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杜绝校园欺凌的手抄报
范文

杜绝校园欺凌的手抄报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下面是杜绝校园欺凌的手抄报,一起来看一下吧。

校园欺凌频发。是什么让一些本应单纯、天真的孩子充满戾气?拂去暴力阴云,记者发现,家庭防线的失守、学校教育的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是校园欺凌背后的主要推手。

家庭结构失能和教育走偏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问题,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于娟娟说,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父母没有尽到管教子女的责任。

据江苏盱眙县人民法院统计,去年,该院共判处青少年犯罪案件112件148人,其中绝大多数案件犯案者涉及留守儿童。“许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还是缺乏父母管教。”盱眙县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金刚表示,很多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许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无人过问。

郑州市九十九中学是一所主要招收行为偏常的“问题学生”的学校。目前学校有1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职工。该校团委书记鲁泉告诉记者,从学校情况来看,出现问题的孩子超过80%来自单亲或类似单亲的家庭。

“我们曾做过调查,校园欺凌事件施暴的孩子中,有70%左右从小缺乏家庭关爱,甚至常常遭遇家庭暴力。因此,他们也往往选择用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满。”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林林说,在大多数人眼中,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十分可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孩子也很可怜,他们没有从家庭中得到应有的关爱。

一方面,家庭结构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长中缺少关爱和教导,另一方面,一些家庭虽然看起来美满,家长对孩子也充满关爱,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权益部部长魏炜的.妻子,是一名教师。她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在校园内打了同学,她把其家长叫到学校时,家长一听说自家娃是“打人”的一方,还挺高兴,说这样才能不受欺负。

“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不受欺负”……如今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有一定的市场。这些家长的本意可能是培养孩子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做生活的强者,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单纯灌输这些观念,在不谙世事的孩子面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社会图景:人与人之间只有恶性竞争,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欺负你——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样的法则面前,文明、道德都成了软弱无能的象征。

一些家长这种明显走偏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以往同学之间发生点磕磕碰碰甚至无意伤害事件,通常都能通过调解解决。但现在调解的难度加大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业务部主任赵辉告诉记者,曾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室里做值日的时候,不小心把另外一个孩子的牙磕松动了,家长开口就要35万元的赔偿,少一点都不能接受。提出这样的要求,就很难有效调解,也会给对方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

中国儿童研究中心主任丛中笑指出,当前校园欺凌频繁发生,是一些青少年成长亚健康状态的积累和爆发,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性格和品德的培育。

学校教育存在两大软肋

采访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和专家指出,在校园欺凌背后,学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视。

“教育部门对法制教育有专门的规定,要求做到进课堂、进教材,教师落实,课时落实,但现在看来做得还不够。”于娟娟说,一方面,学校没有法律教师人才储备,讲课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师;另一方面,法律知识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加上学校出于升学率的考量,并不重视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我兼任了几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但如果不主动联系,学校很少会找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机制”课题组2014年曾开展过一项专门调查。调查中,65%的调查对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64.7%的选择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60.5%的调查对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就不会实施违法行为。

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学校和社会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难以对校园欺凌行为形成警示和震慑作用。而本应对欺凌行为发挥重要预防作用的德育,其现状也十分堪忧。

采访中,不少学生告诉记者,德育课低年级时还能正常开,到了高年级基本就要给主课让路了。而且品德教育概念性内容居多,与实际联系不够。

还有老师指出,一些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成绩还是不错的,由于学校过分重视成绩,老师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纵容了这些孩子的行为。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些老师倾向于不管不问,任其自暴自弃。

记者调查还发现,其实一些学校和老师存在不敢管的情况。一些学生家长不愿意听到自己孩子表现不好的评价,也不愿相信自己孩子有暴力行为,一旦听到这些,往往就会情绪激动,与老师争辩,甚至打骂老师,造成老师与家长无法正常沟通。

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渗透

“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种投影。如果社会上有用暴力解决问题的逆流,那么一些孩子就会模仿。”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小学老师吴盛曦认为,追溯校园戾气的根源,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现在的社会上,经常能够看到相互偶尔触碰就会引爆无休无止的争吵,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从因为让座问题上演“全武行”到怒打插队者,再到因为一次超车,互不相让,最后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大家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坏。孩子也是社会的一员,这种社会戾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

湖南湘潭教师李佳璘说,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连一些热门幼儿动画片里也开始出现“暴力美学”,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导致他们极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产生暴力冲动。

“不少国家都实行网络年龄分级,但我国这方面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丛中笑认为,十多岁的孩子正是表现欲和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会不自觉模仿从网络上接受的信息。

此外,当前社会上“一夜成名”“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着校园。记者曾在一所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做过随机调查,该年级一个班的毕业留言册上,同学们的近期心愿中超过四分之一是与金钱和物质满足相关的,如“捡到100000亿”“有一百万”等。班里的一位同学说,他们曾模仿福布斯排行榜搞过一个班级同学财富排行榜,根据父母接孩子的车辆档次及学生穿着,给同学排名,那些上榜的“富豪”很受人羡慕。

林林等人认为,上述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不良价值观对校园的侵扰。一些孩子不思学习,而是把获取金钱当做一种自我证明的手段,甚至用暴力手段敲诈勒索同学,模仿成人吃喝玩乐、打架斗殴。

一些网站和媒体也热衷炒作放大“炫”文化,这导致一些青少年认为“炫”能出名,进而模仿跟风。目前校园欺凌事件中一些施害青少年热衷于将自身行为的视频、图片等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就是为了“炫酷”。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