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 |
范文 |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1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2、学生准备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端午节的故事 二、作业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2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14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教具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学具准备: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织纪律,检查学具。 2、听一听: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4、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5、老师示范制作一个大龙船的部件折法。 6、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老师巡回指导。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完成的大龙船作品。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3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4活动目的: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端午习俗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竞渡歌(唐)张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棕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小学端午节班会主题教案5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他仍然热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爱国诗歌。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祈祷江里的水族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如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有的内容学生不太清楚,如端午节的由来及其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并互相检查是否会认这些字。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戴”“驾”2个字字形较复杂,要重点进行指导。 3.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使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和爱国诗人屈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还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当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时,他十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正因为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十分悲痛,想方设法祭奠他、怀念他。 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抓住课文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如“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这一句,“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梦见屈原很消瘦,以为是水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人们投下的食物,“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是说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6.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再让他们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先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评一评,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伙伴听。 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以赞美、禀告、感谢、恳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祷告,求福消灾。课文中的“祈祷”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2.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猎人海力布》。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