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养蚕的观察日记 |
范文 | 关于养蚕的观察日记范文(精选13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养蚕的观察日记范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养蚕的观察日记1上周我拿回来一些蚕宝宝,它们有黑色的,也有黑白相间的,可爱极了。晚上,爸爸和我一起把桑叶换了一张,我们先拿白纸铺在桌子上,然后爸爸把蚕宝宝吃剩的桑叶换了一张,最后再把蚕宝宝放上去,盖好盖子,扎好橡皮筋。 三天过去了,蚕从一厘米都不到的黑色蚕宝宝,如今已经变成了超过一厘米的白色蚕宝宝。这是我第一次养蚕,我拿回来就把它们放在我的手心里数着它们的腿数…… 又一周过去了,蚕宝宝长大了许多,从黑色变成白和黄两种颜色。我用手轻轻摁了一下,白色的蚕宝宝身体比较硬,而黄色的蚕宝宝身体比较软,一摁就软绵绵的,而且头抬得高高的,好像在说:“别摁了,好疼呀!”,于是我便松开手,蚕宝宝快速地逃跑了。 现在喂桑叶量也多了,以前只要喂二次一天,现在要喂三次,我真希望它能快点结茧呀! 二周过去了,有些蚕已经结茧了,一共有四只,它们结了黄、白、橙三种颜色,其中两只白色,一只橙色,还有一只黄色,其他的还没有结茧。它们还在不停地吃,有的开始找地方准备结茧了!我每天都看着它们一天一天地长大,给它们喂桑叶。 我真希望它们快点结茧啊! 养蚕的观察日记2在我的卧室里,有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那是我给蚕宝宝制作的小屋,我天天像照顾宝贝似得照顾着它们。 蚕宝宝太可爱了!白白胖胖的身子一扭一扭地蠕动着,贪婪地吃着桑叶,还不时地把头抬起来,好像在感谢我对它们的照顾。它们的头一摇一摆,小嘴还不停地啃着,一会就把桑叶啃个大洞。忽然,一只调皮的蚕宝宝压到了另一只身上,可底下的蚕宝宝只顾着吃,根本不理会它,上面这只只好悻悻地滑下来,独自去玩了。 蚕宝宝吃饱了,躺在盒子里一动不动地休息,像是一群玩累的孩子,倒在草地上休息似的。我无限爱怜地看着它们,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对了,帮他们打扫卫生吧!于是我把蚕宝宝一只一只拽起来,放到桌子上,然后拿起盒子,把吃剩下的桑叶和它们的粪便倒出来,再给它们放上新的桑叶。 有一次,我看见一只蚕宝宝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我用手碰了一下,可是没动静,以为死了,心里顿时掠过一阵忧伤,没想到过了一会,它又“死而复生”了。妈妈告诉我:那是蚕宝宝在蜕皮,蚕宝宝在成长期间经常蜕皮,之后就更能吃东西了,长得更快了。真是虚惊一场啊! 多么有趣的蚕宝宝啊!多么可爱的蚕宝宝呀!我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 养蚕的观察日记3今年,我们学校流行一种新玩意儿——蚕。看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捧着蚕回家的情景,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去年养蚕的经历。 去年三月,我偶然得知学校门口的商店里有蚕卖,我便兴冲冲地买了3只大的,老爷爷又送了我3只小的,我就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回家后,我便仔细地端详它们:蚕身上全身都是白色的,像身披一件“白大褂”的“大夫”。它还长有8—9对毛茸茸的小脚,看上去真惹人喜爱,蚕爬行时,先抬起第一对脚,然后依次一对一对跟上来,像钢琴家灵活的手指在弹奏一首流畅的钢琴曲一样非常协调和优美。 蚕最有趣的时候就要数吃食了。蚕的头上长有一对小刀般的颚,你可别小看这个东西,它在蚕吃食时却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吃食时,它们先将颚撕下一小片桑叶,然后再送到嘴里。就这样,不一会儿一片桑叶便被蚕干干净净地“消灭”了。 蚕没过几天,就悲惨地死去了。因为,桑叶吃光了。我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办法,把树叶代替桑叶,但都无济于事,没有了食物,蚕再坚强,也会倒在饥饿之中。