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 |
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 课时: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难点: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他的山水游记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散文,都曾受他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一篇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解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断,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种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这篇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耐人寻味。 (三)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2)播放应掌握字、词的幻灯片。 幻灯片一: ⒈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给下列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⒉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遂至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⑶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⑷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思下考以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二: 思考题一: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用文中词语)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明确思考问题一: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⑹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⑺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①学生思考、讨论。 ②明确: 第一层:(开头……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何夜无月……结尾)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 ⒉精读课文 ⑴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二: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出来? 思考题三:文章第三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二: “欣然起行”表现出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教师讲解:作者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兴奋喜悦和寂寞两种不同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情况。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后经人多方营救才于十二月结案出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⑷明确思考题三: 课文第三层,作者连发两问,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 这句看似多余,但仔细品味则又感到文章因此而意味更深一层,是不可缺少的,十分精彩的一笔。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x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x的。 ⑸朗读,并简要分析下列写景语句的妙处。 ⑹播放写景语句的幻灯片。 幻灯片四: 朗读,并简要分析下列写景语句的妙处。 ①“月色入户” ②“欣然起行”,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⑺学生思考、讨论。 ⑻明确写景语句的妙处。 ①句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作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 ②是作者的反应,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其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③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其妙处在于: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前者突出月光的“空明”之色,后者突出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 ⑼指导学生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散文。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看似浅显,却别有情趣,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心境的?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1.注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的适当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 探究内容: 思考:《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活动过程: 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参考答案: 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急剧膨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我们还需保持一颗平静空明之心。在物欲横流,精神滑坡的社会中,我们应保持一种内心的宁静,同时更应做一有心之人,要善于观察和寻找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种种美和善的东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