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
范文 |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精选13篇) 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1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2教学目的: 1、通过课下自己查寻资料,让学生对拉萨有一个初步了解。 2、通过课上朗读,感悟拉萨的天空的自然美和朝拜者的形象美。 3、通过课上分析,学习作者融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4、通过课上讨论,体会朝拜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拉萨天空以及朝拜者的描写,体会文本蕴含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朝拜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同学交流课下查寻的拉萨的资料,加强对拉萨的更多的了解。 二、默读、速读课文概括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全文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和朝拜者。 三、朗读课文分析感悟作者是怎样描写拉萨的天空和朝拜者的? (一)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 1、多个形容词。如:湛蓝、深邃、鲜活…… 2、多种修辞。如:比喻、夸张、引用。 3、利用通感。如:蓝得可以发出声音,蓝得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4、直接具体描写。蓝得纯粹,蓝得淋漓尽致,蓝得无拘无束。 5、间接衬托。白云、草地、布达拉宫。 (二)对朝拜者的描写: 1、行动描写。如他们全身伏地,朝圣拜佛,一步一磕头…… 2、神情描写。如满脸的沧桑。 3、服饰描写。如这些朝觐者的手上戴着皮套,两个膝盖上扎绑着护膝。 4、细节描写。如衣褶里雪霜搅和着的沙土。 5、语言描写。拉萨!我的亲娘。 (三)景物有什么特点: 拉萨的天空湛蓝、清澈,能净化人的灵魂;天空下的朝拜者,虔诚、质朴,震撼人的灵魂。对藏族少年的描写,体现了文成公主在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体现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团结。人与景交相辉映。 四、讨论为什么这样写? 融情于物·借物抒怀 自然环境衬托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的美好的心灵的和谐统一 五、学生自主留作业: 学完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学写两个比喻句;把课文背下来;做一份拉萨小报;仿写家乡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3一、说教材: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湛蓝”的特点,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拉萨的喜爱和赞美。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学习目标】 1、读课文,了解拉萨天空的特点。 2、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词语、句子,细细品味。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说教法 使用“先学后教,四环八步”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景,帮助学生学习体会,有感情朗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的营造情景,感悟文章意境;在小组合作中,围绕自学提示,共同研读,找寻答案;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积累语言。 四、说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湛蓝、透亮) 2、复习生字、词语。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过程 1、出示自学提示1 轻声读课文,用文中词语说出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 检测:拉萨的天空是( )的。 2、自学提示2 画出描写天空蓝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交流回答并说出理由。 3、佳句赏析。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2)用自己的话说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的意思。 4、自学提示3 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离人近 让人向往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课件出示)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二、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细心的你们也许可以发现课题中的“天空”用蓝色粉笔书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理解了哪些词语? 2.我学会了什么句子的用法? 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 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勇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3、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指导朗读。 四、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认为这段中的哪个词用的好? (2)我认为这段中的哪句话值得我多读几遍? (3)我想知道拉萨的天空“妙”在哪? 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 2、(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导朗读。 五、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吧。 (课件出示视频) 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 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六、拉萨的天空——蓝晶晶 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的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著名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 2.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八、总结 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九、作业设计 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 。 仿写: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十、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讲点拨,凸现重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瞧,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 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出示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学生四: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 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这里运用了多次的朗读,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板书:让人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阅读中得到碰撞以至达到交融的境界。】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课件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美丽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 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可以是图片、文字摘录,也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等。 3、在自己家乡寻找美,运用自己在本课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让人神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水到聚成地通过多媒体,展现拉萨天空蓝的图片,使得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了,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了,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了,美仑美奂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叫人不由得对拉萨产生喜爱情感,为课文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使学生在明净的情绪、纯洁的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的 过程中从心里头悟出了:“圣地的窗帘”,你真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6一、说教材 《拉萨的天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的一篇写景的散文,本文文笔优美,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了解拉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4、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描写拉萨天空的句子。 