看着它们躺在盒子里一动不动的样子,我伤心了好几天。 眼前的同学们的结局,会和我一样吗? 养蚕的观察日记4蚕是一种有趣的动物,它的头圆圆的,眼睛小小的,身体胖胖的,可爱极了,蚕还有许多作用,蚕丝可以做手巾、衣服、被子等,蚕沙可以做枕头,蚕蛾还能做药呢!看来蚕的用处真多啊!真是全身是宝。 今天,舅舅带我去乡下玩,我们来到了亲戚家,我看到亲戚家有许多许多蚕宝宝,喔!原来亲戚家也养蚕啊。亲戚家的外婆告诉我:养蚕每天早上要去摘很多桑叶,蚕宝宝的食量很大,吃的桑叶要求新鲜,所以每天要摘很多桑叶,还要清理蚕宝宝的房子,十分辛苦。“咦?怎么蚕宝宝上面撒了一些白白的东西,是什么呀?干吗用的?”第一次走进蚕房的我吐出了一大堆问题来,“白白的是石灰粉,是消毒用的,不然蚕宝宝会生病的。”“喔,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石灰粉会不会迷到蚕宝宝的眼睛对它有害呀?”我又冒出了一个怪问题,外婆笑着说:“你可真会提问,可是这我就答不上来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心学习,将来解开这个问题。 看着满屋的蚕匾,估计有成千上万条蚕宝宝,蚕农要养这么多蚕,十分辛苦,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宝宝不求回报的为人类付出和蚕农们不知辛劳的勤劳工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养蚕的观察日记5今年春天,爸爸给我一些蝉卵让我养。 才出生的小蝉,身体是黑色的,极小极小,只有蚂蚁那么大。我找来一个大纸盒扎几个透气的眼,又找来卫生纸,铺在盒子里,将剪成的细丝的桑树叶均匀的撒了一层。然后,把蝉宝宝一条条送到到盘子里。 每天早晨,我都为蝉宝宝清扫“房间”。先把那些干枯了的叶子和粪便取出来,再把剪成细丝的鲜嫩的桑树叶喂给它们吃。每天一上完课,我都要为他们添加些新鲜的桑叶。蝉宝宝在我精心的照护下,一天比一天长胖了,一天天健壮起来。 一天,我发现有的蝉宝宝不吃也不动了,我以为他们死了,伤心的掉下了眼泪。爸爸说他们没有死,是要蜕皮了,可我还是半信半疑。 我立刻去看蝉宝宝,果然他们没死,蠕动着雪白的身体,吃起了美味可口的食物。经过四次蜕皮,蝉宝宝长大了许多,变成了白白胖胖的蝉姑娘,蝉姑娘结茧子了,他们吐出丝,一圈圈的绕着自己,最后,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茧子。大约经过了一个星期,茧子上出现了一个小洞,一只只漂亮的白色蝉蛾站在上面,细细的'触须轻微的摆动着。两只蝉娥繁衍产下密密麻麻的卵,就结束了他们短暂的一生。 这次养蚕,使我掌握了不少养蝉的方法,增长了许多养蝉的知识。 养蚕的观察日记6“呀嘎嘎,桑叶竟然这么快吃完啦!”做完作业到走廊看望小蚕的我惊呼!此时,笼子里则是一片狼藉——小蚕不满地蠕动在光秃秃的小树杈上,饲养盒里到处是碎碎零零的桑叶,多的是那恶心的东西——小蚕的便便! 眼看着快要饿死的小蚕,我和爸爸只好叹了口气,无奈地跑到中心街下街头派出所的水库旁的废弃车库,那儿长着一棵大桑树,我和爸爸摘了满满一袋桑叶,满载而归。 接下来面对的就是给蚕清理饲养盒了,这可是我认为在饲养蚕的过程中最脏、最臭、最累的活了!我捂着鼻子,打开饲养盒,一阵恶臭扑面而来,我咳了两声,试图把紧紧吸附在两片桑叶上的两条小蚕扯下来。“刷~~”小蚕被我捏痛了,挪开了身子,但它的许许多多只脚还是使劲地吸附在桑叶上。我急了,只好连蚕带叶把它俩拿了出来。 接着,我把剩下的碎桑叶与便便倒了出来。“呜哇,好臭!” 我捏紧了鼻子,原来,为小蚕干活这么累,这么脏,这么臭啊!我连忙拍拍身子,害怕臭味黏在我身上。 最后,我挑了许多片最大的桑叶,仔仔细细地铺在了饲养盒里,又把小蚕重新抱回饲养盒里。啊,终于好了! 为小蚕“干活”真不容易! 养蚕的观察日记7春天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她的来到也给一种美丽的虫子赋予了生命。 那就是蚕,我也养了蚕。 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蚕籽里出生了几个小小的生命,它们个个黑黑的、丑丑的,十分不招人喜爱,奶奶告诉我,这种刚出生的蚕叫做蚁蚕。因为它刚出生,身体十分细小,特别像蚂蚁,所以叫它蚁蚕。