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剪纸图解 |
范文 | 2018剪纸图解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小编整理的剪纸图解,供参考! 选择一张纸,剪成正方形。然后对角对折。 对折后,再对折一次,如图。 翻过来,把一叶向中心棱对折一次,另一个叶,也如此。 开始在短边下剪。窗花多是以花的造型为主,但又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大家可以随性而剪。我们剪一个类花瓣。 再依次剪几个类花瓣。 短边剪了基本的造型,开始在长边剪。 好,长边的造型,也是自己来设计,随性而定,没有什么大的规定。两边剪完了后,就是上面的,上面的,一般用多花瓣来修饰。 剪完了,打开,看一下。这是一对白打开后。 这是二对白打开后。 好了,这是成品图。 剪纸的起源·武帝思妃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中国剪纸的历史,从古史典籍中记载的传说故事可追溯到汉代。若要深步探究它的起源,便要一窥诗文中的这位倾国倾城的佳人——李夫人。 在武帝众多的后妃之中,最得帝宠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可惜红颜薄命,入宫没几年,李夫人便香消玉殒。武帝日夜哀思寝食不思。此时,有一名术士自荐,称能让李夫人在夜间回魂与武帝相见,但前提是武帝需应允只能隔着帷帐相见,否则会惊吓到佳人的芳魂。 当晚,在术士的`操控下,隔着帷帐幽幽烛光摇曳,一个熟悉姣好的身影真的缓缓走来,时走时行。武帝十分悲切,正意图上前挽留,帐中身影却悄然消失。武帝瞬间落泪,泣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其实,术士并无“招魂”之法,只是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借助帷帐与烛光上演了一场“纸影戏”,这,就是剪纸最早的萌芽雏形。只是麻纸造价极高,多为王侯贵族所用,到了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刀剪艺术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也渐渐兴盛起来。 剪纸艺术的发展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先唐 花黄,是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上剪刻花式纹样,贴于额上,用作女子装饰。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这种镂空雕刻艺术的盛行,对剪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杜甫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李商隐 唐代 唐代,是剪纸的大发展时期。 那时早期的剪纸,其实是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极大的关系,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避难北走彭衙(今陕西白水县彭衙村),得到朋友孙宰的招待,写了一首长诗《彭衙行》,诗中道,“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这是“剪纸”一词最早见诸文字,传承至今。 诗人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也有提及剪纸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这首《人日剪彩》将剪纸艺术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铺一张大红的纸,一剪子下去,就把农家的日子剪出了芬芳,纸上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载满祝福和祈愿,编织着独属于东方人的民间艺术梦。 宋代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 ——清《保定府志》 明清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于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北京故宫的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结婚时的花烛洞房。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宫殿前后窗的窗纸都是裱糊在外面的。墙壁用纸裱糊,四角贴有黑色的“囍”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是黑色的龙凤团花剪纸。宫殿两旁的过道墙壁上也贴有剪纸。 现代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