2、把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我的认识,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二)、品读课文,体会美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环节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拉萨那美丽的天空,蓝得这样纯净、透亮,蓝得那样让人神往。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1、上课伊始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西藏一块在一闪一闪。老师过渡: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就是人们心中的圣地——拉萨(板书:拉萨) 拉萨之所以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一起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把课题板书完整)齐读课题。 2、让学生欣赏一组拉萨的天空图片。欣赏完了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来描述它给你的第一感受。 3、交流后,老师说:“大家想跟拉萨的天空靠得更近吗?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吧。 4、老师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未知和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事物,“拉萨”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好奇向往的对象,可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分析课文怎样写出了拉萨天空的蓝和美的层面上,那学生最丰富的审美体验就很难在这堂语文课里立足。“拉萨天空的美”也就变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浏览、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交流相关信息,他们会了解到拉萨位于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拉萨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他们会知道拉萨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始建,是举行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这说明学生已经对拉萨已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有了一定的储备。 (环节二)品读课文,体会美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放弃了逐句教学,每点必扣的方式,用一个问题引导全篇精读:“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美吗,美在哪里?”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后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7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3、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 4、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A、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部分。 B、那你请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C、你能把你喜欢这一句的感受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 D、如果说得出来(拉萨的天很蓝)(如果说不出来)不要紧,请你再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E、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摸不到)好,请你们坐下来,你们看(出示图片)你们摸不到蓝天,课时为什么在拉萨的人们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指名说。如果还说不出来就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吗?)(你真聪明真会想,请你坐下,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看谁最先摸到。 F、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G、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H、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5、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A、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 B、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C、那么也请你来读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D、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请你再读读 E、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 F、你们感觉怎么样?(评) G、你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觉读读吗? H、这句话多妙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6、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A、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B、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个部分。 C、那么请你也来读读。 D、听了你读,老师也想来读了。如果老师读得好,你们能给老师点掌声吗?(范读、边出示图片边做动作的读) D、谢谢你们,那请你们也能像老师那样读,甚至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别着急,先自己在下面练习练习。 E、谁想来试试?(指名读) F、你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自由说,说得好的请他读,说得不好的也请他读读,然后再说) G、那还有谁想试试的? H、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多么纯净啊!在河畔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多么明洁啊!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6、齐读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读读吧!(配乐朗读)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2、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3、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4、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就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3、请你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B、你真会读书,那你能把你知道的读读吗?通过读书她知道了,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你们还有帮她补充的吗? C、你也很会读书,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读读吗? D、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评) E、老师的感受很你们是一样的。通过他的读让老师看到了,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F、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这一句。 G、你们还知道了什么呢?(能说就指导读: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H、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I、如果说不出来就 a、请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b、提出为什么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如果学生提不到这个问题,就有老师引导。