刚出生的蚁蚕贪婪的吃着我放进盒子的桑叶。仿佛要在一夜之间长大! 接下来蚕在几次蜕皮之后长大了一些,皮肤也变成了白色,身体也变的手指般大小。这时的蚕又白又胖,变的十分招人喜爱,奶奶又告诉我,这时的蚕叫做成蚕。 大概40天左右,蚕开始吐丝了!它先找好三角形的支架,然后吐丝固定,开始结茧,过了几天,蚕就把自己裹进了自己的“小屋子”里,茧的颜色是彩色的,白色、黄色的茧最多。 蚕的一生十分短暂,却又十分有意义。这让我想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从茧里出来的飞蛾产籽死去,谁也不明白蚕为何以这么悲惨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蚕!我爱你的一生!从此我想到,我们的一生一定要有意义呀!那样才不会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才会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养蚕的观察日记8有首古诗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的一生是最伟大的,它在一生里把所有蚕丝贡献给人类,自己却失去了生命,能不说它伟大吗?在一节科学课上,我发到了几颗蚕卵。 几天后,我发现有几颗像蚂蚁一样的小东西把蚕卵咬破以后,就从里面爬了出来。咦,这是什么小东西?我仔细琢磨了一会,他长得像蚂蚁一样,它应该就是老师所说的蚁蚕吧。我拿来几片桑叶,把它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蚁蚕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慢慢的长成三龄惨了,我又高兴,又伤心,令我伤心的是,他们已经中年段了,就快离开我了。 使我高兴的是,我再也不用拿片放大镜来观察蚕了,用肉眼看就足够清楚了。蚕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在它的腹部还有几个黑色的小孔,它们可都是蚕的呼吸器官。在蚕靠头的位置还有四对毛茸茸的足,它们可都是帮蚕吃食物的。假如你日夜不停地观察蚕,你会发现它日夜不停地都在吃桑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胃王”。 如果你静下心来听蚕吃桑叶,就会听到“沙沙”的声音,蚕吃桑叶是按照弧形来吃的。蚕的一生要退六次皮,也要经历变态最后结茧成蛾。这就是我观察蚕的一生。 养蚕的观察日记9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蚕老大。 可是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它,它却钻进了自己织的“小蚊帐”里,她的“小蚊帐”是黄色的,非常漂亮!和其它的蚕宝宝织的白色的不同,听说是因为基因不同,所以吐出来的丝颜色就不一样。 蚕老大很肥很胖,钻到蚕茧里,把蚕茧撑得大大的,是四个蚕茧里最大的一个。它的蚕茧很像天空中漂浮着的晚霞,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十分壮观。蚕老大很可爱,它在三星期以后,嘴巴就一边儿吐丝,脚一边儿趴在我的丝盘上,摇着头一直在吐丝,一会儿在这儿摇摇头吐吐,一会儿在那儿转转头织织,忙得不亦说乎,真有意思!它现在已经把自己包裹得谁也看不见了,它结的蚕茧像一个椭圆形的黄色鹅卵石,蚕茧上面布满了斑斑点点,还有些美丽的条纹,那些条纹好像一些麻花辫儿一样! 蚕老大呀蚕老大,你真是个调皮鬼呀,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过我看哪,你织的这个“蚊帐”还是挺漂亮的,这样蚊子就不会再咬你了,对不对? 养蚕的观察日记10由于我昨天给好几个同班的小伙伴看了我养的蚕的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都跑来我家一瞧究竟。同学走后,我就准备了一个小盒子,决定也要独立养蚕了。并且要和爸爸比一比,看谁养的好。看样子我们家的养蚕活动要升级了。 另外,爸爸养的蚕今天又有了一些变化,最长的一只蚕宝宝已近6mm,从桑叶上咬出的小洞可以看出它们的食量稍大些了。