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爱莲说课件 |
范文 | 爱莲说课件模板 爱莲说课件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 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3、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小节 (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 “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可爱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 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 (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二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以为,认为 抒情 “噫”:唉,叹词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隐逸者 ]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 富贵者 —君 子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4、讨论体悟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背诵全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