同学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郑老师可以有给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c、指名说,并出示图片,朗读这一句。 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d、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J、蓝天下,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三、指导背诵。 A、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B、别着急,先请你们在下面练习一下等会再请你们来当小导游。 C、你们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D、(评读) E、那你们能比他当得更好吗? F、(有时间再让他们练习)没有时间就直接请。 G、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 四、小结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8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9一、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让学生透过“眼睛”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2)认读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读文章之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学生说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成语、诗句等均可,说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意图:让学生选择一些构词能力强的生字进行联想拓展,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面)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意图:让学生再读课文,触摸语言,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达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朗读效果,从而把读正确、读流利落到实处)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的同学要做到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其他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跟着默默地读。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并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真诚的对话中,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分享到获取知识的甜蜜,品尝到心灵成长的快乐)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10一、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文笔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的天空之蓝,之纯,之净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深爱之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从湛蓝透亮,纯净明洁,令人神往,一年四季的蓝晶晶,圣地的窗帘五个方面形象细致地描绘了拉萨天空的独特,美丽。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而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拉萨的天空是依托在拉萨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之上的,这么美的天空和拉萨之间是相得益彰,在这一关系上,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准确,形象的比喻:"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以此比喻为突破口,通过这一比喻,欣赏拉萨天空的资料图片,初步形象感知这圣地窗帘的美,继而走进文本,精读感悟,从文字中深切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再进行美读品读,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这一教学思路下,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 (一)课前交流: 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说说对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拉萨的了解,知道拉萨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因日照时间长而成为日光城,布达拉宫是佛事庆典的场所,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象征。 (二)揭题导入: 拉萨给人留下了美的遐想,拉萨还有更独特,美丽的地方,用蓝色粉笔板书"天空", 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呢 想让学生想象说,激发起阅读的欲望,在走进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识记生字,读文正音后,再读课文,说说你对拉萨的天空有什么印象 (四)精读感悟。 1、《西湖》一文中把西湖比做"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讲出了西湖和杭州的关系,这篇课文中也有个比喻,讲出了天空和拉萨的关系,找出这个句子。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欣赏圣地窗帘的美,谈谈感受。 4、读课文,把你认为圣地窗帘美的地方画出来。 抓重点词句感读品位:湛蓝透亮,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指导读出对拉萨天空的感受。 5、出示句子:拉萨的天空( ), 说说此时你对拉萨的天空的感受。 6、这么美的天空,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去领略一番 理解"神往"的意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拉萨的天空就是如此湛蓝透亮,纯净明洁,它独特的美,引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心驰神往,前来观光。 7、再读最后一段。 8、拉萨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在藏语中称为"圣地"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课文,看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你觉得拉萨就是"圣地" 是啊,一碧如洗的天空就像一座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看到了圣地拉萨。 课件演示一道窗帘,拉开后呈现多幅拉萨的美景。 湛蓝的天空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不忍离开,相信此时的你们对它又有新的感受吧。 出示句式,谈感受:拉萨的天空( )。 19、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再读第五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透过窗帘,我们仿佛就站在拉萨的天底下,美景尽收眼底,此时的你,定是感想万千,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吧。 写话练习:拉萨,我想对你说……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11一、创情释疑,温暖生命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一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欣赏了一处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还记得是哪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拉萨,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湛蓝、透亮 二、合作展示,润泽生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书上又是如何具体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 2、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答案?(那里的天空……蓝宝石一样。) 谈谈你的理解 3、对比句子。 4、指导朗读:大家都谈得这么好,那谁能通过朗读把天空的湛蓝、透亮表现出来?生读。 想看看这湛蓝的天空吗?出示拉萨天空图片。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呢?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下面请大家三人一组,讨论一下你们画的句子,说说画它的理由。 (1)碰到、摸到 生:天空很蓝、很干净,让人觉得蓝天很低。师补充拉萨资料 指导朗读。 (2)掬一捧 “掬”是什么意思?那你能做做掬一捧蓝天洗脸的动作吗?此时的蓝天就在我们的头顶,也让我们一起掬一捧蓝天洗洗脸吧。 (3)越发纯净…… 映衬是什么意思?谁映衬谁?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衬,红花正是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显得更加娇艳。