我一时兴起,挑了一大一小两只要求自己养。 过了一会儿,我还想又养一只,于是独立的搬迁了蚕宝宝,首先用手把他弄到桑叶上,弄不下来,我就把蚕丝离远了,另一只我摁住丝,两只手提起来就成了。而我再看看老爸养的蚕,体形较大的蚕宝宝象又褪去一层灰色般显得更白些了,所以从颜色上就很容易分辨出蚕宝宝的三个“年龄”段——颜色最浅、稍显壮实的是年龄大些的蚕;头部色灰、身体偏黑的蚕宝宝年龄就要小些;年龄最小的蚕混身黑色、看起来也较瘦弱。对较瘦弱的蚕爸爸给予了特殊照顾——挑了较嫩些的叶片,单独放在旁边。等他们强壮些时再和大些的蚕合起来一起养。 养蚕的观察日记11星期五,学校举行养蚕活动。老师发给我一些蚕,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我折的盒子中,带回了家。 一回到家,我便观察起蚕来,它们都是一龄蚕,很小,小的只有10毫米,大的也不过15毫米。我把蚕最爱吃的桑叶剪碎放到盒子里,有一只蚕把头抬向空中,好像闻到了桑叶的味道,果真,它慢慢爬到了桑叶的上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蚕吃桑叶时很有趣,先是找到叶子的边缘,再按一条弧线吃,难怪叶子上会留下半圆形的小洞呢! 我突发奇想,想仔细观察一下蚕,于是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只放在手心上,蚕宝宝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很好奇,爬来爬去的,弄得我手心痒痒的,我的手痒得颤抖起来,可蚕宝宝却稳如泰山,我感到很奇怪,想:是不是因为它脚上能分泌很粘的液体?我拿起蚕宝宝,可手上却没有任何的痕迹。难道因为它脚上有吸盘?我认真观察了蚕宝宝的脚,发现它的脚上果然有吸盘!这样,即使树抖得再厉害,蚕宝宝也依然能够吸在上面!大自然真神奇! “处处留心皆学问”,看来真对呀!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 养蚕的观察日记12今天,有几只蚕变化非常明显,长个儿了。刚出生的蚕宝宝约3mm,现在最大的一只已经有5mm了,并且在爬动时,会把头抬得很高,我的蚕变大了,我的蚕变硬了。 今天一早爸爸把37只蚕宝宝的“房间”打扫干净,铺上够他们吃一天的口粮就去上班了。晚上回来看着密密麻麻的小线头,真是吓了一跳,蚕宝宝们都争先恐后地破壳而出,数量呈几何级增长——达到了66只! 几只出生较早的蚕明显比先前壮实、硬朗了。从颜色上看头部变浅了些,开始向灰色过渡,头也要比身体略粗些。与昨天挪动它们时的小心翼翼相比,今天踏实些,胆子也大了许多。 最神奇的是,蚕宝宝已经会吐丝了,虽然看不到丝,可在移动他们时会有牵扯感并清晰感到很有韧劲。 既然开始进食,自然就会有排泄物,蚕宝宝的糞便象一粒灰尘,摸起来象是细沙的感觉。可不要小看这些小东西,晾干后就是蚕砂了,中医上讲有明目清肝的作用。小盆友用的蚕砂枕就是用这些做填充物的,不过现在的颗粒太小,还不能用。 养蚕的观察日记13春天来了,我们学校掀起了养蚕风波。我也在淘宝上买了几十只养养。我一看,好小蚕啊!这小蚕只有芝麻粒的一半大,身上还有细细的毛。我把它们放到了一个茶叶盒子里。 过了一周,原本长得黑毛得小蚕变成了白色的小蚕,身子也比原来胖了一些。我把从网上买来的桑叶切细,一点一点给小蚕喂食。 又过了几天,小蚕已经变得白白的、胖胖的,身上的毛一点也没有了,个头大了,胃口也大了。我必须喂多点桑叶给它们。周末,我发现桑叶已经不多了。很多蚕趴在一片桑叶上,桑叶变得千疮百孔。我急忙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桑叶不多了,赶紧去寻找桑树。 我和妈妈开车四处寻找。忽然想起舅妈家的小区里有一棵桑树。我们刚到桑树下。就看到了我的三个小伙伴。他们立即围在我的身边和我一块采桑叶。三个小伙伴争先恐后的爬上了那个粗大的桑树。不一会,妈妈的带子已经盛满了桑叶。妈妈说这些可都是你们的大家功劳。这时天空下起了濛濛的小雨。虽然我和妈妈冒着小雨赶回家,但是我和妈妈心情特别高兴。我也很感激妈妈陪我来采桑叶。 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希望小蚕快快长大,让我看看它吐丝结茧的样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