容易,所以张籍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生齐)复恐匆匆说不尽。 师:就是因为这个不容易,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生齐)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又开封”?又把信打开,读着“又开封”,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张籍为什么又开封呢?现在,老师就是行人,你们就是张籍,我想采访一下大家,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师采访学生) 师:其实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张籍此时此刻的心情,相信了解了他的经历,你会明白他内心的情感。张籍其文学成就极大,但仕途却并不顺利。由于家境贫寒,他很小就远离家乡,四处求学、作诗,也数度返回故里,一直没有找到立身之所。三十岁左右,他得到韩愈的赏识和推荐,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取功名,却又默默地做了十年九品芝麻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在外漂泊又已近十年。十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想起故乡,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儿时一起玩闹的兄弟姐妹,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深深埋藏于记忆深处了。而这一封家书不知道要何时才能送到远隔千里的家人手中。 师:听了张籍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十年了,十年没回家了,难怪他会这么思念家乡,这么思念亲人。而这样的思念就蕴含在“作家书”中。像这样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方式,我们把它叫作叙事抒情。 (板书:叙事抒情)体会到诗人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愁绪后,如果让我们再来读读张籍的这首诗,大家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一起读——(生齐读)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背诵《秋思》。其实像这样表达思乡怀亲的诗歌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叙事抒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课件 10教学目标: 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2、通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1、制作《秋思》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拓展的古诗:《归信吟》、《天净沙·秋思》、《秋风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诵读入境 1、以学过的思乡诗句引出新课。板题,读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懂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读古诗,要求读顺。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引导学生回顾读懂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展开想象,读通诗心 (一)品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抓住“见秋风”,通过移情体验,穿插诗人简介,理解诗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万重”,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创设情境,感悟“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 2、从《归信吟》一诗中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包含的深切思乡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1、配乐读,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对张籍《秋思》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 3、创设情境,背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以《天净沙·秋思》、《秋风引》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探究思乡诗句的兴趣。 2、总结升华。 六、作业( 任选一题) 1、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搜集思乡的诗词。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