那蓝天有了白云、草地的映衬显得怎样了? 多么美,多么令人怦然心动的一幅画呀,还有谁想读?指名读。 3、让我们齐读第2小节,再次走进那优美的画卷。 4、欣赏拉萨天空图片。(幻灯片) 能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试着背背第2段吗?(出示填空)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下面请大家大声读读第3自然段,看哪些词让我们了解到作者被陶醉了? 2、你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作者的不舍吗?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想看看这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吗?(出示图片,介绍布达拉宫) 2、好,透过你们的表情,老师了解到你们一定被画面上的蓝天、白云、布达拉宫所折服,那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刚才欣赏到的画面,再现出来吗? (1)什么叫“依山而建”?(建在山上,根据山势而建)(出示图片) (2)谁愿意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感受一下布达拉宫在蓝天映衬下是怎样的雄伟、壮丽?(指名读) (3)所有男同学也来读读这段话,用你们的声音展现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 3、这湛蓝的天空不仅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给其它景物增色不少,瞧——(出示蓝天映衬下的雪山、湖泊、草原、森林等)进行说话练习。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仑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5自然段) 2、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窗帘)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窗帘把房间装饰得更加美丽,就像我们的教室,墙上的窗帘,给我们教师增添了亮丽和柔美,而拉萨的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窗帘,装饰着这个神圣的地方。 (六)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提升生命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神奇的地方——拉萨,那里的天空湛蓝、透亮,令人神往。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拉萨充满向往,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其它人文景观吧。(出示图片) 四、作业 拉萨吸引人的何止这些,那就请同学们回家查找拉萨的其它资料吧。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12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 1.昨天,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了美丽的拉萨。(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拉萨的天空怎样?(蓝) 2.今天,让我们再离他近一些,好好的感受这片蓝天。 二、赏读 1.打开书本到36页,自读课文1、2两个小节,什么地方特喜欢,你就多读读。(生自读) 2.交流,你喜欢哪儿? 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1)那里的天空总是湛蓝、透亮,好像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a.出示这一小节,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美?点出透亮、蓝宝石。 b.湛蓝的意思:怎么样的蓝叫湛蓝,课前查过“湛”的意思吗, 你们看(出示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蓝就是—— (水淋淋的、透明的,亮晶晶的,蓝得特别深,特别透,它把天空比作蓝宝石,天空就像蓝宝石一样美,而且还是洗过的蓝宝石呢) 指导朗读“湛蓝”“透亮”。 c.看,现在你们看到了湛蓝的天空(出示天空图)谁来读读这小节。 指导读这一小节。 齐读。 还喜欢哪儿? (2)“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说说理由。 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这两个词中包含着哪些意思呢?(没有杂质,干净,透亮) 女生读,读出纯净明洁的美。(出示图片) 慢慢的欣赏,读得慢一些,男生读。一边读一边慢慢的欣赏。 (3)“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一起读读这句话,图(云雾缭绕),我们站在拉萨的草原上,你有什么感觉,想做些什么?(人与天很近) (想对着高喊一声;只要我们喊一声,我们的声音一定也很纯净;传的很远,声音会很空旷,清悠悠,四面传;想到了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拉萨很高天与人近,闭上眼睛,伸出手来,摸摸看。好像—— (4)“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让我们试试,什么感觉?来,掬一捧蓝天洗个脸吧,什么感觉?难怪人们说:这话真是太秒了,这样的蓝天还有很多妙处:你能来说一说吗?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摘一朵云儿—— 渴了,—— 困了,—— 3.这样的蓝天你喜欢吗?谁来把刚才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导读1、2自然段。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像。说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5.出示:拉萨的天空蓝的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神往这个词读得特别好,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呢?(不能到达却又另人向往,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指名读 什么是久久不忍移开(联系课文内容) 神往:是啊,在拉萨,见到如此明洁的蓝天,人的心情不自禁的的想要飞往那,灵魂向往着能接近那片圣洁的地方,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 6.在这湛蓝透亮的蓝天下,还有一座令无数人神往的宫殿,那就是——(图) 看着这幅图,你想说什么?(高耸入云、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文中是怎么写的?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 在藏语中,布达拉宫的意思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它在拉萨人们心中是什么地位?正因为有了它,这片土地才被称为“圣地” 许多人看不到布达拉宫,但布达拉宫头上那湛蓝透亮的天空是他们常常能够仰望到的,如果蓝天是一幅巨大的窗帘,当你拨开它,就能看到——看到—— 小朋友,此时,拉萨的天空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神圣的,圣洁无比的,令人神往的,神秘的,里面藏着无尽的秘密) 三、延伸。 一首歌动情的演唱着蓝天下这片圣洁的土地,歌中这样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播放歌曲) 拿起书,那我们一起,带着歌者的情怀,带着圣洁的感动,把这湛蓝的天空读入心中—— 拉萨的天空课件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窗帘不忍纯净视线建造 二、精读训练 1、过渡: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湛蓝透亮) 2、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再放声朗读。 (1)“那里”指哪里?(拉萨)“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是) (2)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齐读。 3、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拉萨的蓝天离人很近) (2)“鞠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承接上文“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说明天与人地距离近,又暗示了比喻,蓝天像一池碧水,可以用来洗脸。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这是两个对比的句子。拿“白云”与天空对比,形成了白和蓝的映衬,突出“纯净”。拿“草地”和天空对比,形成了青和蓝的对照,突出了“明洁”。 (4)反复读读体会。 (板书:离人近声音碰到手能摸到) 4、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 理解“神往”的意思。 (板书:令人神往吸引视线)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布达拉宫的上空一年四季总是蓝晶晶的) (板书:一年四季蓝晶晶) (2)第二句话呢?(这句话比较难理解,教师讲解) 6、齐读第五自然段。 (1)窗帘是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2)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板书:圣地窗帘) (3)教师小结: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7、反复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总结全文。 说说你对拉萨的印象。 四、作业。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